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光明日報》撰文,懷念楊振寧先生。全文如下:
他的精神在星河中閃亮
10月18日是西湖大學天文系成立的日子,中午12點,完成揭幕儀式后,我從會場出來,驚悉楊振寧先生逝世的消息,瞬間懊悔不已!天不由人,終究還是錯過了與楊先生的最后一西湖大學,先生,面……
我與楊先生相識于2007年,那時我剛從美國回到清華大學。夏日的一天,我收到一封電子郵件,居然是來自楊先生的!因為他不用手機,所以我們一直通過電子郵件保持聯系,到2021年時,往來郵件已經有200余封了。他十分關心我的學術進展,2015年8月,我帶領團隊首次捕獲剪接體高分辨率結構,他9月初便發來郵件,讓我到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作專題分享,他親自主持,還在會后問了不少問題。
我特別喜歡聽楊先生講述歷史和人物,他思路清晰,反應敏捷,記憶力尤其驚人,哪怕是幾十年前的事情,細節都記得清清楚楚。他的發言平實、深刻又充滿洞見,視野常常不局限于物理學界,而是著眼整個科技界,及至整個國家民族的現實需要和未來發展。這種至真至純的品格、無私無畏的情懷,令人感佩。

楊振寧在2019年求是獎頒獎典禮現場 圖源:人民日報
2015年,我和一批同道在杭州創辦西湖大學。楊先生表示支持,鼓勵我們團結一致向著目標前進。后來,他欣然同意擔任學校顧問委員會委員、董事會名譽主席,并出席了西湖大學成立大會,為西湖大學揭牌。
2023年5月,西湖大學與中國文化書院共同舉辦了“楊振寧和他的世界——鋒芒、幸運、沖突與融合”交流活動。此次活動是對楊先生學術和人生的某種總結,選擇放在西湖大學舉辦,是楊先生的決定,也是我們莫大的榮幸!

青年時期的楊振寧。圖源:西湖大學官網
同一年5月23日,我最后一次拜訪楊先生,和他交流了整整一個小時。楊先生精神很好,穿著T恤坐在沙發上,但聽力比2021年見面時退步了不少,交流一半靠書寫,一半靠大聲說。我介紹了西湖大學的最新進展,他很高興,同時告訴我后面會有很多困難,但一定要堅持下去。
先生已入星河,但他的風骨和精神,將化身燦爛星河的光芒,激勵我們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責任編輯:蔡曉慧楊振寧,施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