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9月27日電 26日,杭州市上城區南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劑師鄭軼靜靜躺在造血干細胞采集病房里,經過5小時的采集,一份承載著希望與重生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裝入專用運輸箱,送往一位素未謀面的血液病患者身邊。
放棄國慶出游:幫助有需要的人
“媽媽,國慶節真的不能陪我去玩了嗎?”面對女兒的提問,鄭軼輕輕拉著孩子的手:“有一位病人正在等待媽媽的幫助,就像你生病時需要醫生幫助一樣?!?/p>
這是鄭軼十年前許下的承諾,如今到了兌現的時刻。
這個國慶,鄭軼原本和家人精心規劃了一場親子之旅。直到2025年8月,來自上城區紅十字會的電話打破了平靜。當紅十字會初配成功的消息傳來,鄭軼沒有絲毫的猶豫,“我愿意?!?/p>
為了以最佳狀態迎接捐獻,她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習慣,不再熬夜,每天早起去游泳,注意營養搭配;而科室同事們,也早早把值班安排好,騰出更多的時間讓她可以多休息……
準備捐獻前,鄭軼一家人將女兒送去學校。臨別時,孩子遞給她一張提前寫好的卡片:“媽媽,你是我的驕傲,加油!等你回來我們再出去玩!”
從“熱血青年”到生命擺渡人
2004年,還在浙江中醫藥大學讀書的鄭軼已是一名無償獻血志愿者。至今,她已累計獻血超6000毫升。
這份對公益的執著,也讓她在2015年獻血時看到中華骨髓庫的宣傳資料后,毫不猶豫地留下了血樣,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當時沒想太多,只是覺得如果有機會能救人一命,何其幸運!”鄭軼回憶道。
十年來,她曾兩次接到初配成功的電話,但都因各種原因未能完成捐獻。十年堅守,一朝花開。就在今年8月20日,第三次電話響起。
“作為藥師,我的日常工作是調配藥品,告知患者各種用藥事項,幫助患者恢復健康?!编嵼W說,“而這次,我輸送的是‘生命的種子’,直接挽救了一個生命,這讓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中心兩捐獻”:溫暖延續的生命接力
南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大,卻因兩位醫護人員的捐獻故事而格外溫暖。2013年10月8日,該中心口腔科醫生余紅春完成了造血干細胞捐獻,成為許多同事心中的榜樣。他的善舉如同火種,在這片小小的天地里點燃了光芒。
12年后,鄭軼接過這份沉甸甸的“生命接力棒”,讓這個小小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為該市少有的“一中心兩捐獻”單位。
“這不只是巧合,更是一種醫者仁心的延續?!蹦闲墙值郎鐓^衛生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我們每天都在守護社區居民的健康,而當遠方的生命發出呼喚,我們也愿意伸出手,用另一種方式完成救治。”
截至2025年9月,中華骨髓庫已有360多萬名志愿者,累計捐獻2萬余例。但與龐大的患者需求相比,這個數字仍顯不足。
“很多人對造血干細胞捐獻存在誤解,擔心會影響健康。”鄭軼希望通過自己的故事,讓更多人了解捐獻知識,消除顧慮,“如果你身體健康,年齡合適,不妨考慮加入中華骨髓庫。也許有一天,你的一次善舉,就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p>
造血干細胞采集
聲明: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