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16日,終極格斗冠軍賽(UFC)世界冠軍、中國女子綜合格斗名將張偉麗將在美國紐約挑戰UFC蠅量級冠軍瓦倫蒂娜·舍甫琴科。自2022年11月重新奪回草量級金腰帶以來,張偉麗已三次成功衛冕,先后戰勝萊莫斯、閆曉楠和蘇亞雷斯。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她決定向蠅量級冠軍舍甫琴科發起挑戰。
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張偉麗談到自己從草量級升到蠅量級后,仍需要在各方面全面提升:“這個級別里的對手都非常強,無論是力量、速度、戰術還是技術,我都需要全方位提高。”對于即將交手的對手舍甫琴科,張偉麗認為對方“經驗豐富,距離感和節奏控制都非常好”。她表示,自己依然會秉持“be water”的理念來應對比賽:“現在我更注重讓技術自然地銜接,比賽就像水流一樣連貫。”
從草量級升重到蠅量級,張偉麗坦言,保持專注并非易事。“以前可能在沖體能、練力量的時候會覺得特別累,但現在我會調整自己的心態。每天專注訓練、解決技術上的小問題、不斷提高,我覺得挺開心的,也很享受這個過程。”
由于升級挑戰UFC蠅量級冠軍必須放棄原有的草量級金腰帶,有外界認為張偉麗此舉“有點賭身家”。對此,張偉麗笑著回應:“我不覺得這是賭身家。其實從2019年拿到UFC冠軍那一刻起,我就想升一個級別,跟最強的對手過招。這場比賽能成行,一切都是順其自然發生的。”如果能拿到UFC蠅量級冠軍,張偉麗認為,將不僅僅是個人的突破。“無論結果如何,這場比賽都是一個特別好的開始,能給很多運動員和業內人士帶來力量和信心。通過我們的努力,讓世界看到中國選手的體育精神。”
從“八角籠”的比賽到鏡頭前的表演,張偉麗被外界視作“打破界限的象征”。近期,張偉麗在電影《下一個臺風》中客串登場,講述她個人故事的紀錄電影《永無止境》也將在比賽當天(11月16日)上映。“拍電影讓我體驗了另一種人生,”談及首次參與電影拍攝,張偉麗覺得非常有趣,“不管是打比賽、訓練還是拍戲,都要全身心投入去做。那種專注的狀態讓我很享受,也很快樂。”
對于不同身份的定位與轉換,張偉麗表示,“人不應該給自己設限。我一直認為,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年輕人還是年長的人,人的潛力都是無限的。如果我給自己設限,可能我拿不到UFC冠軍,也不會去挑戰上一個級別,更不會去演電影或拍紀錄片。你不去嘗試,就永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行。”對于未來,張偉麗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保持自身的成長很重要:“無論是比賽、演戲還是生活中的其他事情,要不斷讓自己變得更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環球人物過往專訪報道》》》
對話UFC世界冠軍張偉麗:“像水一樣,將對手包裹起來”
作者:牛志遠

2024年,張偉麗在接受《環球人物》記者采訪前,笑著與造型師溝通發型細節。(本刊記者 侯欣穎/攝)
時間來到2025年1月,張偉麗進入了“臨戰”狀態——2月9日,也就是農歷的中國新年后不久,終極格斗冠軍賽(以下簡稱UFC)312女子草量級冠軍衛冕戰將在澳大利亞舉行。張偉麗對陣來自美國的塔蒂亞娜·蘇亞雷斯。
張偉麗首次擁有草量級的金腰帶是在2019年,那也是中國乃至亞洲首個UFC世界冠軍。此后,除了在2021年短暫失去之外,張偉麗一直保有金腰帶。現在她要迎來的是第四次衛冕之戰,對手實力強大,而她從容冷靜。
《環球人物》記者見到張偉麗,是在非賽季。打開門,她端坐在梳妝臺前,而不是屹立在格斗場上。那種反差感來得極其強烈。一個細節足以為證:造型師下意識地認為張偉麗喜歡酷、帥的風格,準備沿用她在2020年衛冕之戰中的發型拳擊辮,但張偉麗給出的意見是,“不如卷一下吧”。
離開賽場,她更希望美一點。
那天造型還沒做完,張偉麗便舉起手機留下自拍,選出幾張好看的,稍微美顏一下,在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上發布。不一會兒,評論區收獲一片好評,大多網友也是說:“好有反差,偉麗美出新高度。”
反差,這是許多見過張偉麗的人擁有的共識。連張偉麗本人在觀看比賽回放時,偶爾也會被視頻中的自己嚇到。“我能感覺到自己對勝利的渴望,我太想把自己苦練的技能使出來了,表現得很拼、很猛、很兇狠。”張偉麗笑了,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其實生活中的我和賽場上不太一樣,我很內向的。”
這個有點不好意思的微表情,讓《環球人物》記者瞬間想到了2022年她奪回金腰帶時UFC官方那句動容的描述:女孩成為了戰士。
所以,這個故事是關于中國女孩的力量、奮斗與美好的。

2019年6月21日,張偉麗(右)備戰UFC格斗之夜深圳站,與男運動員對抗。
“自律才能得到自由”
《環球人物》:今天是你的休息日嗎?像這樣的非賽季時期,你每天的訓練是怎么安排的?
