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方消息,陜西籍作家、編輯家周明9月16日晚在北京病逝,享年92歲。陜西省作協主席賈平凹通過賈平凹文化藝術研究院發文悼念,賈平凹表示:“他一生為文學事業奔忙,有著獨特的大貢獻。是文學的護花者。是文壇清流人物。陜西作家,包括我自己,差不多的都受過他的指導和幫助啊。我們凡是上北京,也都聯系他,去看望他,他是我們的依靠,是溫暖,是一種力量啊。先生走了,他的文字還在,他的故事將流傳。我們永遠懷念他。”
周明是陜西周至人,1955年畢業于蘭州大學中文系,長期在中國作家協會系統工作,歷任《人民文學》雜志常務副主編、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等職 。他參與推動“冰心散文獎”的創立并協助冰心完成獎項設立工作,擔任中國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等職務,2017年獲“中國報告文學事業終身貢獻獎”。其學術著作涵蓋古典文學研究、現代文學理論及散文編選,代表作包括《文心雕龍校釋譯評》及多篇影響力廣泛的論文。
1987年,周明在擔任《人民文學》編輯期間,積極推動了徐遲撰寫以數學家陳景潤為主角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周明不僅負責協調采訪事宜,還參與稿件修改,并最終促成該作品在《人民文學》發表。這篇報告文學讓陳景潤及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的成就廣為人知,成為新時期文學的重要代表作。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被譽為報告文學的“報春鳥”,曾經感動和激勵著一代人為“科學的春天”奮斗,為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奮斗。2019年周明曾撰文向讀者透露了這篇報告文學背后的故事。組織這篇報告文學是緣于當時中央提出“四個現代化”的奮斗目標,這需要知識分子的力量。《人民文學》編輯部深感責任和使命,認為《人民文學》如能在這個時候組織一篇反映科學領域的作品,比如重點選取這一領域中先進的、典型的科學家作為對象,然后請有實力的作家來寫一篇報告文學,既可借作品響應思想解放的號召,而且可以呼吁社會尊重知識,尊重知識分子。隨后編輯部圍繞此展開了討論,突然就想起了當時民間流傳的一個故事,說有個外國代表團訪華時候,指名提出要見中國的大數學家陳景潤,因為陳景潤攻克了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驚動國際數學界。“那么,找誰來寫好呢?大家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徐遲。”周明開始大力推動這件事情,他和王南寧陪同徐遲到了北京西郊中關村的中科院數學研究所,通過數學所黨支部書記李尚杰同志找到了陳景潤,徐遲經過深入采訪,經過一番梳理、思考和提煉,反復斟酌,幾番修改,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終于脫稿了。《人民文學》以醒目的標題,刊發在1978年一月號頭條。
周明一生發現和扶持了大量作家作者,被譽為文壇的“活伯樂”、“不老松”,他陪同冰心采訪“五個孤兒”,冰心寫出了《咱們的五個孩子》;陪同黃宗英采訪徐鳳翔,黃宗英寫出了《小木屋》。周明還挖掘了不少作家,比如著名作家馬識途。
周明曾說:“在我國近現代出版史上,很多大師名家都做過編輯,如魯迅、茅盾、葉圣陶、沈從文等。他們在報刊編輯的陣地上,宣傳新文化和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傳播新思想和新主張,成為獨領風騷的人物。新時代的文學要發展,要繁榮,要從平原到高原,從高原到高峰,實現攀登計劃,也需要一大批思想敏銳、獨立思考、有擔當情懷和學識廣博的編輯成為獨領風騷的人物。因為編輯既是助力者、見證者,也是審美者和好向導。沒有一批甘為綠葉、甘當‘助推器’的編輯,時代精品恐難以為繼。”
文學,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