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斗者。也正是因為億萬奮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奮斗的你。讓我們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內蒙古大興安嶺5月11日電 題:“全國優秀共青團員”柴瑞喜:有責任有擔當,青春才會閃光
防火季期間,內蒙古大興安嶺航空護林局特勤突擊隊總會進行一遍遍演練,二班班長柴瑞喜也會不厭其煩地為隊友示范一整套索滑降規范動作。
1994年生人的柴瑞喜在2022年五四青年節前夕,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優秀共青團員”榮譽稱號。
收看完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后,柴瑞喜接受了記者專訪,他說,作為一名航空護林員,有責任有擔當,青春才會閃光。
內蒙古大興安嶺航空護林局地處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根河市,向北200多公里就是我國面積最大、集中連片的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這里是雷擊火的高發區。
由于原始林區內路網密度低,過去撲火隊員只能步行去火場,但是由于勞動強度大,行軍速度慢,撲火隊員們經常會錯過最佳撲火時間。
2017年,全國首支航空特勤突擊隊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成立,剛剛退伍的柴瑞喜通過嚴格考核、層層選拔,最終從百余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
從20多米的直升機滑降到地面,需要克服恐高的心理,上飛機“實戰演練”前,還要每天進行地面解繩索訓練、體能訓練以及塔上索滑降訓練等多個科目……剛進入突擊隊,柴瑞喜完全不適應。
“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環境,提升工作技能。”柴瑞喜暗下決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不管是烈日當頭還是寒風刺骨,他從未間斷過訓練,一直到練會為止。
柴瑞喜向記者介紹:“在日常空中巡護時,我們要全副武裝乘坐直升機,發現火情后,直接滑降到火場進行撲救,將小火滅在萌芽狀態。”
“如果火勢較大,我們會在火場附近選擇合適地點進行滑降,到達地面后迅速開設機降場,使運送撲火隊員的直升機可以直接降落,減少機動時間,節省撲火隊員體力,實現就近滅火。”如今的柴瑞喜已然是撲火“大拿”。
2017年至今,柴瑞喜共參與了20多場火災撲救,累計參加森林撲火作業87個小時。
2020年6月21日至23日,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相繼發生的7起雷擊火給柴瑞喜留下深刻印象。
“接到命令后,我和隊友們乘坐直升機迅速到達火災現場,25小時內先后輾轉3個火場,累計工作將近20個小時,撲打火線400米,開辟機降場地近24000平方米。”柴瑞喜如是說。
柴瑞喜的講述輕松極了,但其實,在每一次撲火戰斗中,他與隊友們要經歷各種考驗:灌木叢中冒出的黑煙熏得人透不過氣來;崎嶇難行的山路會讓雙腳走出成串的水泡;臉被火烤得通紅;雙手磨出血泡……
即使如此,隊員們手中的風力滅火機仍一直在隆隆作響。
在柴瑞喜寢室的桌上,擺放著厚厚的一摞書籍,看得出,他是個愛學習的人。
“只有學懂弄通,才能更好地工作。”無論多忙,柴瑞喜都會安排足夠的自學時間。
“每逢節假日,都是我們工作與訓練最忙的時候,全體隊員進入24小時備戰狀態,隨時做好撲火準備。”航空護林局距離柴瑞喜的家僅有10公里,即使在“家門口”工作,他都沒辦法回家。
今年春防期,柴瑞喜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回過家了,妻子和4歲的女兒只能偶爾通過視頻和他“見面”。
女兒常??拗野职?,任他怎么哄也無濟于事,最后只能硬著心腸掛斷電話。
柴瑞喜說:“作為丈夫和父親,我感到很愧疚。但為了內蒙古大興安嶺的生態安全,值得!”
中新網記者 張瑋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京ICP備20230304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