張偉麗:今天周五,其實是訓練日,但因為要出席活動,沒法訓練了,干脆就休息。非賽季的時候,我就跟上班一樣,工作日訓練,周六周日休息。
我是早上8點到訓練館,跑步、跳繩、練力量。上午練到11點半,下午從2點半練到5點,有時候晚上還會加練柔術。回到家,我一般10點就睡了,不熬夜,因為一熬夜第二天準沒精神。
《環球人物》:平常不訓練的時候都做什么?
張偉麗:我比較喜歡宅在家里,因為我其實是一個非常內向的人。最近不是特別流行測試MBTI(一種人格測試理論模型)嘛,我的性格是“infj”,是“i人”(內向型人格的人)。
現在我走在路上經常被人認出來,有人會盯著我看,有人會直接找我拍照,還有人會半信半疑地說,怎么那么像張偉麗呢?聽到的時候,我的內心已經在歡呼雀躍了,但行動上很害羞,不敢承認,我就說我不是,你認錯人了。
有時候我也會出去走走,比如2024年上半年我一直在訓練、比賽,到了下半年終于有時間休息了,我就去爬山。我比較喜歡接觸大自然。人少,不會經常被認出來,也能呼吸新鮮空氣,讓自己的心情更放松。

訓練之余,張偉麗喜歡爬山放松心情。(圖片來源:張偉麗微博)
《環球人物》:你在飲食上需要克制嗎?
張偉麗:需要。因為UFC的草量級運動員體重要求不超過115磅(約為52公斤)。我現在的體重是60公斤,賽前需要減重到52公斤。不減重的時候,我都是吃五谷雜糧,比較簡單。在減重期,我會吃得更健康些。像牛排、雞胸肉、魚肉,煎著吃,但是放的油、鹽都很少。
《環球人物》:有沒有一直想吃但一直沒吃上的美食?
張偉麗:我很喜歡吃碳水,因為我是北方人嘛,最愛吃大餅、餃子、包子這種帶餡的食物,但減重期間只能吃糙米、燕麥來攝入碳水,我愛吃的基本都不能吃。
所以我很愛看吃播,最羨慕的職業就是美食播主,他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好幸福啊。我一看到想吃的東西,就把視頻放進收藏夾,就當吃過了。有一次好不容易休息,教練來找我聊技術,我說打住,跟我聊點美食吧。
《環球人物》:“管住嘴”方面,你有什么妙招?
張偉麗:剛開始訓練的時候,我也管不住嘴,教練不讓我喝可樂,我就自己偷偷喝。因為訓練特別累,就想喝點冰的、帶氣的。以前我都不敢說這個事,后來敢說了,說的時候就已經不喝了。
我看過一個著名球星的報道,他說自己從來不喝碳酸飲料,每年還要花好多錢保養肌肉。當時我就意識到,一名運動員應該珍惜自己的運動生涯。
吃、喝確實可以滿足一時的口腹之欲,會讓你獲得快樂,但這個快樂只是讓你“很快的樂了一下”。那么怎樣才能得到持久的快樂?答案是自律,只有自律才能得到自由。
為了能讓自己的職業生涯長一點,我愿意暫時犧牲一些東西。因為我不希望將來有一天,我還想打的時候,身體卻不能打了。我現在就克服一下,以后不打比賽的時候,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女性不應該被定義”
《環球人物》:綜合格斗是一項會挨打的運動,選擇它,你不怕疼嗎?
