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隔一年,人民文娛再次見到檀健次,他依然如此忙碌。10月4日,是電影《震耳欲聾》的北京首映,檀健次當天凌晨下的飛機——他剛剛結束在米蘭和巴黎的時裝周工作。人還在倒時差,新片的宣傳工作就無縫對接了。
盡管疲憊,但專注不減。他穿著《震耳欲聾》的T恤,上頭印著片名和三個手語圖示,分別代表:團結、家、愛。談及片中角色李淇,檀健次用“灰度”二字來形容:他是一名CODA(聾人父母的健聽子女)律師,本該是有聲與無聲世界的橋梁,卻因被霸凌的經歷而“怨恨”原生標簽;他渴望通過名利贏得尊嚴,卻在追逐的過程中不斷失去;他從 “地攤律師” 到 “為聾人群體發聲”,最終找到了內心真正的渴望……

· 電影《震耳欲聾》劇照。
自私與無私的角力、爭取與失去的過程、現實與理想的掙扎……這些,都組成李淇的人物弧光,也是最吸引檀健次的部分。演完這部電影,他不僅對聽障群體、CODA等有了更深的認識,對生活也有了不一樣的感觸。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主義,但現實世界也像影片中那樣,不可能非黑即白?!碧唇〈螌θ嗣裎膴收f的,“我們一定要追尋自己心中正義的方向,去傾聽那些弱小的、微弱的甚至沉默的聲音?!?/p>
一場自我的救贖
作為中國首部聚焦聽障群體反詐題材的電影,《震耳欲聾》既是律師李淇的個人故事,也是聽障群體詐騙案中的群像寫照。片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困境,但面對困境的姿態和選擇,最終決定了截然不同的結局。
在檀健次看來,李淇的困境有其特殊性,也有普遍性。特殊之處在于他的成長經歷,生于聽障家庭,因CODA身份受到霸凌。為了擺脫這份 “特殊”,他拼命向 “主流世界” 靠攏:穿西裝、戴金表,把 “爬上 32 樓” 當作實現價值的唯一路徑?!扒捌诘乃?,更像是在一個不斷為自己爭取尊嚴的可憐人?!?/p>
同時,李淇也有每個普通人都會經歷的自我拉扯。他有現實的一面,最初接下聽障群體詐騙案,只是為了得到前輩賞識;成為幫助弱勢群體發聲的人,更多是為了“名利雙收”;他有貪婪的一面,當他從地下室搬進32層辦公室,便不得不將天平向權勢傾斜,甚至拋下最信任他的人,等到身邊人一個個離去,才幡然醒悟。
“并肩作戰的小湯離他而去,讓李淇開始反思成功的意義;小蕊一句‘你是真正的啞巴’,戳破他偽裝的堅強;老馬那句 ‘我不想一個人死在家里’,讓他明白最基本的尊嚴,從來與名利無關;再到吳阿姨、潘阿姨的離去或受傷,真正讓李淇意識到自己應該追求什么……”

· 電影《震耳欲聾》劇照。
影片結尾的法庭戲,李淇放棄了名利的爭奪,轉而用手語和臺詞 “錯位” 的方式,訴說聾人群體的困境。檀健次說:“這場官司不僅是為正義發聲,也是和過去的自己和解,一場自我的救贖。”
“這部戲里,李淇的掙扎是非常現實的。每個人有自己的欲望和野心,這都不是壞事,但我們要選擇對的路徑去實現它?!碧唇〈握f,“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逐漸認識到什么才是‘好’的定義。就像一開始李淇對好的定義就是戴金表,那都是外界給的。什么時候人能將這種定義從外界拉回到自我認知,才會獲得真正內心的富足?!?/p>
研究戲發生之前的事
為了演好李淇,檀健次在拍攝前做了大量準備。研究劇本、揣摩角色、查找資料外,還要學習手語。作為 CODA,李淇的手語既要熟練,又要帶著 “介于有聲與無聲之間” 的特質,不能完全像聾人那樣流暢,也不能顯得生硬。
“沒有專門的整塊時間,只能見縫插針地練?!?檀健次回憶道,“只要沒有拍攝,就會約著手語老師練?!?甚至在拍完電影后,他依然會習慣性地用手部動作輔助表達:“好像多了一種溝通的方式。”

· 電影《震耳欲聾》劇照。
片中,金表是李淇的重要裝飾,“那是他追逐名利的象征”。盯時間、摩挲表盤,一塊金表折射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電影中的吳阿姨,不僅自己被騙,還連累多位鄰居,深陷自責與愧疚。走投無路下,她只能向李淇求助。劇中有一個細節“吳阿姨拿著最寶貴的金鐲子到辦公室求助,但李淇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因為他那時候已經戴上金表了?!?/p>
在檀健次看來,這樣一場戲看似平常,實則是給人物之后再轉變埋下的心理支撐?!白詈?,李淇看到吳阿姨死在自己面前,其中有他的沉默、有他的不發聲,有他的裝聾作啞,這份愧疚成為改變他想法的原因之一?!?/p>
另一場印象深刻的戲,則是李淇與小湯在電梯里的“一鏡到底”。曾經一起作戰的好友,如今因為理念不同分道揚鑣,近十分鐘的長鏡頭像剝洋蔥一樣把李淇的內心展現在觀眾面前?!拔覀兣啪毩撕芏啻?,從開機前就開始磨細節,包括電梯里的站位、語氣的起伏、情緒的爆發點?!?檀健次說,“小湯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李淇的正義投射,李淇最后離開地下室來到32層,其實也象征著當時他心中的正義,被留在了最底層?!?/p>
采訪中,檀健次經常提到自己在表演中最需要的一個詞:心里支撐。近些年,他越來越覺得演繹一個角色,很大一部分功課都是去厘清戲前戲外的故事。“要研究更多的不是這場戲發生了什么,而是這場戲發生之前的事。角色說的話、做的事,他的心理動機,都不能只停留在劇本的文字上,而是要真正理解他,才能產生共情?!?/p>
他說:“要讓觀眾相信,首先就是讓自己相信。”
讓自己經常性滿足
人民文娛:明年就是你出道20周年了,有什么特別的計劃?
檀健次:有想過是不是要再做一次演唱會,但也還沒有開始計劃。我覺得很多東西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可能重點還是以能夠演到更好的戲和角色為主。

人民文娛:現在對劇本和角色選擇,評判的標準是什么?
檀健次:我其實沒給自己設太多限制和必須要挑戰的目標。遇到了好角色、好故事就爭取抓住。現在還是比較看重故事是不是打動人心,角色是不是能夠足夠立體,是不是有一定的厚度,最重要的是希望演完以后,這個角色真的能在觀眾心里待得久一點。
人民文娛:剛剛聽到出道20年,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檀健次:我就感到,哇,我已經活了30多年了。(笑)
人民文娛:那么35歲的時間節點上,又給自己定了怎樣的目標?
檀健次:我的目標都是、離自己比較近的,一個個完成就行,讓自己經常性滿足。
人民文娛:那會有一定的年齡焦慮么?
檀健次:越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覺得就很多東西強求不來。我們要去爭取,不過不以結果為目的。
沒有人不希望自己年輕一點,但我覺得每個年齡有每個年齡的魅力,抓住當下是最重要的——別去追溯過往,也別懼怕將來。

責任編輯:余馳疆
聲明: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