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云龍區解放路小學的早高峰里,有一個身影已堅守十余年——他就是退休的老交警陳孟軍。脫下警服的他,依舊扎根護學崗,維護秩序、指路導向、扶老攜幼,為市民們筑起安全屏障;更將愛心延伸至困境家庭,默默資助3名生活困難學生,用行動傳遞溫暖。此外,他還受聘為解放路小學、公園巷小學等 9 所學校的交通法治副校長或校外輔導員,開展義務講座近百場,成為同學們口中親切的 “交警爺爺”。從江蘇省關心下一代 “最美五老” 到2023年度“徐州好人”,從徐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杰出貢獻者到“最美老干部志愿者”,一連串榮譽的背后,是這位老黨員對初心使命的踐行,更是他詮釋新時代雷鋒精神的生動注腳。
脫下警服,他依然堅守護學崗
2003年,陳孟軍擔任云龍交警大隊教導員,執勤期間他發現,孩子上學時也正值上班高峰,送孩子上學的家長為了不耽誤上班,常常不顧車來車往,拉著或用自行車、電動車載著孩子急急忙忙橫穿馬路,而司機也時常搶行。在上級支持下,陳孟軍在所在轄區內牽頭創建了8個小學門前護學崗,和同事們一道堅持每天早中晚高峰期間到護學崗巡查值勤。
2009年,陳孟軍退居二線,但他初心不改,始終把關愛未成年人安全作為己任,每天提前到崗,疏導交通,護送學生過馬路,一堅持就是十六年,風雨無阻。
2014年9月,陳孟軍正式退休,警服雖然脫下了,但守護孩子平安的責任始終掛在心頭。每天早上七點鐘,他準時從家里出發,騎電動車十五分鐘到達解放路小學護學崗,指揮疏導車輛,維護交通秩序。久而久之,他被家長和學生們親切地稱為“交警爺爺”。
陳孟軍護送孩子過馬路時,不是特別大的雨一般不穿雨衣,家長們于心不忍,勸他穿上雨衣,陳孟軍說:“衣服淋濕了,換上干的就行了,穿雨衣會影響視線。家長把孩子交到我們手里,送他們過馬路,必須保證萬無一失。”學生家長都說:“把孩子交到“交警爺爺”手里,我們一百個放心。”作為“淮海戰役紅軍小學”——解放路小學的終身法治副校長,他還深耕雷鋒精神傳承,每年學雷鋒紀念日前往解放路小學講故事、領唱《學習雷鋒好榜樣》,并自費印刷3萬余份歌詞贈予轄區多所學校學生。
有求必應,他用真情感動一座城
2020年12月,陳孟軍在從護學崗回家的路上看到,徐州市兒童醫院門前路面狹窄,每天早上車流、人流集中,易造成堵塞現象。從此,他每天早上八點十五分從護學崗撤崗后,便到兒童醫院門口執勤1小時。這期間,他為就診“小病號”服務、幫助外地人指路引導、幫外地司機修車等,只要群眾有需求,他便義無反顧提供幫助。
2015年起,陳孟軍資助幫扶了3名家庭困難的孩子,每年寒暑假為他們購買學習用品及課外書籍,每年的中秋節和春節給他們家里送去生活用品,每個月給其中的姐弟倆資助500元的伙食費。陳孟軍經常鼓勵這三個孩子努力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未來將愛心的接力棒繼續傳承下去。
本色不改,他愿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1974年,陳孟軍應征入伍,他把雷鋒當做自己的人生標桿,刻苦鉆研業務,幫助戰友,處處按照雷鋒的樣子做。當兵一年,就被評為軍“學雷鋒標兵”。1991年,陳孟軍從部隊轉業,成為一名交警,軍裝換成了警服,他人生的標桿沒有變,他決心在新的崗位上像雷鋒一樣,干一行、愛一行、干好一行。路面執勤第一天,他就在心中給自己立下一條規矩:每天早上提前一小時到執勤一線。在城區執勤點上,他維護秩序、糾正違章、調解糾紛、扶老攜幼;在高速執勤點,他冒著酷暑為大貨車駕駛員送溫開水、遞涼毛巾……
如今,陳孟軍雖已年逾七旬,但他依然在解放路小學護學崗堅守,用實際行動踐行他“學雷鋒、做好人、行善事”的信仰。這位白發蒼蒼的老黨員,用一輩子的堅守溫暖了無數人的心,也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的沃土上愈發熠熠生輝。(徐云軒)
責任編輯:高瑋怡陳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