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去年,我們剛剛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今年,我們又迎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5月10日,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在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
“一百年來,中國共青團始終與黨同心、跟黨奮斗,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把忠誠書寫在黨和人民事業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上,把光榮鐫刻在歷史行進的史冊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贊揚中國共青團的歷史功績。
這一百年來,一代又一代青年堅定信念、緊跟黨走,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貢獻力量,譜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激昂的青春樂章。
01
以青春之我,
創建青春之國家
站在時間此端回溯,百年前的烽火仍燎人須眉,卻難掩星火璀璨,那些挺身直面烽火硝煙、小心呵護燎原星火的身影,依舊清晰無比。
停靠在浙江嘉興南湖湖心島的南湖紅船(2020年10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921年6月,青年毛澤東接到赴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通知。6月29日,他和何叔衡一道在長沙小西門碼頭,乘著暮色,登上開往上海的小火輪。
這場會議開天辟地、孕生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希望,其參與者大多是青年:最年長的何叔衡不過45歲,最年輕的劉仁靜只有19歲,與會者平均年齡28歲,正巧是彼時毛澤東的年齡。
1922年5月5日,在中國共產黨直接關懷和領導下,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宣告成立,中國青年運動翻開了新的歷史篇章。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這是中國最早一批的共產主義青年,他們高舉馬克思主義炬火,將星星之火播往滿目瘡痍的華夏大地。
“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在救亡圖存的歷史洪流中,中國青年是當之無愧的主力軍。1927年,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紅旗漫卷西風。彼時,毛澤東34歲,周恩來29歲,賀龍31歲,葉挺31歲,劉伯承35歲,羅榮桓25歲,粟裕20歲,瞿秋白28歲……紅軍長征時,指揮員平均年齡不足25歲,普通戰士平均年齡不足20歲。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青年不怕犧牲、敢于斗爭,經受了生與死的考驗,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沖鋒陷陣、拋灑熱血。
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黨嘗盡了艱難困苦,轟轟烈烈,英勇奮斗。從古以來,中國沒有一個集團,像共產黨一樣,不惜犧牲一切,犧牲多少人,干這樣的大事。”
日之初升,為霞滿天。無數青年挺拔的背影撐起了革命的天空,滾燙的熱血染紅了祖國的大地。他們之中,有劉和珍、陳延年、陳喬年、惲代英……他們之中,更多的人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他們和我們一般年紀,風華正茂。他們走時,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我們來時,山河錦繡、國泰民安。
英雄雖逝,黨旗飄揚。截至2021年6月,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9514.8萬名,其中,35歲及以下黨員共2367.9萬名,占黨員總數的24.9%。黨的十八大以來,每年新發展黨員中35歲及以下黨員占比均超過80%。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在紅色的黨旗下,在莊嚴的入黨宣誓聲中,中國歷代青年相遇,同此“星火燎原”之夢。
02
以青春之身軀,
讓青春之共和國屹立世界東方
1950年,新中國剛剛建立,百廢待興。同年6月,美國調動部隊侵入朝鮮,同時,派遣其海軍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9月,在300多艘軍艦和500多架飛機掩護下,美軍登陸仁川,朝鮮半島局勢逆轉,戰火燒至鴨綠江畔。
打還是不打?對于新生的中國,這是一件生死攸關的大事。毛澤東和黨中央反復權衡利弊得失,最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英明決策,派遣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
為了祖國安寧,英勇的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如果我犧牲了,請你們代我給媽媽去一封信,讓她老人家知道,她的兒子對得起她、對得起祖國人民。”“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在這場立國之戰中,全國掀起了四次參軍熱潮,大批海外游子選擇歸國參與祖國建設,數十萬熱血青年學生毅然投身到抗美援朝運動中。
