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馬伯庸獲評領軍人才
將率團隊入駐外灘FTC
第四屆門楣之光·黃浦人才周啟動儀式暨外灘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論壇今天在黃浦區舉行。
42名領軍人才和30名青年英才入選2025年度“門楣之光”黃浦人才計劃。包括知名作家馬伯庸,作為本屆“門楣之光”領軍人才,其將攜團隊入駐外灘FTC,歷史小說家與互聯網內容創作高地相遇,打造內容創作欣欣向榮的沃土。
2025年度門楣之光·黃浦人才計劃評選工作自啟動以來,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申報數量與質量均較往屆顯著提升。
本屆入選的42名“門楣之光”領軍人才,呈現出高層次、廣覆蓋、結構優的特點,覆蓋金融服務、專業服務、商貿旅游、科技創新、教育、衛生健康、文化體育、黨建和社會治理、高技能、創業等10個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關鍵領域,特別關注助推“中央科創區”建設和“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者集聚區”培育等區域發展戰略的高水平人才。
本屆入選的30名“門楣之光”青年英才,分布于科技創新、金融、衛生健康等驅動創新的核心板塊,同時兼顧文化體育、基層治理和高技能等領域,呈現出黃浦青年人才快速成長的良好態勢,高知化、專業化特點明顯,展現了黃浦區作為人才高地的底蘊蓬勃活力。
黃浦區委組織部負責人介紹,未來,黃浦將持續打造金字塔式人才梯隊,推動戰略科學家、戰略企業家等頂尖人才引育實現重大突破,領軍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實現跨越式增長。
本屆門楣之光·黃浦人才周聚焦“雙FTC”(即金融科技、內容創作)融合聯動,旨在通過高端人才引領,激發產業創新活力,將舉辦1場啟動儀式、6場專題活動和一系列特色活動,構建起一個“聚勢能、聚智慧、聚項目、聚人心”的全方位、多層次人才工作展示與交流平臺。
上觀《候場》曾對話馬伯庸
他表示:我不是天才
靠的是日復一日的努力
馬伯庸的寫作起點,藏在十幾年前的盜版書攤里。他在海外求學時寫了個鬼故事,發在論壇上,回國竟在地攤上看到,出現在一本“鬼故事合集”里。他沒生氣,反而興沖沖買回家。“要不再寫一個?”自此,他再也沒有停下來過,寫出《長安的荔枝》《長安十二時辰》《古董局中局》《顯微鏡下的大明》等一部部暢銷作品。
如今,他幾乎每天都要寫四五千字。早起去工作室,泡一壺茶,上午寫得順風順水,下午就改稿。上午腦子像頭泡的茶,清亮;下午就像泡了幾泡,渾了,正好修改。 妻子說他像“老干部”,但正是這“老干部”的規律,讓他保持寫作上的高產。
但他總說自己是“笨鳥”,靠“勤能補拙”?!拔覐囊婚_始寫得不怎么樣,在慢慢學習和寫作的過程中,文字開始通順了,辭藻開始雅訓了,思想內涵逐漸變深刻了。像王朔、李娟、雙雪濤這樣的天才型作者,你學不了的,但你可以學我?!?/p>
大學講座上,總有學生問馬伯庸:我想寫作,您有什么建議嗎?馬伯庸的回答是:先找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
在他看來,雖然歷史上有很多文學家嘔心瀝血,貧寒交迫,寫出好的作品,但這是特例,并非所有文學愛好者都要走這樣一條路。如果過早將文學當成一份職業,它就變成謀生的工具,創作者急于發表、急于獲得稿費、急于追逐流量、迎合受眾,動作慢慢就會變形?!爱斈阌辛艘环菘梢责B活自己的工作,你會發現,你寫的東西,屬于一種意外之喜。因為文學很有意思,你越去討好,反而越會被讀者所拋棄。”
馬伯庸的電腦深處,藏著個神秘文件夾,名叫“坑”。點開看,有20多個半成品躺在里面?!啊短一ㄔ礇]事兒》在里面待了13年?!?他說那本書是兒子出生那年動筆,寫寫停停,“有時候覺得創意枯竭了,就塞回‘坑’里,過陣子靈感又自己冒出來了?!本拖窭限r侍弄土地,不急不躁,等它自然成熟。
成為暢銷書作家后,馬伯庸沒覺得自己有寫作的“包袱”。他可以寫幾十萬字的嚴肅作品,也可以寫輕松搞怪的作品,依然是“想寫什么就寫什么”。他還是那個在建材市場翻“假書”、在晨光里寫故事的人?!皬氖聦懽饕詠恚液孟褚恢睕]有變過。還是樂樂呵呵地查資料,樂樂呵呵地寫,十年后大概也會這樣,這樣就挺好?!?/p>
如今,許多年輕人自嘲“牛馬”“社畜”“打工人”。在馬伯庸看來,“牛馬是不可避免的宿命,但5000年來,現在已經是最幸福的時代?!?/p>
馬伯庸還表示,高效學習的秘訣是,做一個“八卦”的人,在每一次講述和分享的過程中,扎實地掌握知識。
責任編輯:蔡曉慧馬伯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