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詩蓓過往比賽精彩瞬間。(視覺中國)
何詩蓓
1997年出生于香港,中國香港游泳運動員。2021年東京奧運會獲得2枚銀牌,2024年巴黎奧運會獲得2枚銅牌。全運會上代表香港隊出戰。
不了解何詩蓓的人,第一次見到她難免心生一連串疑問。
她長著一張偏西方的臉,一開口卻能講出流利標準的粵語;切換到英語時,又會帶著幾分愛爾蘭口音。
到了游泳比賽現場,她是代表中國香港隊的“女飛魚”,有著堪稱驚艷的大賽成績——4枚奧運獎牌且多次打破亞洲紀錄。但她經常被問到的不是如何提高技術,而是如何克服大賽緊張情緒,因為她是美國密歇根大學心理學專業的畢業生。
何詩蓓身上交織著太多跨界的印記,從混血身份到雙語能力,從心理學學霸到泳池“女飛魚”,這些標簽讓她天然充滿了故事感。
肩膀上的五環
“伸出一只手,掌心朝外。用另一只手的食指,沿著伸出的手掌的外輪廓滑動,像是在描摹手的形狀。每次食指上滑時吸氣,下滑時呼氣。盡量舒緩地完成這個動作?!?/p>

當地時間2024年7月31日,巴黎奧運會女子100米自由泳決賽現場,何詩蓓肩膀上的五環文身很醒目。(視覺中國)
這不是什么瑜伽課的內容,而是在游泳比賽現場,何詩蓓最常用到的一個呼吸技巧。
2016年里約奧運會,女子200米自由泳半決賽現場,當主持人向現場觀眾介紹何詩蓓時,她整個人被緊張情緒包裹著,臉色蒼白,只能勉強擠出一絲羞澀的微笑。
“我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時只有18歲,進入游泳館時非常緊張。如果有機會看一下回放,你會發現當時我的表情完全空白?!焙卧娸砗髞砘貞浀溃澳鞘俏业谝淮谓洑v這種場面,那可是奧運會半決賽,最終我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平?!?/p>
此前的何詩蓓一直專注于水下技術和速度,但里約奧運會的經歷讓她意識到,要成為更好的游泳運動員,還需要關注泳池外的心態調整。
從里約回到香港,何詩蓓在左肩上文了五環文身。至今,觀眾仍能在擠滿選手的泳池邊,通過這個文身迅速認出她。
她想用這個文身提醒自己:既要關注目標,也要重視過程?!拔姨匾馕脑诩绨蛏稀D頭向后時能看到它,代表我為成功付出的所有努力;面朝前方時看不到,說明不管過去有多少成就,都不該阻礙我向前,為下一個目標繼續努力。”

何詩蓓喜歡在比賽前做一套美甲。(何詩蓓社交媒體圖片)
隨著知名度的不斷提升,在保持巔峰競技狀態和享受比賽樂趣之間,何詩蓓顯然找到了平衡。她將比賽視為一次美好的旅程,會在賽前做個美甲,“感覺像換了一副戰斗格,斗志高昂”。東京奧運會時,她還特地定制了一枚五環戒指,“你看,比賽不總是為了最終結果,只要享受過程、完全沉浸其中就好”。

當地時間2021年7月29日,何詩蓓在東京奧運會女子100米自由泳半決賽現場。(視覺中國)
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同樣是女子200米自由泳半決賽,何詩蓓以從容自信的狀態亮相,一路微笑揮手走向泳池。那次比賽,她拿到了兩枚銅牌,加上2021年在東京奧運會收獲的兩枚銀牌,她成為中國香港隊獲得奧運獎牌數最多的選手之一。

2024年8月21日,參加巴黎奧運會的中國香港代表團運動員在香港受到市民的熱情歡迎。圖為何詩蓓與等候的市民自拍。 (侯宇/攝 中國新聞社)
2024年10月31日,游泳世界杯新加坡站的賽事開始。正值萬圣節,也是何詩蓓的生日,她給自己打造了一套大熊貓造型,一出場便引來現場觀眾的一片歡呼聲。那天,她在(短池)50米自由泳比賽中摘得一枚銅牌,世界泳聯授予她“地球上游得最快的熊貓”的稱號。也許是放松的奇效,第二天,她在女子200米自由泳比賽中順利摘得金牌,將泳帽換成了“皇冠”。

