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話劇《北京法源寺》演出的第十個年頭,也是這部劇時隔9年后再度來到上海。前灘31演藝中心2500人的大劇院,5場演出場場爆滿。演員周杰在劇中扮演光緒,這也是他伴隨這部戲走過的第十個年頭。
一部戲演了十年,對任何一個演員來說都不是一件常有的事情。周杰在上海的座談會上說道,《北京法源寺》是部好劇,也讓他經歷了非常的十年,“我是由衷感謝這部戲的。一個不太演戲的演員,經過了‘法源寺’十年,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提高?!?/p>
2015年底《北京法源寺》首演轟動后,2016年初周杰在國家大劇院接受了一次澎湃新聞的專訪。十年過去,再次采訪周杰,他依然是舞臺上那個讓人產生無限唏噓慨嘆的光緒,一個有光芒的演員,導演田沁鑫眼中的“大演員”。而在臺下,他也一如十年前那樣,一邊在各種工作細節處“較真”,既不放過自己也不放過別人;一邊又“人間清醒”,希望自己做一個能“下班”的演員。
“我希望把我50%以上的精力都放在生活上?!?/p>
“生活啊,就是吃喝拉撒,還能干啥?!?/p>
“吃健康的飯,健身、運動、旅行、爬山,看展覽,你看這多開心,這不是完美的生活嗎?”
談到自己演了十年的光緒,他又一次提到“退休”?!敖衲昕赡苓€要在北京再演一輪。我已經盡力了。如果這是個老年的角色,我可以演到80歲。但光緒是個青年,讓我一個五六十歲的演員去演,不是很奇怪的事嗎?為什么不能讓一個真正年輕的演員去演?”
被問真不打算演了嗎,他笑:“累了累了。人都是有年紀階段的。你們總不能不讓我退休吧。”
“我一直和導演說,我們這個戲,可以換新的演員繼續演10年,再換一代演員又演10年,像《茶館》一樣,成為國家話劇院的‘茶館’”。
自言“不太演戲”的演員周杰,這些年卻似乎從未遠離過大眾的視線。
從火遍大江南北的“爾康”,到讓人難忘的“少年包青天”,年少成名的周杰,演員生涯并不多產,但似乎總讓人印象深刻。
及至《北京法源寺》,10年間只演了這一部話劇,但周杰還是用他扎實的表演功底,讓所有人感受到他的舞臺光彩,在戲劇舞臺上留下了一個準確并獨特的光緒。
而在演員之外,周杰也始終是大眾關注的焦點。十年前他的各種“表情包”成為話題,十年后,他種大米搞有機農業,在田間地頭的照片引來很多好奇。他和大眾分享自己的健康理念,還有人生哲學。他的各種“人間清醒”,又一次圈粉無數。
周杰的人生似乎一直都是多面的。早在十幾年前,他就做投資搞收藏。當一個演員,好像也從來都不是他用來謀生的方式。按照他十年前的說法,“我干嘛把自己拴在這一棵樹上呢?我15年前就意識到,不能拴死在這一棵樹上面了。”
10年前,他就反復說,“我的人生不就是為了生活來的嘛,我當然要把精力放在生活上?!?/p>
10年后,他似乎更加人間清醒,“我已經很少演戲了”?!拔抑幌朐琰c自由,干點自己生活中的事,自己享受生活不是第一的嗎?”
“如果你過度關注這個社會上對你的評價或者對你的議論,你就失去了自我,就很難有時間真正地看生活?!?/p>
對舞臺和表演不會有太多留戀嗎?他的回答讓人吃驚,“我不迷戀名利。我真的沒有什么特別執著的,對我來說什么都可以放棄,包括生命?!?/p>

周杰在上海接受澎湃新聞專訪
【對話】
“我不想當老藝術家。做演員,我是希望能下班的”
澎湃新聞:十年前你就說過自己想要控制演戲的工作頻率,這些年好像確實演戲不多?
周杰:我本來就想少一點,這是我的本意。我已經很少演戲了。
澎湃新聞:是不想再做演員,還是只是想少演?
