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出生于上海的音樂家,有機會回到家鄉(xiāng)舉辦音樂展,是心靈歸宿,也是新的起點?!比~小鋼說。
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主席、作曲家葉小鋼是中國當代音樂創(chuàng)作領域的領軍人物,其藝術生涯始于上海這片音樂沃土,深厚的海派文化底蘊也為其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營養(yǎng)。
9月18日-24日,由上海音樂家協(xié)會、上海交響樂團、上海愛樂樂團、上海音樂學院聯(lián)合主辦的“潮起云歸——2025 葉小鋼音樂展 ”將在上海舉行,系統(tǒng)梳理葉小鋼的藝術成就與學術貢獻。
系統(tǒng)梳理葉小鋼藝術成就
三場音樂會將演繹和詮釋葉小鋼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均在上海交響音樂廳舉行。
9 月19日的音樂會,以葉小鋼《第五交響曲‘魯迅’》為核心。該作品創(chuàng)作于2015年,通過九個樂章,致敬魯迅精神,探索中國現當代文化價值的音樂化表達。
音樂會由林大葉指揮上海交響樂團,濮存昕加盟朗誦,戴梓伊、朱慧玲、石倚潔等歌唱家獻唱,用歌唱和朗誦的形式再現魯迅經典。
9月22日的音樂會,聚焦葉小鋼難得一聽卻很值得一聽的室內樂作品。曲目涵蓋《落花天》《羊卓雍措》《拉姆拉錯》《光明行》《林泉》《納木錯》等。
音樂會由胡詠言執(zhí)棒上海交響樂團,集結了薛穎佳、陳薩、陸軼文、林瑞灃等中國音樂年輕力量。
9月23日的音樂會,將復現1985年中央樂團在北京舉行的“葉小鋼交響作品專場音樂會 ”的所有曲目,包含《西江月》、第一小提琴協(xié)奏曲《粲然西涼》、《胡同》、《地平線——為女高音、男中音與交響樂隊而作》。
40年前的這場音樂會,也是中國第五代作曲家橫空出世的標志之一。40年后,張藝率領上海愛樂樂團,將聯(lián)合黃蒙拉、于冠群、周正中、施文卿、沈貝怡等音樂家獻演。
此外,9月18日,“葉小鋼《魯迅》:從歷史人物到交響樂”活動在上海魯迅紀念館舉行,內容包括對談魯迅生平與作品、交響樂創(chuàng)作歷程、唱片捐贈儀式、音樂演繹分享等。
9月24日,“大地之歌——葉小鋼音樂創(chuàng)作學術研討會 ”在上音歌劇院舉行,楊燕迪、王瑞、李詩原、王中余等將做主旨發(fā)言。研討會議題涵蓋葉小鋼音樂創(chuàng)作研究、作曲技術理論分析、音樂美學思想探討、音樂教育理念研究等。
葉小鋼的作品既扎根中國傳統(tǒng)音樂土壤,又融匯現代音樂語匯,創(chuàng)作涵蓋交響樂、歌劇、室內樂、影視音樂等多個領域。他的藝術發(fā)展軌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當代音樂發(fā)展的歷程,研究其創(chuàng)作可以為中國音樂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提供重要借鑒。
葉小鋼在上海魯迅紀念館
未來要為上海寫更多作品
葉小鋼1955年出生于上海,從小隨父親學習鋼琴,改革開放后成為第一批考上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生,1987 年赴美深造,1994 年回國扎根。
“我在上海出生,23歲去了北京。年輕時代,我對上海的記憶非常完整?!闭劶耙魳氛篂楹稳∶俺逼鹪茪w”,葉小鋼說,他從上海走出去,如今又回到這里,這是一個藝術家的心靈歸宿,也是一個新的起點。
“魯迅在上海生活了很久,很多作品在上海寫成,尤其晚年的最后時段,他在虹口寫下了很多對中國社會有極大幫助的犀利文章?!比~小鋼特別介紹,魯迅去世后,復興中路的一個禮堂舉辦過紀念儀式,如今的上海交響樂團正處在復興中路上。
“葉小鋼的筆下飽蘸著中國文化的神髓,他將當代音樂的創(chuàng)作技巧與中國的音樂元素、審美意趣融合,創(chuàng)作出一系列獨具中國文化特色的音樂精品?!眻F長周平介紹,上交早在1995年便演過《地平線》,從此演奏葉小鋼的作品30年,至今已上演17部作品。
上海愛樂和葉小鋼的緣分也很深,1998年曾在張藝執(zhí)棒下演繹《地平線》。這些年,張藝指揮《地平線》不下十次,“樂譜每次都有變化,我現在拿到的譜子還是新的,每次都是一次新的演繹?!?/p>
音樂展之外,葉小鋼還將與“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jié)合作。其為上海新創(chuàng)的“華亭賦”室內樂專場音樂會 ,明年將在“上海之春”的“海上新夢 ”首演。
新創(chuàng)作品包含在為陳逸飛電影所作的小提琴曲《人約黃昏》基礎上重新創(chuàng)作的作品、表現新時代上海勃勃生機的鋼琴四重奏《洋山水深》、大提琴曲《華亭賦》,以在上海生活過的科學家、詩人、作家、革命家為靈感的六首聲樂作品,全面展現上海的城市底蘊和歷史文脈。
“這是獻給上海的鄉(xiāng)土情作品?!边@些年,葉小鋼見證了上海的種種變化,有感而發(fā),有很多素材在內心激蕩,“上海的變化很厲害,是國人心目中的大上海!”未來,他希望為上海寫更多作品。
上海,葉小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