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壇公園
地壇離我家很近。或者說我家離地壇很近。總之,只好認為這是緣分。——史鐵生《我與地壇》
史鐵生寫過《我與地壇》《想念地壇》《地壇與往事》等與地壇相關的作品。不論是老一輩讀者,還是Z世代書迷,想起史鐵生,就想起地壇;想起地壇,也常常想到史鐵生。圖為地壇公園南門,本組圖片均為2025年9月本刊記者許曄攝。
方澤壇
除去那座祭壇我不能上去而只能從各個角度張望它,地壇的每一棵樹下我都去過,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過我的車輪印。——史鐵生《我與地壇》
方澤壇是地壇的主體建筑,是皇家盛大的祭祀禮儀之地。許多游客專程在此處打卡,感受古代祭祀的莊嚴肅穆。如今,這座祭壇門前有了無障礙坡道。鐵生若在,也能上去了。
古樹
我曾寫過“設若有一位園神”這樣的話,現在想,就是那些老柏樹吧;千百年中,它們看風看雨,看日行月走人世更迭,濃蔭中唯供奉了所有的記憶,隨時提醒著你悠遠的夢想。——史鐵生《想念地壇》
史鐵生生前拍過一張地壇公園的照片。多年過去,地壇公園依然古樹蒼翠,生機盎然。打卡史鐵生的同款機位,也成為Z世代的一種潮流。
“余華的朋友鐵生”
二十一歲末尾,雙腿徹底背叛了我,我沒死,全靠著友誼。——史鐵生《我二十一歲那年》
游客認養(yǎng)的兩棵國槐樹,一棵上面寫著“認養(yǎng)人:余華的朋友鐵生”,另一棵寫著“認養(yǎng)人:鐵生的朋友余華”,儼然已成為地壇的新景點。兩棵樹相距不過丈余,正可謂“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兩棵樹的走紅,源自年輕一代對“偉大友誼”的情感共鳴。
“地壇的海”
曾有過好多回,我在這園子里待得太久了,母親就來找我。她來找我又不想讓我發(fā)覺,只要見我還好好地在這園子里,她就悄悄轉身回去,我看見過幾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見過幾回她四處張望的情景,她視力不好,端著眼鏡像在尋找海上的一條船……——史鐵生《我與地壇》
北京是內陸城市,地壇中也沒有海。但神奇的是,網友某天突然發(fā)現,沿著方澤壇與門球場中間的林蔭道向東望去,陽光下的灰色磚墻就像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海面。這片“海”不大,卻承載著人們遼闊的想象力和動人的情感。坐在長椅上看“海”時,Z世代的讀者仿若能聽見時空那頭傳來的哲思:“我已不在地壇,地壇在我。”
聲明:版權作品,未經《環(huán)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