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日前,電視劇《沉默的榮耀》熱播,犧牲在臺灣的吳石、陳寶倉、朱楓、聶曦等烈士受到廣泛關注。
南京市檔案館近日找到了吳石、陳寶倉、聶曦及家人的戶籍卡,以及當年的照片(詳情見此處)。作為“東海情報小組”之中唯一的女性核心成員,朱楓烈士留在故土的印記備受牽掛。
11月27日,上海市檔案館發布消息稱,工作人員在館藏海量的歷史檔案中,找尋到了朱楓烈士的兩份戶籍卡(俗稱“口卡”)檔案,以及當年的照片。
1950年6月10日,朱楓英勇就義。
朱楓,字彌明,1905年生于浙江鎮海一個大漁商家庭,1938年在武漢加入黨的出版機構新知書店,1945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奉命調往香港。
1949年11月,她孤身抵達臺灣,作為我黨秘密情報員、時任臺灣國民黨“國防部”參謀次長吳石的聯絡交通員開展工作。1950年初,因中共“臺工委”書記蔡孝乾等叛變,她遭到關押,并乘看守不備吞金自戕。
1950年6月10日,朱楓在臺北馬場町刑場英勇就義,年僅45歲。1951年7月,朱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骨灰于2010年回歸大陸,2011年7月安葬于寧波鎮海。
上海檔案館近日找到的朱楓烈士的兩份戶籍卡檔案,分別形成于1946年和1947年。
1946年的聲請人姓名為朱靜(朱楓的化名之一),年齡41歲,出生日期為“民前六年十月26日”(朱楓出生于1905年11月22日,十月二十六日是她的農歷生日。民前六年為1906年,此處或為筆誤),籍貫浙江鎮海。

1946年朱楓填報的“聲請書”
聲請書左上角貼有朱楓本人照片。該“聲請書”登記的居住年月為1945年3月,說明朱楓應該是在入黨前后遷居英士路的。
戶籍卡檔案顯示,1946年5月以后,朱楓的女兒陳明珍(朱楓犧牲后,為了紀念母親,她改名為朱曉楓)、朱楓丈夫朱曉光的哥哥朱曦光(原名朱執誠)相繼搬到英士路。1938年,朱楓夫婦正是在朱曦光的介紹下,一同加入武漢新知書店,踏上革命征程。
朱楓入黨以后,在上海情報部門領導下從事財經工作。由于住址變化及工作需要,按照當時的戶籍管理規定,她在1947年9月1日以新的化名再次填報了“上海市國民身份證聲請書”。

1947年朱楓填報的“聲請書”
1947年朱楓填報的“上海市國民身份證聲請書”,登記的姓名為陳朱彌明,年齡、出生日期、籍貫與受教育程度與朱楓1946年填報的“聲請書”基本相同,唯獨出生年份改作“民前七年”(1905年)。
左上角也貼有朱楓本人照片,這張照片與1946年“聲請書”上照片相較,更顯職業女性的干練。
責任編輯:高瑋怡朱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