周杰:就是累了呀。人是有年齡階段的,對吧?我在之前可能過早地演戲了,20幾歲就一直在演戲,演了那么多年。
演了20年的戲還不夠嗎?是吧?從人生來說,20年干一件事也是已經很長了,所以我就想,真的要熬到老嗎?對我來說好像太殘酷了一點。
澎湃新聞:老藝術家都是演到退休還在演的。
周杰:我不想當老藝術家。對,你說得非常好,我不想當老藝術家。我想早點離開,就是這樣,自由一點、自在一點,干點自己生活中的好事,自己享受生活不是第一的嗎?
我不想熬到老,而且也不認為自己真的到老了,還有能力,真的。這個是要順應潮流的。人家20年30年就換一代人喜歡,你為什么還在里面掙扎?
澎湃新聞:但你最早當演員的時候可能不這么想吧?
周杰:小時候的想法比較單純,對人生也沒有什么清晰的這種認知,所以就跟著自己的感覺走,找一個職業養活自己,安身立命,就是這樣的。
所以干了20年了,人生一直在演。我就想說,我為什么不去恢復成一個正常的狀態去生活。
澎湃新聞:正常的狀態,是指一個普通人的生活的狀態,而不是一個演員的狀態?
周杰:實際上演員也是普通人,只是他被這個職業捆綁了,就變成了好像自己不是普通人了,但是實際上從生活的角度上都是普通人。
我是希望能下班的。對,你上班了,就要下班,就不是一個24小時被關注的狀態。
澎湃新聞:這么多年,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你覺得自己的生活會被打擾嗎?
周杰:我從來沒有覺得我是公眾人物,我也不知道啥叫公眾人物。
澎湃新聞:就是所有人都認識你,你走到哪里大家都知道你。
周杰:所有人都認識我就叫公眾人物了呀?對我來說,這個跟我沒關系。
覺得其實大家應該把精力拉回來,對自己多關注點。大部分人都在關注別人,我們把80%的關注點放在別人身上。但其實應該80%關注的是自己,是父母親人,對不對?這才應該是人真正的關注點。
我希望我們有個健康的社會。比如在香港,大眾對明星就沒有那么大的關注度,因為他們在街上常??吹揭淮忠淮拿餍牵姽植还至?。國外也一樣,你在歐洲見過很多大牌明星都是在街頭吃著漢堡、薯條,拿著可樂,甚至帶著孩子,沒有人去打擾他們,要上去拍照合影什么的。所以我也希望我們什么時候能夠進步到這種程度。我覺得不打擾別人,是最起碼的尊重。
澎湃新聞:那你覺得你現在回歸到了一個普通人的狀態了嗎?
周杰:我一直是這樣的,我這10多年都是這樣的。
澎湃新聞:但10多年來你還是會一直出現在各種媒體的報道中。
周杰:我不知道為什么會報道我。你看這都不是我自己要的。我都沒怎么接受過采訪。對,他們說這叫宣傳。我不想宣傳我。如果有在干活的時候,拍電視劇或者演舞臺劇的時候,我就已經宣傳過了。下班了就別宣傳了。
“我希望把50%以上的精力都放在生活上”
澎湃新聞:你似乎都沒有一個演藝經紀人?
周杰:嚴格意義上說確實沒有。我已經說了,我希望把50%以上的精力都放在生活上。我在很多年前,大概是有20年,我把90%的精力是放在工作上的,只有10%的生活。所以我現在把它反過來,不是很正常嗎?90%的生活,10%的工作,有感到人生樂趣的事,就去好好享受生活。
澎湃新聞:你的生活是會包括哪些事?
周杰:就是吃喝拉撒啊,還能干啥?
澎湃新聞:就只是吃喝?能完全感到滿足嗎?
周杰: 吃還不能讓你滿足啊?!我看最讓人滿足的就是吃好的了。
你得吃健康的。原來你是沒辦法去選擇的,給你吃盒飯、泡面,你都得吃?,F在不用吃這些了,是不是應該變著花樣吃?選健康的食材,健康的飯,你可以健身、運動、旅行、爬山,看展覽,你看你這多開心,這不是完美的生活嗎?
“演了10年《北京法源寺》,我盡力了”
澎湃新聞:這次上海演《北京法源寺》,觀眾太熱情了,我看到謝幕的時候,你好像有點眼眶含淚?是不是在舞臺上還是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周杰:我謝幕從來沒有眼眶含淚的。不會的。謝幕就是都已經結束了。戲演完了,對待觀眾角色已經結束了,是一個真實的狀態。馬上下班了。
澎湃新聞:沒有比較激動或者感慨的感覺?
