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江蘇以“推進農業現代化走在前”為引領,奮力描繪新時代魚米之鄉的嶄新圖景。越來越多的新職業,也正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蓬勃生長。
睢寧縣魏集鎮馬王村村民 李新玲:我,李新玲,徐州睢寧縣魏集鎮馬王村第一個敢把農用無人機整上天的女人,一度被村民稱作“無人機女王”。但是,我現在卻覺得自己的人氣一落千丈。故事,得從五六年前說起。
睢寧縣魏集鎮馬王村村民 李新玲:以前農忙時節,我最發愁的就是打藥施肥。
李新玲:2018年底,我第一次見到農用無人機給農田打藥,我眼睛都看直了,我和我老公兩個人三天的工作,那么一個“大家伙”,一個小時就能干完。當時我就下定決心,這玩意兒,我必須學會。
李新玲:2019年,我考了證,買了無人機,成為村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李新玲:當時我買這臺無人機花了8萬多元,自己用肯定不劃算,我想在附近接點活,但是附近的村民對我和這個“鐵疙瘩”都是不太認可。
睢寧縣魏集鎮馬王村村民 馬修德:一開始,無人機過來打藥的時候我們都不相信。
睢寧縣魏集鎮馬王村村民 王丙超:最不相信的是認為打藥的用水量太少了。
睢寧縣魏集鎮馬王村村民 王曉明:我擔心它噴藥不均勻,撒肥料不均勻,會燒苗。
睢寧縣魏集鎮馬王村村民 王清:無人機撒肥時帶著百斤肥上天,我心想這能承受住嗎?怕它掉下來。
李新玲:行不行,看療效。當時我說服了隔壁村種地大戶拿出50畝地讓我試試。
李新玲:人工背著噴霧器打藥,可能會出現重噴,或者漏噴,打得不均勻,但是無人機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李新玲:實打實的效果讓全村人放下了心,我也一下子就成了村里的紅人。你敢信?2019年剛起步,咱還只是“小打小鬧”,一年才服務2000畝田左右。
李新玲:2022年我就直接干到了5萬畝,那個時候年收入達到了20多萬元,當時不光我們馬王村農戶找我服務,魏集鎮周邊所有村好多農戶都來找我服務。那一年我還上了央視,瞬間感覺我的人生像走向了巔峰。
李新玲:那個時候活特別多,我們自己根本就干不過來,我們就建議他們大戶自己買一臺無人機,如果遇到什么不懂的問題,我們隨時都可以給他們提供服務,給他們解答。
李新玲:如今魏集鎮,已有30多臺農用無人機了。去年2024年,無人機服務只給我們家帶來了5萬多元的收入,相比前幾年的高峰,少了有四分之三。如今,活少了,每畝的服務價格也低了。
李新玲:雖說心里有點小失落,但仔細想想,村里大伙兒都用上無人機,種地也越來越省事,也不是啥壞事。我一個人“過氣”,整個鄉村向著科技興農“起飛”。
李新玲:傳統農戶享受著科技帶來的便利,農用無人機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從原先只能噴灑農藥,載重不到10公斤,到如今可以撒肥、播種、調運,載重超過80公斤,夜間作業也愈加牢靠。這可比我一個人當村里的“田間頂流”有意義多了。而對于我和我丈夫,你們也不必擔心。我們還會繼續學新技術,讓科技給咱莊稼地帶來更多新花樣。
無人機女王,李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