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3日舉行的上海賽艇世錦賽女子雙人單槳半決賽的最后500米,英國新組合莉茲·威特/杰德·林多把艇速再提一檔,從劣勢位置追到第三,搶到A組決賽席位。沖過終點,兩人沒有激動地揮拳,而是先抱作一團。賽后,林多紅著眼眶說:“這場比賽,是獻給凱蒂·本森的。”她提到的凱蒂,是她們大學時期的好友,2019年意外去世。
這對組合其實是“臨時合體”。整個賽季一起舟上訓練的時間并不算長,更多是跟隊體系里的合艇磨合。威特復盤這場半決賽時說,她們在前1500米更強調穩住節奏,等到進入最后分段再提升槳頻,“我們一直知道自己有沖刺能力,只要冷靜,把節奏穩住,再把船‘送’到終點”。
這是一種很“英國”的勝法:不慌張、不冒進,用耐心換機會。從賽況看,這組半決賽前段由強隊占線,英國艇把主要精力放在控槳上,沒有跟到就盲目加速,選擇把沖刺留到最后一個分段。
“我們是為凱蒂而拼下來的。”相比場上的冷靜,賽后的兩人顯得有些激動。她口中的凱蒂,是英國霍利斯女子學校賽艇出身的青年槳手,2016年代表英國J16女子四人賽艇在英法對抗賽中奪冠,莉茲·威特當時就是她的隊友——兩人同屬LEH的青少年培養體系。后來凱蒂進入諾丁漢大學就讀,2019年3月因突發心臟事件去世,年僅18歲。這些年,她的同學與隊友在社交平臺上持續發起“#RowingForKatie”紀念,并以她的名義為英國青少年心臟風險慈善機構CRY募款。
把勝利獻給故人,這樣的表達在體壇并不少見。
在籃球世界,這樣的時刻很多人都記得。2020年,總決賽捧杯后的洛杉磯湖人,當場就有人哽咽著說“這是給科比的”。安東尼·戴維斯當晚在場邊直白地說:“自從那場悲劇之后,我們就只想為他去做,我們沒有讓他失望。”
網球場上也有類似的畫面。澳網決賽奪冠后的諾瓦克·德約科維奇,身穿印有“K.B.”以及“8、24”號碼的外套,專門向不久前意外去世的科比致意。他說,這一刻想把勝利獻給朋友。
羅杰·費德勒多次公開提到,自己的技術與道路受已故恩師彼得·卡特影響至深。他曾在采訪里談起卡特時淚崩,說每逢贏球都會想起恩師,希望用勝利來紀念他。
足球層面,阿根廷隊在卡塔爾奪得世界杯后,梅西談到馬拉多納時說:“他在天上鼓勵著我們。”很多隊友也在慶祝時高舉印有馬拉多納名字和10號的球衣。對這支球隊而言,冠軍不僅是一個結果,也是一種傳承。
的確,體育里的力量,有時來自體能和技戰術,有時來自心里的那個人。決賽賽場,兩位英國姑娘還會再上艇,帶著心里的那股力量。
安東尼·戴維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