張偉麗:就像你說的,綜合格斗就是一項會挨打的運動,我打別人,自然也會被打。我要是怕受傷、怕疼的話,就不會選擇這項運動。我選擇它時,沒有想過疼還是不疼,反正就是喜歡。
當我在場上被對手打到了,確實很疼,但只要我還在場上,就證明疼痛還可以忍受。甚至有些時候下場了才會感覺到疼。因為在賽場上,我腦子里面想的是被打到了肯定是我有問題,我應該怎么去快速調整動作、讓自己少挨打,注意力全都放在怎么贏比賽上了。
張偉麗的教練蔡學軍對《環球人物》記者透露,張偉麗參加過的所有比賽當中,2022年她與波蘭名將喬安娜的那場比賽,是她傷得最重的一場比賽,比賽還沒打完,張偉麗的眼睛就腫成了大包。張偉麗的母親因為不忍心看著女兒挨打,從不看比賽直播。為了不讓母親擔心,張偉麗有賽后給母親打視頻電話報平安的習慣,但那一次,她只發了信息。

當地時間2022年6月12日,在UFC275新加坡站,張偉麗再次戰勝波蘭名將喬安娜奪冠。
《環球人物》:母親那次沒接到電話,她會不會擔心,覺得以前女兒都是給我打視頻的,這回怎么給我發信息了,是不是傷得很重?
張偉麗:我覺得她肯定會擔心。我之前給她買過一塊智能手表,可以監測壓力。因為擔心我受傷,每次到我比賽前,她手表上的壓力數值都很高,得知我打完比賽、沒事了,數值才會降。但那一次,過了很久,數值都沒降。
但我當時不能給她打視頻電話,因為一打視頻就露餡兒了,我嘴上說著沒事,視頻一看,好家伙,腫得跟個大豬頭一樣,她會更擔心。
后來我就跟我媽說,你就相信我,不要擔心。我媽信佛嘛,她看到佛法中說“擔心是詛咒,祝福是保佑”,她就說我以后不會再擔心你了,因為祝福是保佑。
《環球人物》:一部分人認為,女生就應該安安靜靜的,不應該去做綜合格斗這種“打打殺殺”的事,你怎么看?
張偉麗:我從小練武術,能感覺到很多人對女孩習武有刻板印象。我身邊有很多女孩練著練著就不練了,嫁人了或者轉行了,因為她們的家人覺得這一行就業面很窄,女孩練這個將來怎么找工作?怎么嫁人?包括我父母一開始也會這樣想,說你一個女孩練這個,天天打得鼻青臉腫的,你挨打,我們也提心吊膽,何必呢?
但是我一直覺得,女性不應該被定義。現在時代這么好,女性可以大膽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女性可以是任何樣子。
《環球人物》:你覺得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中,對于女孩習武的刻板印象依然存在嗎?
張偉麗:我覺得存在,但是比我們那個時候好太多了。比如現在有很多家長覺得,女孩“會兩下子”也挺有用的,可以保護自己。你看現在拳館也特別多,幾乎每個健身房都有拳臺,能看到不少小女孩在練。不僅如此,國內的格斗賽事也多了,這意味著,練格斗的孩子有更多比賽的機會了。
“我的視線能‘框’住對手”
《環球人物》:你常常提到,格斗中蘊含著“像水一樣”的智慧與哲學,我們應該如何去理解這個概念?
張偉麗:你把水放在火上,它會沸騰;放在很冷的地方,它會變成冰。水可以是任何狀態,跟我們比賽是一樣的,你要像水一樣,跟隨對手的技術和風格來改變自己。遇到事情也是這樣,不能特別剛、也不能過于柔軟,而是要柔中帶剛,剛中帶柔,也要隨境遇而變。
《環球人物》:格斗是一種對抗型的運動,在對抗中,如何才能做到“像水一樣”?
張偉麗:其實我們中國傳統武術當中就蘊含著這個概念。
我的老家邯鄲是一個武術之鄉,當地練太極的人挺多的。從小我就常聽人說,太極是“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但我覺得,這只不過是個意念而已。
直到2022年,我回了一趟老家,在楊氏太極發源地見了一位老師傅。他讓我去推他的身體,他開玩笑跟我說你輕點推,但我想真的去推他的時候,我的手一下子撲空了,我的力量完全被他掌控了。當我推到一個極限,他借我的力量往上一頂,我手就“窩”了。
那一刻我突然就悟了。八角籠里,兩個人站在一塊較勁、硬杠,其實沒用。可一旦把太極的智慧融進格斗當中,他推你的時候,你稍微一讓、一側身,這個力量就化了。但是,讓的時候也不能讓特別多,讓得多會空,讓得少他就會打到你。所以在對抗當中,你的身體要感受力量、運用力量、化解力量,這個過程真的就像水一樣。
《環球人物》:為了讓自己做到“像水一樣”,你都進行過哪些嘗試?