周杰:不會。
澎湃新聞:那當時當刻站在臺上是什么樣的心境?
周杰:終于演完了。很累!這個戲很難演。尤其是對我這種認真的人,就更累了,因為認真才累,不認真他混怎么會累,對不對?
澎湃新聞:但你還是演了整整10年,說明你還是喜歡這個戲?
周杰:我覺得這個戲還是很好的,對吧?整體上是很難得的一個戲。
但是作為演員來說,演這個戲的體驗其實是很辛苦的。你知道他這種辛苦是什么?就是說你不能懈怠,你得把這個任務完成好。你生怕沒有完成好,這個求好的心切,你明白嗎?就是作為一個認真的人做任何事情,如果他沒做好,或者是損傷了,他就會心里很內疚很痛苦。
這就是為什么我希望他完美,為什么我說演10年已經很長了。你聽說誰能一個話劇演10年?我已經盡力了。
澎湃新聞:你剛才說到可能不演《北京法源寺》了,是真的嗎?
周杰:老了呀,你們不能不讓我退休吧。光緒是個青年,我是根據這個角色的年紀來考慮的,是為這個戲來考慮的。越往后,你年紀越大,演年輕人你就越吃力,你明白嗎?他就是會吃力,心態、語調,都不合適了。
澎湃新聞:可能是因為你太認真,因為你身邊所有人都說你是個太過認真的人。
周杰:實際上累跟輕松是一回事,不是矛盾的,我只對我自己認真,你明白嗎?我不糾結你,我只對我的生活中的事情、關于我自己的事情認真,所以對我來說認真就不是累了。
但在你的眼中,可能我這個是累,可是它不關你的事兒,它這個累不牽扯到你,明白我意思嗎?你會覺得,你干嘛要這么認真的,你不認真不就好了,是不是這個道理?明不明白?
澎湃新聞:你的認真不包括對別人的要求?
周杰:只有別人跟我有關系才有要求,比如說我們倆是對手,我們倆一起來演這個戲,或者一起來做一件事情,當然就有要求了。我們共同完成一件事情,是不是應該有共同的要求和有責任心。但是你如果跟我沒有關系,我就對你沒要求,我覺得這是你的生活。
澎湃新聞:據說你在劇組和奚美娟老師、還有賈一平都非常和諧?
周杰:因為我們都是有要求的人嘛。物以類聚。奚老師她是有要求的人,賈一平也是有要求的人,我們甚至可以互相探討,講你這個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準確,什么地方這樣更準確,這不是很好嗎?有要求的人在一起就會能有共鳴了。
澎湃新聞:你演戲少,也和遇到志同道合伙伴機會少有關系?
周杰:不只是伙伴的問題。對我來說,我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或者有限的職業里,能夠盡量地接觸到合適的戲,有水準的戲,這個就比較難了是吧?
通常來說,1000個戲里頭只有倆戲是不錯的,但它可能有1萬個人來爭這兩個戲,有道理嗎?所以它碰到你身上的概率更是鳳毛麟角。這一生中能讓你碰上一兩個這樣條件的戲,你就已經是屬于佼佼者、幸運者了。怎么可能1000個里面出來的兩個好戲都撞到你身上?
澎湃新聞:所以10年你就演了這一個戲。接下來還會演別的話劇嗎?
周杰:你看,這個就不是我自己能設定的。難道說我要去追求演一個什么戲去,這個我不會。我是個被動的人,不是很主動,這也沒法主動是吧?貼廣告?還是我去敲門去?所以它需要一個合適和恰當的時機,需要大家互相欣賞,我也欣賞這個戲,它也欣賞我這才可以。
“我生活中沒有特別執著的東西。對我來說什么都可以放棄。”
澎湃新聞:這些年你也干了很多別的事業,你現在還會把自己設定成是一個演藝圈的人嗎?
周杰:我其實特別不喜歡有什么圈,我覺得人一有圈他就有隔離了。你說是不是這道理?分得那么清楚干嘛。我們都是人,共同在這個游戲的社會里頭生活,我們干嘛要分成圈,你是這個圈的,他是這一圈的。這是誰這么無聊,發明這種術語。
澎湃新聞:那你對演藝生涯會有留戀嗎?