2024年11月1日,2024游泳世界杯新加坡站,何詩蓓摘得金牌后戴上“皇冠”。
“我意識到,我緊張的時候就不會有很好的表現。”何詩蓓說,“因此,這些年來,我嘗試了各種不同的方法,幫助自己在比賽前放松。現在,我有了自己的解壓方式。”
“做好隨時上場的準備”
何詩蓓從不避諱談起她最初對游泳的不喜歡。和大多數香港孩子一樣,她接觸游泳完全是父母的一廂情愿。
何詩蓓的父親是愛爾蘭人,母親是香港人,一家人定居在被海洋環繞的香港。在父母看來,生活在這里的孩子,游泳是必備的求生技能。何詩蓓和姐姐何雅舒都是不滿一歲時,就被父母抱著在泳池邊玩水。4歲時,何詩蓓開始在香港南華體育會正式學游泳,6歲便加入泳隊接受訓練。
何詩蓓對游泳的最初印象就是無趣,“很悶,總是低著頭,永遠只能看著泳池底部和線道”。好幾次她想放棄,都被媽媽一句“再多堅持幾年”勸了回來。等她逐漸在泳池找到和隊友相處的快樂,游泳的動力就變成了“能和隊友一起玩”。正是這一點點快樂,幫她熬過了初學期。
天賦的顯露,讓她逐漸在泳池中找到存在感。2011年3月1日,13歲的何詩蓓在香港短池分齡游泳錦標賽上,以4分48秒42的成績打破400米個人混合泳香港紀錄。時任中國香港游泳隊總教練陳耀海毫不吝嗇地稱贊道:“何詩蓓身材好、水感佳,將來會像韋漢娜(香港首位大運會游泳金牌得主)一樣成為世界級選手?!毕愀勰先A體育會的德國籍教練邁克也夸贊道:“她12歲跟著我練,作為學生運動員,既能保持優異成績,又能堅持大量集訓,還多次打破同齡組別紀錄,太難得!”
真正讓何詩蓓看清自己離不開游泳的,是兩次被迫停下的時刻。第一次是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她因腳傷不得不退賽,“直到恢復訓練時才明白,自己有多愛游泳”。第二次是新冠疫情期間,她正在美國密歇根大學讀書,學校泳池暫停開放,多年的游泳習慣驟然中斷。“專業運動員都知道,只要3天不游泳,就會失去‘水感’?!睘榱吮3譅顟B,何詩蓓只能去離家較遠的冰冷的湖泊里繼續游泳,水溫大概只有10度,每次練完趕回學校時,頭發都凍得冰冷。
何詩蓓的大學同學見過她極度自律的一面。為了游泳,她主動放棄了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她給自己制定了一份日程表,嚴格執行——每天清晨5點準時起床訓練,從不讓任何事打亂計劃,3小時訓練結束后回教室上課,下課后又立刻扎進泳池,還能堅持每晚11點準時睡覺。
“游泳算是一項熱門運動,競爭相當激烈,而且運動員生涯總有起起伏伏,不能每次都發揮最好的狀態,有些人可能幾個月沒有進步,有些甚至是好幾年都看不到收獲,重點是對自己要有信心,要做好隨時上場的準備。”何詩蓓說。
“詩蓓效應”
何詩蓓在泳池中斬獲的幾乎所有成績,都是代表中國香港取得的。外人看她說著流利英語、父親是愛爾蘭人,常會問她:為什么始終選擇代表中國香港?
“我從來沒想過不代表,這對我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事。”何詩蓓的回答直白又堅定,“我在香港出生、在香港長大,讀的是本地學校,只是去美國念了幾年大學。雖然我有一半愛爾蘭血統,但我和香港的聯結太深厚了——每次代表中國香港參賽,我都特別自豪?!?/p>
她從小講粵語,和同學們看一樣的電視節目、讀一樣的中文書、上一樣的學校,從沒覺得自己與眾不同。“有時候,我確實覺得中文有點難,或者發現家人不會像朋友的家人那樣遵循某些中國傳統,但大多數情況下,我覺得自己和學校的同學們沒什么不一樣。”
2021年東京的奧運會,何詩蓓奪得兩枚銀牌,消息傳來,全香港沸騰了。香港媒體用“詩蓓效應”來形容她的成功給香港帶來的影響。教練邁克直言:“我敢說,在此之前,香港年輕人從沒這么熱衷于成為職業游泳運動員。何詩蓓現在讓香港的游泳學校信心十足,她成了真正激勵人心的榜樣。自那以后,世界級游泳比賽現場,越來越多人為中國香港隊歡呼打氣。”
邁克如今帶的小運動員李嘉慧告訴《環球人物》記者,她曾在香港公開錦標賽上與何詩蓓同屬一支接力隊。她坦言,自己一直以何詩蓓為目標,希望以后能像她一樣,就算上了大學也不放棄游泳,將來能代表中國香港參加國際比賽。李嘉慧還笑著說:“何詩蓓現在就是我們年輕運動員的偶像,每次我和哥哥在路上看到有她頭像的廣告牌,都會忍不住大叫‘何詩蓓啊!’”
2024年11月,在何詩蓓夢想起航的南華體育會,以她名字命名的“何詩蓓室外水上運動中心”正式揭幕。這座位于繁華的銅鑼灣地區、長23米的室外泳池,可用于游泳和跳水。所有來這里的人都會看到“何詩蓓”這個閃亮的名字。
何詩蓓常給香港的小學生分享成長故事,還會主動說起自己的“不完美”?!拔倚r候戴牙箍,還戴著一副白色邊框眼鏡。我發育得晚,在班里顯得個子很矮。這些外在的不足,曾讓我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可后來和兒時好友聊起戴牙箍的事,他們都說‘真的嗎?我完全不記得了’?!?/p>
何詩蓓的微博粉絲群里,藏著一份跨越山海的牽掛。群主是來自哈爾濱的孫女士,今年全運會開幕前,得知何詩蓓時隔近一年后復出,她特地趕制了一張海報分享到群里。海報一發出,馬上有人留言“終于回來了”,配著一個熱淚盈眶的表情,道盡了粉絲們的期盼。
“2024年巴黎奧運會后,好多人都說她要退役了,但最后她還是回到了賽場。”孫女士告訴《環球人物》記者,不少28歲的游泳運動員早就功成身退,而何詩蓓在這個年紀還堅持著,這是她深深喜歡這位運動員的最主要原因。
這份堅持,也讓何詩蓓對此次全運會格外看重。為了這場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的賽事,香港派出全運會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代表團——包括超過600名運動員及約270名隨隊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出戰28個競賽項目。作為代表團的重要一員,何詩蓓將參加4個游泳項目的比賽,把所有精力都傾注到這次主場大賽中。
這是何詩蓓第一次參加全運會,也是她職業生涯里至關重要的一場比賽。正如她曾經笑言的:“如果香港再辦大型游泳比賽,能有機會在這里比一次,在香港人面前賽一場,之后我就可以‘退休’了?!?/p>
責任編輯:蔡曉慧聲明: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