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精力怎么這么旺盛?
2025年9月14日,粵東南澳島饒平海灣。
搜狐創始人、CEO張朝陽,緩緩鉆進洶涌的海水中。8.69公里的距離,他用蛙泳堅持了5小時18分鐘,最終成功橫渡饒平海灣。
61歲的張朝陽,除了管理公司,還在網上講物理課,同時又抽出時間練游泳……外界不禁好奇:他的精力怎么這么旺盛?
·游到終點的張朝陽。
吃生蠔“報仇”
橫渡當天,上午8時59分,張朝陽在熱身后正式入水,從汕頭南澳島出發,開始了這次橫渡挑戰。
一開始,張朝陽保持了穩定的劃水頻率與呼吸節奏,進展順利。然而,當他游至深水海域時,遭遇了洋流與蠔區。
洋流速度約3公里/小時,游泳速度一旦跟不上,方向可能被洋流帶偏;水下的蠔區則布滿繩索和鋒利的貝殼,很容易劃傷皮膚。為此,張朝陽一度不得不上船暫避,觀察情況后才再次下水。事后他回憶說:“洋流和蠔區本身問題不大,但二者結合非常危險。”
游了5小時18分后,張朝陽順利抵達潮州市饒平縣長溪灣沙灘。上岸那一刻,張朝陽渾身濕透,嘴唇發紫,但眼神里有種久違的光芒。“水非常干凈,空氣也非常好。”他如此評價這次橫渡。
第二天,張朝陽又出現在汕頭美食街吃生蠔。店家介紹說,這些生蠔正是來自他前一天“搏斗”過的那片蠔區。張朝陽一邊吃蠔烙,一邊開玩笑說:“今天吃到蠔,有一種復仇的感覺。”
·張朝陽(中)品嘗蠔烙。
這次橫渡,成了張朝陽人生中的又一次“跨界”。有網友感嘆:“不羨慕張朝陽的億萬身家和學歷,但羨慕他的游泳實力和頂尖耐力。”
其實,為了備戰橫渡,張朝陽已經堅持訓練了兩個月。他每天游泳2公里,隔天跑步5公里,到后期增加到每天跑步6公里、游泳2公里。
他說,人活著就是要不斷折騰,而運動和自律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基礎。“當你處在焦慮狀態,或者卡在人生某一個地方的時候,可以適當運動。運動的出發點,是要做一個健康的人、有活力的人。”
“我是中國互聯網第一代創業者”
張朝陽和他所創立的搜狐曾是很多人的互聯網“初代記憶”。
1995年,31歲的張朝陽拿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物理學博士學位后,回國創辦了“愛特信”網站,提供分類搜索服務。沒過多久,他把網站改名為“搜乎”。
1998年,“搜乎”正式更名為“搜狐”。那時,后來成為巨頭的幾家互聯網公司才剛剛起步,甚至還沒成立。
兩年后,張朝陽帶領搜狐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但這還不是搜狐最輝煌的時候。2008年北京奧運會,搜狐作為官方贊助商,創下了5分鐘訪問量300萬、1小時訪問量破億等多項紀錄,不僅是中文網站中的佼佼者,在全球互聯網也引起關注。
·創業早期的張朝陽。
那一年,身家達到67億元的張朝陽坐上了中國首富之位。然而,身處巔峰后,他有些意興闌珊:“我是中國互聯網第一代創業者,這些年夠煎熬的了,我厭倦了。如果現在全然退休,肯定能活得更高興。”
他后來坦言,那時的他“自我”“傲慢”,人生目標被簡化為追求更高的市值和更多的財富,這反而帶來了巨大的空虛和痛苦。他甚至公開表示:“錢多不是幸福的保證,我這么有錢,卻這么痛苦。”隨后,他開始了徹底“放飛自我”的生活。
他把公司交給高管團隊,不再頻繁見客戶,也不主動張羅會議,而是把時間花在看書、聽音樂、蹦迪、散步、登山、運動等各種興趣上。他在三亞灣有一艘叫"Sunset"(落日)的游艇,還自創了一種舞步,名叫“查爾斯狐步舞”(查爾斯是張朝陽的的英文名字)。他開始注重養生,很少吃肉,夏天不喝冰水,每天堅持做瑜伽。
但正是在那幾年,互聯網格局悄然改變。新浪轉型為資訊門戶,網易靠游戲站穩腳跟,而后起的百度、騰訊、阿里巴巴在搜索、社交和電商領域快速崛起。
2010年,張朝陽在北京北四環建了搜狐媒體大廈,總面積4.1萬平方米。但此時,曾經一路領先的搜狐,已逐漸被趕超。同年第一季度,騰訊和百度的市值均突破300億美元,而搜狐只有26.7億美元。
·搜狐媒體大廈。
意識到自己被拉開差距后,張朝陽重新燃起了斗志。當時,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互聯網正跨入移動時代,門戶網站的模式已顯疲態。他提出“再造搜狐”的戰略,重點發力搜狐視頻、暢游游戲和搜狐微博。其中,搜狐微博被他視為重中之重,“我將親自抓微博,先得趕上去”。