在1950年至195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中,19萬多名中華好兒女以身殉國,化為英烈,長眠朝鮮半島守望祖國山河。他們中,有許多優秀青年,有21歲的黃繼光、26歲的邱少云、28歲的楊根思、21歲的羅盛教……
“他們是‘鋼多氣少’,我們是‘鋼少氣多’。”這股“氣”,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昂揚不滅的保家衛國豪情。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英雄的志愿軍戰士用血與骨鑄就偉大勝利,寫下中國人民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樹立起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里程碑。
2014年10月29日,禮兵護送志愿軍烈士遺骸棺槨進行安葬。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從2014年開始,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棺槨覆蓋國旗,由運-20專機護送回國。這是共和國對英雄的禮贊,也是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時代的有形傳承。在各大視頻網站,人們注視著英雄回家的旅途,當代青年與衛國英烈“隔屏相見”。“恭迎英雄回家!”“英雄永垂不朽!”“先輩放心,衛國有我!”在評論區的一句句留言中,英雄的精神默默傳承。這是一場跨越70年的相遇,中國兩代青年同此保家衛國之夢。
03
做好這件事,
這一生過得就很有意義
“自勝者強,自強者勝!”屈辱的近代史告訴我們,唯有自強不息,方能家國無恙。新中國成立后,帝國主義憑借其擁核優勢,千方百計對我國進行核訛詐。1964年10月16日15時,羅布泊一聲巨響,蘑菇云騰空而起,將帝國主義的卑鄙圖謀擊得粉碎。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新華社資料片)
這朵“蘑菇云”的研制隊伍,主要由青年組成。鄧稼先、朱光亞、于敏、孫家棟、程開甲……這些青年知識分子放棄優渥的生活條件,放棄他人眼中更好的工作機會,放棄與家人的團聚,放棄自己的生命健康,毅然挺進大漠戈壁,甘愿風餐露宿、篳路藍縷。
“讓我們回去,把我們的血汗灑在祖國的土地上,灌溉出燦爛的花朵……我們已經站起來了,回去吧,趕快回去吧!祖國在迫切地等待我們!”1950年,朱光亞牽頭起草《致全美中國留學生的一封公開信》。此時,他26歲。
“鹿希,以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過得就很有意義,就是為它死了也值得!”1958年,鄧稼先得知原子彈的研制任務時,對妻子說出了自己一生的愿景。此時,他34歲。
……
這樣的青年“鏗鏘一生苦干驚天動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隱姓埋名人”,來時青絲去時已白。他們放棄了個人的享受,挺直了中華的脊梁,給后輩留下了偉大的“兩彈一星”精神。
再到改革開放,中國用短短幾十年時間,走過了發達國家幾百年的歷程。夜幕深邃,方顯星光璀璨。在這場偉大跨越里,中國涌現出一批青年“巨擘”,錢學森、黃旭華、袁隆平、顧方舟、孫家棟、南仁東……他們在祖國大地上寫下“科技興國”的壯麗詩篇。
如今,從“嫦娥”飛天到“蛟龍”入海,從“天眼”探空到“墨子”傳信,從北斗組網到神威超算,從國產航母下水到殲-20列裝部隊……新時代,這些“大國重器”的研制一線,仍充滿了年輕人的身影。無數個伏案苦思的夜晚,無數個揚眉吐氣的瞬間,這一代中國青年與正值韶華的“鄧稼先們”相遇,同此科技興國之夢。
04
生命有限,
為人民服務無限
1944年9月5日,中央警衛團戰士張思德在陜北山中燒炭,炭窯崩塌時他奮力將戰友推出窯外,自己不幸犧牲。在張思德同志的追悼會上,毛澤東作了演講,號召大家為人民服務。自此,“為人民服務”出現在中南海的影壁上,出現在閱兵式的巍峨方陣里,更深深烙印在中國共產黨黨員的初心與使命中。
雷鋒 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在中國,永遠不缺乏為人民服務的青年。1960年1月,雷鋒應征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8月15日,雷鋒在執行運輸任務時殉職。他對共產主義事業無限忠誠,熱愛人民群眾,熱愛集體,關心戰友。在部隊生活2年8個月,他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受嘉獎多次。他把自己省吃儉用積存起來的錢用來幫助受災群眾和家庭困難的戰友,并常常利用節假日和休息時間到部隊駐地附近為群眾做好事。出差時,他一上火車就為旅客端茶送水,打掃衛生。群眾稱贊道:“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雷鋒在22年的生命中,用實際行動,實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誓言。
堅守“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中國涌現出一大批深受百姓愛戴的公務人員。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領導干部的楷??追鄙?,執法為民的典范任長霞……愛人者,人恒愛之。在他們犧牲時,無數群眾自發送行,挽幛如云。
