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重工業基地沈陽,正以一場深刻的城市更新,從工業“銹帶”向充滿生機與韻味的“嗅帶”華麗轉身。日前,2025“光影中國”影像采風行團隊來到沈陽,見證這里兼具煙火氣、人情味、時尚風、國際范的新氣質,感受這里不斷攀升的吸引力。
在和平區的八經咖啡小巷,深藏著26處不可移動文物和諸多歷史建筑,1萬余家商戶、10余萬居民在此工作、生活。沈陽通過“微改造+文化激活”,梳理街巷肌理,導入咖啡文化,增設藝術裝置、改造建設開放共享空間,讓街巷顏值提升、功能增加,一家家風格各異的咖啡館,蓬勃“生長”,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成為年輕人休閑會友、激發創意的新據點,老舊空間成為承載新經濟、新生活的品質載體。
和平區八經咖啡小巷有著眾多風格各異的咖啡館。
向西行至于洪區丁香湖,可見水波瀲滟,綠帶環抱。湖畔樹木15萬余株,郁郁蔥蔥;環湖景觀路綿延7.8公里,步移景異。柳堤春曉、夏荷映日、平湖秋月、璞玉凝輝,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如今這4.1平方公里的公園,已成為市民散步騎行、親水休閑的熱門去處——蓮葉輕搖,鷗鳥翩飛,生態治理成效顯著,正成為市民真切可感的日常福祉。
環境優美的丁香湖。
推開大東區時代文倉書房的門,便撞見沈陽藏在鋼筋鐵骨后的溫柔底色。書房由建于1950年的東貿庫改造,如今成為文化、藝術、休閑等一體的5500㎡綜合性文化空間。窗外,口袋公園綠樹成蔭,遠處的火車頭、大煙囪訴說城市過往;屋內,老人捧著書靜靜閱讀,年輕人盯著屏幕不時輕敲鍵盤;書架旁,紅磚、木梁泛著歲月磨出的溫潤光澤……曾經的工業記憶被悄然釀成靜謐書香,恰如沈陽這座城——既有工業時代的硬朗底色,也在時光沉淀中散發生活溫情。
時代文倉書房是集文化、藝術、休閑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空間。
渾河宛如一條絲帶蜿蜒穿過沈陽,也為城市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活力。走進位于渾南區的沈陽國際賽艇中心,現代化都市的活力與朝氣撲面而來:水面上,賽艇劈波斬浪,選手們劃槳如飛;岸邊,人們在綠蔭下騎行、漫步,欣賞沿河風光。不遠處,暮色里的渾河外灘市集熱鬧起來,彩色燈帶勾勒攤位,暖黃燈光映出笑臉,遠處盛京大劇院的輪廓與市集的燈火相映,晚風中隱約聽見時光里酒吧街上的吉他聲,松弛而鮮活的煙火氣在城市中升騰。
熱鬧的渾河外灘市集。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車行青年大街,感受城市的活力在金廊沿線奔涌。林立的摩天樓宇褪去白日喧囂,干凈的玻璃幕墻映著萬家燈火,這條軸線,書寫著沈陽城市建設城市更新的探索和努力,更見證著沈陽向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邁進的堅實步伐。據介紹,2024年,沈陽全市經營主體突破134萬個,落地億元以上項目1109個;全年接待旅游人數突破2億人次,旅游收入超2000億元。
“金鳳凰”翱翔夜空,紅燈籠匯成星河。夜晚,經過改造的老北市游人如織,曾經斑駁的青磚灰瓦被精心修繕,飛檐上的雕花重煥神采,首店經濟示范區、文商旅商業綜合體、皇寺廣場演藝區煥然一新,功能多樣、業態豐富,記憶+更新、復古+現代、文化+商業、藝術+日常,讓這里成為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國家4A級旅游景區。
游人如織的老北市。
城市更新,蘊含民生的溫度,凝練城市的氣質。如今,人們在沈陽能“嗅”到多元味道,有長子情懷,也有開放胸襟,有工業文明浪漫,也有歷史悠長文韻,有都市魅力,也有文體活力……這些味道交織成沈陽的獨特標識,吸引著創業者、投資者、消費者用腳步為沈陽振興突破投票,共繪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新圖景。(攝影:邱活)
沈陽
聲明: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