張偉麗:最重要的嘗試就是學會放松,讓自己平靜下來,告訴自己不能沖動,不能上頭。
很多人會問我,比賽的時候別人打到你不著急嗎?你不去跟他拼嗎?其實你越是著急,你的漏洞就越多,越容易被抓到和被打到。在對抗的過程中,不要著急,一定要平靜。
現在我會每天花20分鐘到半個小時放空自己。如果時間充足的話,可能會花更長時間。什么都不干,就打坐,目的就是讓自己內心平靜下來。只有內心平靜了,上場時才會放松,才可以控制肢體,更好地發揮戰術和體能。
《環球人物》:領悟到“像水一樣”的內涵之后,你的身體和比賽狀態有沒有什么變化?
張偉麗:有變化。2021年的時候,我的狀態很不好,身體總是疼,做康復、做理療都不行,好不容易治好胳膊,肩膀又疼;肩膀治好了,身體其他部位又疼。一年當中,有300天我身體的不同部位反反復復地、變化著疼,甚至每天早上下床走路的時候,腳底板都是疼的。我的理療師告訴我,這是情緒緊張導致的肌肉緊張,一緊張,身體在對抗時更容易受傷,就會產生疼痛。
但當我的身體足夠放松,思想開闊了,看待事情也跟以前不一樣,這種莫名其妙的疼痛就沒有了。以前打比賽,我的視線很窄,裁判一喊開始,我光盯著對方的頭打。但現在我感覺不一樣了,我的視線能“框”住對手,她一個細小的動作甚至是一個眼神,我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就像水一樣,將對手包裹起來了。

當地時間2020年3月7日,在UFC248拉斯維加斯站,張偉麗身披國旗出場。
UFC會有更多“中國德比”
《環球人物》:你說過,“我要做世界的偉麗,我要讓世界上更多人認識我,認識中國女孩張偉麗”。拿了這么多次冠軍,走在國外街頭時,你會不會被認出來?國外的粉絲是怎么表達對你的喜愛的?
張偉麗:會被認出來。相比國內粉絲的含蓄,國外的粉絲情緒更外放,在路上看到我之后,他們經常是一邊很興奮地大喊“Oh my god,Weili”,一邊沖過來跟我合影。
《環球人物》:每次出國比賽,你都會帶一面國旗,一般會在什么場景用到它?
張偉麗:平時我會把國旗掛在我們住的賓館的墻上。一到比賽,我就帶上,在出場環節和獲勝之后用。很多長期在國外比賽的運動員心中都裝著自己的祖國,我也一樣。我們都是代表自己的國家而戰。比賽前拿出國旗,你會感覺自己是有根的,有依靠和后盾,心里很安穩。而贏了比賽后,再拿出國旗,感覺又不一樣了,會有一種為國爭光的自豪感。
《環球人物》:剛才也說到了中國武術,當你在世界格斗賽場上展示出摔跤、太極等中國功夫時,你有何感受?
張偉麗:我從中國傳統武術中學到了很多,并且越來越覺得中國傳統武術博大精深。能帶著中國人自己的文化去比賽,我感覺很自信,很有底氣。而當自己成為橋梁,讓世界通過我看到中國的太極是多么有魅力時,我覺得很開心。
《環球人物》:2024年4月,UFC的賽場上演了一場“中國德比”之戰(德比戰原指馬匹都來自英國德比郡的賽馬比賽,后引申為雙方選手來自同一隊的比賽),你和閆曉楠爭奪草量級的冠軍。作為這場比賽的親歷者,你有什么感受?
張偉麗:我覺得這是一個進步。UFC都舉辦30多年了,這個舞臺上有美國德比、巴西德比、墨西哥德比,但是從來沒有中國人和中國人之間的冠軍爭奪對抗。
作為UFC賽場歷史上第一次“中國德比”的親歷者,我很自豪,我覺得這是個天大的好事,意味著中國在綜合格斗這一領域有了很大的進步。我也堅信,UFC的賽場上以后肯定會出現更多的“中國德比”。
責任編輯:高瑋怡張偉麗,U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