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偉創作的氣球鸚鵡?!№n章云 攝
中新網鄭州5月4日電 題:從“小白”到大師,他用氣球“吹”出絢爛人生
推幾下打氣筒,崔建偉手中的長條氣球就鼓了起來,纖瘦的手指靈活翻動,氣球被扭成大小不均的球,再來回纏繞幾次,一只圓滾滾的氣球小熊就在他的手指間成型。
今年33歲的崔建偉是一名氣球造型設計師,參與的氣球造型設計項目獲得過吉尼斯世界紀錄。從一竅不通的“小白”到設計高手,崔建偉用了十年時間,“年輕人不能‘躺平’,一定要肯吃苦,去奮斗。”這是他對自己經歷的總結。
近年來崔建偉參加氣球比賽獲得的獎杯及榮譽證書?!№n章云 攝
氣球“小白”走南闖北學技術
崔建偉出生于河南省鹿邑縣的一戶普通農村家庭,是家中五個孩子中最小的那個,在商丘一所職業院校讀完電子機械專業后,父母對他最大的期望便是在工廠里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但生活軌跡并未如崔建偉和家人設想的那樣。
2012年,已經畢業兩年的崔建偉在鄭州仍未找到穩定工作,靠擺地攤、做兼職養活自己。在一次擺完攤回家途中,他被商鋪門前新穎的氣球拱門吸引。“好奇氣球怎么能做成這樣,看了好久。”回家后,崔建偉仍想著氣球拱門,就在網上查閱資料。“那時候我甚至不知道該怎么表述我想知道的問題,但我就像著魔了一樣被氣球吸引,想學習。”
十年前,氣球造型在國內還是小眾領域,想要學氣球造型技術并不容易。求知若渴的崔建偉在網上尋找消息,哪里有氣球造型布展他就聯系對方,愿意免費幫忙干活。提著行李,買一張硬座票,他走遍重慶、黑龍江、江蘇、廣西、廣東、北京、上海……
“到現場我就給別人拿氣球、遞工具、給氣球充氣,做一些輔助工作,別人做造型時我就在旁邊看。”崔建偉向記者回憶,沒有專人給他講解要領,他只能邊看邊模仿,“有一次我充氣的氣球過了一天都漏氣了,但別人充氣的氣球卻好好的,經過領隊的講解,我才知道原來氣球打結也是有技術的。”
一個城市待兩三天,再換另一個城市,從2012年到2015年,崔建偉跑遍半個中國,親人朋友都說他傻,但他沒有停下腳步。漸漸地,他掌握了技術要領,能獨立完成氣球造型。
氣球是跨國界“語言”
回到鄭州的崔建偉希望通過氣球造型設計打開人生新篇章。沒有客戶,他就沿著街道給每家商戶發名片、宣傳單,偶爾接到一個小單,他會不計成本地為客戶獻上完美的氣球造型作品,以期得到好評。
2016年,崔建偉的事業迎來質的飛躍。當年他受邀參加在廈門舉辦的“2016中國(集美)AEMI世界氣球藝術節”,與國內外100位知名藝術氣球大師聯手合作,用40多萬顆氣球打造成的藝術展獲得了吉尼斯世界記錄。
“我也是見過大世面的人了。”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看到大海、第一次與國際上的氣球大師同臺合作……崔建偉意識到氣球打開了他人生的新篇章,“原來氣球是跨越國界交流的‘語言’。”
此后,憑借著精湛的氣球造型技術,崔建偉多次在全國氣球大賽中獲得冠軍,他也逐漸有了知名度,接到的氣球造型訂單越來越多。
小氣球也有大力量
如今,憑借氣球造型技術,崔建偉成立了公司、注冊了商標、在鄭州安家立業,父母以他為驕傲,老家十里八村都知道崔家的小子有出息,但崔建偉并沒有因此放棄奮斗,做起氣球造型,熬夜、通宵是常態,困了就躺在地上蓋著氣球睡,他的手指因常年做氣球早已磨出厚厚的繭。
這些年,崔建偉和團隊創作了大量的藝術氣球造型,有40米長的氣球巨龍、有能穿在身上的氣球服裝、有商場中庭近7米高的巨型氣球造型,還曾花費五天五夜用18萬顆氣球把一個商場變成氣球海洋,引來市民打卡拍照。
“氣球能帶給人歡樂,很榮幸我們就是制造快樂的人。”崔建偉認為自己是幸運的,“幸運生在這個時代,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夢想、改變命運。”
他告訴記者,疫情結束后,他希望有機會能走進特殊教育學校、福利院、敬老院等特殊場所,用氣球給更多人帶來歡樂。
作者 韓章云 宋云慧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京ICP備20230304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