重慶萬州西山公園,蔥蘢樹木間,一座漢白玉紀念碑巍然矗立。墓碑上用中文和俄文鐫刻著“在抗日戰爭中為中國人民而英勇犧牲的蘇聯空軍志愿隊大隊長格里戈利·阿基莫維奇·庫里申科之墓”。
2013年訪俄期間,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演講時,高度贊揚這位蘇聯飛行員庫里申科。
“抗日戰爭時期,蘇聯飛行大隊長庫里申科來華同中國人民并肩作戰,他動情地說:‘我像體驗我的祖國的災難一樣,體驗著中國勞動人民正在遭受的災難。’他英勇犧牲在中國大地上。中國人民沒有忘記這位英雄,一對普通的中國母子已為他守陵半個多世紀。”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空軍飛行員和作戰飛機的數量遠少于日本,雙方的空軍力量極其懸殊。
1937年8月,中國和蘇聯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之后,蘇聯開始通過出口戰斗機和派遣志愿空軍援助中國抗戰。庫里申科就是蘇聯援華志愿航空隊的一員。
1939年6月,庫里申科率領的飛行大隊在中國成都太平寺機場降落。
庫里申科有著強烈的正義感和同情心,在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實施的暴行后,他曾說:“我像體驗自己祖國災難一樣體驗中國人民的災難,當我看到日寇狂轟濫炸中國的土地時,我非常憤怒和難過。”
懷揣著必須要打倒日本侵略者的信念,庫里申科將自己的戰斗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中國飛行員。每次培訓,他都耐心細致,起飛前要看著飛行員坐到駕駛艙里、腳踏到剎車,自己才坐到前艙里,落地后還會仔細講評,有時為了糾正偏差會連續帶飛三四次。
1939年10月14日,庫里申科率領援華航空志愿隊轟炸機大隊突襲日軍漢口機場,炸毀日軍飛機103架。在返航途中,轟炸機大隊遭敵方攔截,他們英勇戰斗,擊落日軍的戰斗機6架。
然而,庫里申科的胸部和左肩中彈負傷,所駕轟炸機一側發動機被擊中。危急關頭,庫里申科沉著冷靜,憑借著高超的駕駛技術沿長江向成都基地返航。途經四川萬縣(今重慶市萬州區)時,機身完全失去平衡,為了保護戰機和地面民眾,庫里申科毅然放棄跳傘,選擇在萬縣陳家壩地區長江江面迫降。
由于長時間駕機,負傷的庫里申科精疲力竭,再也無力游到岸邊,被江水卷走,壯烈犧牲,年僅36歲。
得知庫里申科不幸遇難的消息,當地群眾自發沿江尋找。20天后,庫里申科的遺體被找到,當地群眾按照中國習俗,為他舉行了追悼會和葬禮。
魏映祥的外公家住長江邊,當年曾和不少群眾一起,自發在江邊參與庫里申科遺體的搜尋。
1958年,萬縣人民政府為庫里申科在西山公園修建了烈士墓園。魏映祥的母親譚忠惠成為庫里申科的守墓人。當年,31歲的譚忠惠在西山公園從事綠化工作。出于對庫里申科的景仰,她主動請纓守墓。
1977年,譚忠惠退休前,想把守墓的任務交給兒子魏映祥。年輕的魏映祥覺得,墓園工作枯燥平淡。母親勸他,平淡的事更需要堅持,“這位外國英雄的家離重慶很遠,在這里沒有一個親人,我們要陪伴他,別讓他感到孤單”。
此后,守護庫里申科墓,成為魏映祥一輩子最光榮的事業。曾有單位和企業開出高薪挖他,被魏映祥一一回絕。2014年退休后,他仍然每天去墓園,如同看望一位老友。
魏映祥說,“我們中國人是有良知的,也知道感恩。我也給他的外孫謝爾蓋講過,你們的外公在我們中國的領土上不會寂寞,我們中國人民世世代代為他守好墓,也請你們放心。”
每到清明節
萬州都會舉行
庫里申科烈士陵園祭掃儀式
一束束鮮花
寄托著中國民眾的緬懷之情
中國人民
不會忘記抗日戰爭中的每一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