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下午,在肥西縣豐樂鎮橋中村的田間,李邦華聚精會神地調控著手中的遙控器,“第一次正式試飛,肯定有很多不確定性,我也很緊張?!痹捯魟偮洌患苤剡_五六十公斤的載人飛行器從田間緩緩飛升。在李邦華的操縱下,飛行器完成了懸停、轉向等一系列動作。
19歲的李邦華就讀于俄羅斯南烏拉爾國立大學,這個暑假回國后,他幾乎將所有時間都投入到這架載人飛行器的制作中。最終,他制造出自己的第五代飛行器,這是他研制成功的又一作品。
從小嶄露“手搓”天賦
9月12日上午,提到長孫李邦華,爺爺李光保贊不絕口。他說,孫子從小就愛鉆研,“愛鼓搗家里的小玩意?!?/p>
李光?;貞洠瑑鹤右郧皬氖聫U品回收,經常拉回來一些舊設備,而這些就成了李邦華幼時的“玩具”,“他喜歡把這些都拆了再組裝起來?!?/p>
李光保說,當時家里人覺得小孩就該好好念書,不讓他一天到晚做這些,“結果他就夜里偷偷開著燈拆東西?!闭f到這些時,李光保有些自豪,“家里的鬧鐘、小廣播壞了,他還真能修好?!?/p>
“我和他一塊長大,他能做出這些我們都不吃驚?!崩畎钊A的好友聶毅回憶,初中時李邦華就給他們帶來不少驚喜,“隔三差五就能看到他帶著自己的小創造來學校,有小電風扇、小電擊槍等,那時候玩具壞了第一時間想的就是找他看看?!?/p>
初中時制造出無人機
李邦華告訴記者,小學期間更多的是經驗積累,沒有明確的目標,上初中后他才萌發“造飛機”的想法。但因為當時學業壓力大,他一直沒有找到“手搓”飛機的合適時機,“很長一段時間是在晚自習或者課余時間進行前期的準備工作,持續了有一年左右的時間。”李邦華回憶,他沒有老師指導,家長也并不支持,從設計圖紙、編寫程序到各種材料型號的匹配清單等,他靠著自學硬是一步步把想法變成現實。
“我能完成第一架飛機,離不開很多熱心的‘同道中人’。”李邦華告訴記者,他們這些飛行器愛好者有個交流群,會在群里討論各自制作的飛行器,“我遇到什么不懂的都會在群里問,他們也都很樂意解答?!背巳河验g的幫助,逛貼吧也是李邦華的另一大法寶,“逛貼吧和論壇會發現很多干貨,而且會有各種案例分享,基本上問題都能在里面得到解決?!?/p>
最終,初三時,他成功制造出翼展4米的固定翼無人機“BH-2”,且首飛成功。此后,李邦華開啟了每年暑期“手搓”一架飛行器的節奏。
第五代飛行器完成首飛
飛行器發展愈發完善,李邦華開始將目光從無人飛行轉向載人飛行,“之前嘗試打造一架飛行滑板,但當時因為技術的不完善以及天氣原因,試飛失敗了?!辈贿^,這反而激起了他強烈的好勝心。李邦華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后他便著手設計載人飛行器的圖紙,并準備材料清單。
一架飛行器的造價可不便宜,而這些資金大部分都是李邦華自己積攢的。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李邦華從高中開始便經常參加各類科創競賽,并獲得了不少獎金。閑暇之余,他還會將自己的飛行器設計方案出售給一些企業,用自己的知識、技能賺取“手搓”資金。
李邦華向記者介紹,飛行器從圖紙到現實,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前期圖紙設計、建模,其次便是通過電腦對各項數據進行分析,判斷結構是否穩定、動力如何分配布局等,而最后便是根據數據內容采購材料并進行焊接組裝,其中,組裝最耗時耗力,“因為沒有專業的機械設備,全部是靠手去掰彎和調整,焊接則是由父親和我共同完成。”
編寫飛行器的控制程序也曾讓李邦華感到頭疼,因為要操縱飛一遍才能知道程序寫得對不對,而這對于個人愛好者來說卻是極大的考驗,“以這架飛行器為例,其前期的成本就接近6萬元,一旦試飛失敗出現損毀便沒有糾錯空間?!崩畎钊A告訴記者,隨著AI技術的成熟,程序問題也開始迎刃而解,“將寫好的程序復制給AI,它就能給你找出其中的錯誤。”
9月12日下午2點左右,懷著忐忑的心情,李邦華帶著飛行器來到了村子里的一處稻田旁。在將飛行器完全組裝好后,他進行了起飛前最后一次數據調試?!霸囷w的時候你最好站遠點,因為還是有不可控因素存在的,我也不敢確保試飛一定成功?!彼嵝汛笸钚侣動浾摺?/p>
在伙伴以及家人的注視下,伴隨著螺旋槳旋轉發出的呼嘯聲,這架重達五六十公斤的載人飛行器緩緩地從田間飛升并懸停在離地5米的空中,隨后李邦華通過遙控器操縱飛行器,進行了懸停、轉向、前進、后退等一系列操作。在飛行器回到地面后,李邦華長舒了一口氣,“很成功,無論是穩定性還是飛行姿態?!?/p>
李邦華告訴記者,他“手搓”飛行器的創造之路將一直繼續下去,“未來我還會在求學道路中深入學習相關領域的知識,力爭在低空經濟新賽道中開拓出屬于自己的天地?!?/p>
李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