進入新時代,在青年身上,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愈見其光輝。他們之中,有研究生畢業后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的黃文秀;有投身雪域邊防,面對外軍非法侵權挑釁行徑,堅守大好河山,寸土不讓,以身殉國的4名青年官兵——陳紅軍、肖思遠、王焯冉、陳祥榕。他們之中,有1.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90后”醫務人員,有當下各個社區涌現的防疫志愿者……
中國所有立足自身崗位、拼搏奮斗的青年,有一分熱便發一分光,化作炬火與“張思德們”“雷鋒們”相遇,同此為人民服務之夢。
05
新時代青年:
肩負使命,勇立潮頭
百年匆匆,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拼搏奮進中,中國屹立在世界東方。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踏上新的偉大征程。復興重任,已至當代青年肩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青年、熱情關懷青年、充分信任青年,鮮明提出黨管青年原則,大力倡導青年優先發展理念,著力發揮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作用,推動青年發展事業實現全方位進步、取得歷史性成就。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深情寄語:“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5月4日是五四青年節,來自各行各業的大批青年志愿者在北京市抗擊疫情一線默默奉獻,從事核酸采樣、物資運輸、環境消殺等工作,在辛勤的志愿工作中度過自己的節日。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在波瀾壯闊的時代大潮中,新時代中國青年剛健自信、披荊斬棘、勇毅前行,以前所未有的昂揚風貌傲立潮頭:加入中國共產黨、共青團,繼承星火燎原之志者眾矣;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以鐵血鋼槍踐行“清澈的愛,只為中國”者眾矣;投身科研一線,在大國重器上鐫刻愛國理想者眾矣;獻身公共事業,在平凡崗位上干出不平凡業績者眾矣……在當代中國的億萬青年身上,那股愛國深情、衛國豪情、興國熱情,與先輩們一脈相傳,百年時光不能讓其褪色絲毫,更增其純厚數分。
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優秀足以告慰先輩——
在急難險重任務中,青年沖鋒在前。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東數西算、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在這些大國工程現場,“青年突擊隊”“青年攻堅組”的旗幟處處飄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32萬余支青年突擊隊、550余萬名青年奮戰在醫療救護、交通物流、項目建設等抗疫一線。
在科技創新中,青年走在前列。“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天問”“嫦娥”……在我國重大科技攻關任務中,青年勇擔重任。量子科學團隊平均年齡35歲,中國天眼FAST研發團隊平均年齡僅30歲,北斗衛星團隊核心人員平均年齡36歲。此外,“嫦娥”“天問”“神舟”等多支研發團隊,平均年齡都在30歲到40歲之間。
在基層一線,青年與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表彰的1981名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和1501個先進集體中,就有許多青年先進典型。1800多名同志將生命定格在了脫貧攻堅征程上,其中很多是年輕的面孔。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青年挺身而出,截至2021年,47萬名“三支一扶”人員下基層,數百萬青年學生參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新時代,中國青年接過先輩手中的接力棒,也捧過先輩的夢想。“請黨放心,強國有我!”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盛典上,共青團員和少先隊員代表站在天安門廣場,高聲宣誓。動人的承諾聲一如晨鐘,傳遍天安門廣場,傳過毛主席紀念堂,傳過人民英雄紀念碑……這一刻,一百年來,中國每一代青年的剪影悄然重合。星火燎原、保家衛國、科技興國、為人民服務……這些夢想合而為一,鑄成最崇高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此夢自戰火中來,多艱、多難,卻昂揚不滅。
此夢向將來漫溯,深沉、瑰麗,又豪情萬丈。
“實現中國夢是一場歷史接力賽,當代青年要在實現民族復興的賽道上奮勇爭先。”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寄語,期待青年如大地上茁壯成長的小樹,總有一天長成參天大樹。
百年滄桑,物換星移,我輩青年復興中華民族之夢不移。無論多少個百年過去,中國青年永遠風華正茂,中國共產黨永遠風華正茂,中華民族永遠風華正茂!
100年,中國青年同此夢,定讓中華民族傲立寰宇!
來源:全國人大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京ICP備20230304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