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百種方法對付你”“我為你這樣的人活著感到悲哀”“死豬不怕開水燙”……
近日,有網友發布視頻揭露云南導游瘋狂輸出嘲諷不購物游客的視頻引發關注。視頻中,這名導游向滿車游客直言,自己的收入除了200元帶團費,另一部分就來自銷售傭金,“我(的收入)是靠銷售,靠賣東西”,并用同行的“業績”對比pua游客,逼迫大家購物。
目前,云南迪慶州香格里拉市相關部門人士表示,已收集證據立案調查,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從網上流傳的視頻看,這名導游的話術相當了得,言談中有掰開揉碎的“道理”,也有直觀可感的數據;有直言不諱的剖析,也有明里暗里的威脅,想來,也是運用既久、爛熟于心了。就像網友說的那樣,“游客是明碼標價的商品,被旅行社肆意買賣,當作案板上的羔羊。”事實也是如此,據披露,直到有游客花了1.2萬元購買蟲草后,導游才露出笑臉。
根據游客反映,這名導游顯然不是什么“黑導”“野導”,而是來自香格里拉市雪之戀旅行社的帶團導游。正規導游卻如此明目張膽逼迫游客消費,實在令人震驚。在經歷了多輪“最嚴厲治理”之后,為何還保留著這樣宰客的導游?這名導游恣意欺辱游客的底氣從何而來?怎樣才能改善當地的旅游生態?
特別是,從這名導游列舉同行“業績”以pua游客的情形看,當地導游誘導、逼迫游客購物,并從中獲取報酬,應該是比較普遍的現象,甚至有可能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黑灰利益鏈條。據網友披露,在地接社提供的“行業政策”中,每條旅行線路均有返點說明,并將游客按地域、年齡劃分等級,回扣金額不等。2人從客棧渠道報名香格里拉兩日游,團費280元一人,旅行社竟返點客棧500元。
像導游說的那樣,“我今天的業績是5萬2,第一名的業績是21萬9”,還有一名業績更差的導游已開始往車下趕人……這樣烏煙瘴氣的做法,無異于一封舉報信。當地相關部門不僅應該查查這名口出惡言的導游,也該查查她的同行們,查查這家旅行社。
種種亂象表明,如果導游從“歪門邪道”獲得的收益,遠超正當收入,且相對還算輕松,則其必然會鋌而走險。兩名游客就能返點500元,足見這里邊的利益有多大。而那些動輒幾千上萬的翡翠、藏藥及牦牛肉等產品,其銷售返點想必也不是小數目。
無視與游客簽署的“旅游者自主決定是否參加購物活動”協議,無視國家法律和地方法規,肆意而為,不僅嚴重侵犯了游客合法權益,也損害了地方的旅游環境,長此以往,只能逼迫游客避而遠之。
事實上,多年以來,云南導游強制游客消費等現象并不鮮見,當地的治理也一直在線。2017年,云南省政府出臺實施被稱為“史上最嚴”的《云南省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工作措施》;2019年,云南省政府又出臺了旅游從業人員“八不準”規定,通過推行旅游業“負面清單”管理,打破“以購養游”經營模式。前不久,云南印發《云南省進一步加強旅游市場誠信建設10條措施》,進一步劍指“不合理低價游”“包廂式”推銷商品、欺客宰客、強制購物等違法違規行為。
遺憾的是,逼迫購物等行為仍禁而不絕。這也提醒有關各方,必須高度警惕文旅市場病癥的頑固性與反復性,“一陣風”式治理或許會在短期內有所改變,但很難持久,一旦高壓態勢稍減,很可能會出現反彈,甚至會變本加厲,使得以往本已存在的利益分肥格局更加固化。
也因此,治理文旅亂象,一方面要提升治理量級,下重手、上強度,以嚴厲打擊強震懾、去沉疴,比如對違規違法行為的購物店、旅行社和導游,要采取嚴厲措施,或列入失信名單、黑榜,或吊銷資質等等。另一方面,也要立足長遠,常抓不懈,并建立常態化監管機制。
彩云之南,是很多人的“詩與遠方”。云南旅游市場的亂象不能“偶爾放下”“總是想起”,十一假期馬上來臨,當地不僅要維護好假日期間的市場秩序,也要做好水滴石穿的日常功夫。不然,總是忙著救火,怎么可能提升游客的體驗呢?
責任編輯:高瑋怡假期,導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