周杰:說實話,我對名利沒有執著的概念。
澎湃新聞:那你生活中有什么特別執著的,喜歡的東西?
周杰:我沒有特別執著的。對我來說什么都可以放棄,包括生命。
澎湃新聞: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周杰:因為正常人隨時都可能會出現結束生命的事兒,不可預料。要把這個心態放好,我是覺得我都見過了,就可以了。
澎湃新聞:這個想法是一直有的,還是說這么多年經歷很多,慢慢產生的狀態?
周杰:肯定是對人生的認知,走到一個階段才會有這樣的人生的態度。這個名利見多了,就會覺得像吃了一頓饕餮盛宴。你還留戀它嗎?
澎湃新聞:但人終歸會有一些比較留戀的東西吧,不然活著不就了無生趣了?
周杰:我留戀生命有用嗎?沒用,是吧?我想活1萬歲可以實現嗎?這就是妄念,對不對?所以根本任何東西都不是能留戀的。
澎湃新聞:感覺你對生老病死的事情思考還挺多?
周杰:因為見得太多,你身邊的朋友,很年輕的,說離去就離去了,真的太多了。我手機里都幾十個。你不信你查查你手機,肯定也有。
澎湃新聞:所以去年春節,你在網上寫,說父母不在了,就沒有家了。你沒有地方過春節,跑去美國找了賈一平。很多人都不能相信這事。
周杰:對,因為他們認為去誰家都能過春節,對我來說不是的。春節你會跑朋友家里去過?不合適吧,人家是父母團聚的,你跑人家里是多余嗎,當傭人嗎?不行吧?
春節本來就是家人在一起的,但是父母不在了,你就沒有家人了,對嗎?那你怎么辦?我認為我不會去打擾別人。那正好賈一平說,你來我這吧,他正好在美國搞一個戲,我就去了。而且美國也沒有春節的概念,反而可以輕松一些。
澎湃新聞:沒想過要找人組建家庭嗎?
周杰:哪有制造家人的?這也太假了。你看,你這叫大眾思維,我好不容易跳出了大眾思維,你還要讓我回到大眾思維去,這個不對。
人能從大眾思維里跳出來,本身就是一個脫離,是個非常難的事。我好不容易金蟬脫了殼,我能飛了,你讓我再回去巢穴去,我不干,我不想回去。
澎湃新聞:對普通人來說要跳出大眾思維并不容易吧?比如怎么樣才能做到你說的,把大部分關注放在自己和親人,而不是別人身上。
周杰:我也不是說與生俱來就能做到這樣,我也是經過了金蟬脫殼,你先變成蟬,然后從蟬里把這個殼脫掉,這個需要時間,還需要你自己提高認知。
我們很多時候被什么裹挾了,像掉進了一個泥潭,大家都在泥潭里,雖然你也想跳出來,但是好像大家都在里面,你也挺舒服,習慣了以后,你擠我擠的就卷在里頭了。
所以只有你認知達到的時候,你才能真正地跳出來,跳出你這個泥潭。我覺得這是需要定力的。
澎湃新聞:所以很多人說你人間清醒,你怎么看?
周杰:在人間,是清醒好還是糊涂好呢?不知道,我反正覺得我應該這么做。
外面有人說你什么,或者對你有什么好奇,議論你什么,對我來說,我都不太關注。我生活中不看重這些。
對我來說,什么才是該看的呢?比如說我喜歡去看展覽,或者說博物館,我會在那待5個小時6個小時,我就看看它構圖、顏色,或者說這件文物它的歷史意義在哪。我特別喜歡人家跟我講講。當你看到那些漆器、青銅器,你不能不震驚。我特想穿越回去看看,我們的祖先他們是怎么生活的,他們是怎么創造出來這種震撼的。我作為人類的組成部分,來過這個世界上,我就特別有興趣想知道這些。
所以這才是我后半生感興趣的事情,不然你真的到七老八十的時候,你就沒有精力去看這些了。在這之前,是不是能夠跟人世好好了解,這是我特別有興趣的。
相關閱讀
責任編輯:高瑋怡演員,周杰,《北京法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