那時,互聯網正掀起“微博大戰”,搜狐與新浪、網易、騰訊一同入場。但混戰之后,如今只剩新浪微博仍活躍在大眾視野里。2014年3月后,搜狐微博網頁已無法打開,悄然退出戰場。
搜狐在微博大戰中受挫,給張朝陽帶來了巨大壓力。用他的話說,腦子里出現了“一些虛妄的想法,趕不走”,陷入了恐懼和焦慮的“死循環”。最終,他在2012年選擇“閉關”一年半。
然而,他復出之后,互聯網世界已天翻地覆:微信成為國民應用;在資訊領域,搜狐試圖和今日頭條談收購,被張一鳴一口拒絕;在視頻領域,搜狐被資金實力更雄厚的"BAT"(百度、阿里、騰訊)擠壓,大規模投入一段時間后就開始吃不消;曾被稱為搜狐“現金牛”的暢游游戲在移動端時代也遭遇轉型不利。
2016年,張朝陽提出“搜狐要用三年時間重回互聯網中心”。這個目標,他在之后的三四年里每年都會重申一遍。但此后,直播、共享經濟、短視頻、AI……風口不斷變化,搜狐一次機會也沒抓住。
2021年9月,搜狐將其旗下公司搜狗出售給騰訊,獲得約11.8億美元現金,用以改善自身現金流,從而更專注于媒體、視頻和游戲三大核心業務。
張朝陽提出,搜狐未來將更加看重企業盈利能力,而不再是規模本身,“當你把公司理順了,真的是‘輕舟已過萬重山’”。
“被互聯網耽誤的物理老師”
賣掉搜狗的同一年,張朝陽帶隊攀登青海崗什卡雪山。
爬山途中,同行的人聊起太空新聞,他突然來了靈感,隨手在紙板上演算起衛星軌道數據。“當時特別興奮,回來之后我就想,我的物理功底還在啊,能不能講講物理?”正是這次在雪山上的“靈光乍現”,讓他萌生了通過視頻課分享物理知識的念頭。
·雪山上的張朝陽。
早年,“MIT物理學博士”曾是張朝陽身上一個鮮明的標簽。1986年,他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拿到學士學位。同年,他憑借李政道獎學金赴美深造,最終取得MIT物理學博士學位。之后,他還繼續從事過一段博士后研究工作。
誰也不曾料到,時隔20多年,他又回到了熟悉的物理世界。2021年11月5日,《張朝陽的物理課》第一場直播開講。當時直播間里只有幾千人,大多數人是懷著好奇心點進來的。課上,他講了力學、牛頓第二定律、慣性參考系、飛船角速度……不少網友感嘆,“仿佛重回中學物理課堂”。
互聯網大佬開物理課,本身就有話題度,《張朝陽的物理課》很快成了搜狐視頻的招牌內容。知識分享者的形象也讓張朝陽收獲了不少好感,有人稱他是“被互聯網耽誤的物理老師”“最懂物理的CEO”,還有人調侃,“別的老板在開會,張老板在算微分方程”。
有媒體評論認為,對于搜狐來說,張朝陽個人的話題性成了公司品牌傳播的主要推手,目的是為搜狐視頻引流。中國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認為:“‘科技大佬’參與社會活動,既是為了保持影響力,也是洞察社會趨勢、維持參與感的方式。”至于這么做是純粹出于興趣,還是為了業務發展,張朝陽自己曾坦言“一半一半”,既是愛好也是工作。
講課這些年來,他的課堂上來過眾多嘉賓——和華裔物理學家徐一鴻聊量子力學,和美國學者庫姆倫·瓦法討論弦理論……他還曾穿起上世紀40年代的西裝、打領帶、戴禮帽,致敬奧本海默。
·張朝陽在物理課直播中致敬奧本海默。
借著物理課,他開啟了跨界對談,請來互聯網圈的老朋友,聊天南地北。他請過周鴻祎,從短視頻聊到創業,從長期主義談到人工智能;他也和俞敏洪聊宇宙、聊人生,留下了不少金句。
他說:“人總得留下一些痕跡,創造一些價值,這是人的本質。”他還說:“年長的人要折騰,年輕人更要折騰,人一定要做有意義的事情。”
幾年來,《張朝陽的物理課》每周五和周日中午12點準時開播,幾乎沒有中斷過。談到不斷更的秘訣,他分享道:“當一個人清楚自己為什么做一件事時,就會擁有無限的忍耐力和毅力。”
比起年輕時功成名就后的瀟灑隨意,如今的張朝陽似乎找到了對抗虛無感的方式。他認為:“人的一生不是追求快樂,而是追求意義。”現在的他堅持講課,堅持長跑,堅持游泳,堅持“4小時睡眠法”……
有人問張朝陽:“您覺得自己成功嗎?”他答道:“曾經很風光,現在有點落寞,但是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監制:張 勉
編審:尹 潔
編輯:徐力婧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張朝陽
聲明: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