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1 15:13:57
來源:環球人物網
小號
中號
大號
展望篇About the Future
時下,正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恰是百年未有之大機遇。崛起之時,不進則退。制藥裝備行業必須用全局視野破除思維定勢,深刻理解國內外局勢的變化,通過前瞻性戰略規劃和布局,為行業發展提供強力引擎,在守正創新中煥發生機,在風雨震蕩中賡續前行,為實現制藥裝備強國夢續寫新篇章。
敬啟時代 禮贊行業
2022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9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以下稱“《規劃》”),明確了我國未來5年醫藥工業的發展方向。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開局起步相互交融,醫藥工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都發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圍繞新機制、新靶點藥物的基礎研究和轉化應用不斷取得突破,生物醫藥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為醫藥工業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提供了廣闊空間;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各國愈發重視醫藥工業的戰略地位,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產業鏈供應鏈加快重塑,對我國傳統優勢產品出口和向更高價值鏈延伸帶來挑戰;人口老齡化加快,居民健康消費升級,健康中國建設全面推進……在此背景下,醫藥工業應進一步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支撐。
“十四五”期間是制藥裝備行業向創新驅動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制藥裝備行業門檻不高,企業數量眾多、規模偏小,研發投入不足,基礎科研薄弱,復合型人才、公共研發服務平臺嚴重匱乏,種種問題短板,導致我國制藥裝備產業在創新能力、產品技術、質量品牌以及行業規范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明顯差距。隨著我國醫藥工業向中高端邁進,GMP標準從嚴從高要求,智能制造、綠色發展、系統服務等新需求都將倒逼制藥裝備產業轉型、升級、整合,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為此,制藥裝備協會提出了新時期行業發展總體目標。充分利用現代機械制造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和在線監測技術等,對制藥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提高設備自動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形成系列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制藥裝備新產品,并得到市場廣泛認可。提高我國制藥裝備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產品開發體系,推動制藥裝備行業跨越式發展。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大幅縮小我國制藥裝備行業整體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部分領域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打造10—15家提供智能制藥裝備的優勢企業,形成3—5家具有國際影響力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制藥裝備行業領軍企業;加快裝備制造企業和制藥企業的智能化雙轉型的步伐,推動制藥裝備向制造強國邁進。
啟動制藥裝備開發專項,營造產業技術創新環境。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口,在政策、資金方面加大對制藥裝備行業的支持。發展高端制藥裝備,設立重點專項。以生物制藥裝備開發為突破口,針對重點疫苗、新型抗體藥物、重組蛋白藥物、多肽藥物、血制品、細胞與基因治療藥物等前沿藥物技術,建立資金扶持制度,設立重點專項。整合產業資源,聯動制藥行業、裝備行業、試劑行業、耗材行業、儀器行業等多方進行規模細胞培養技術、分離技術、過濾技術、多肽合成技術等產業化技術攻關,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點,實現供應鏈穩定可控。加快高端制劑裝備開發,包括新型全粉末直接壓片機、微丸壓片、粉霧劑、密閉限制、連續生產等關鍵技術和裝備開發,高效包裝、在線清洗滅菌等高端制藥裝備研發,努力縮小與國外裝備的技術差距,提升自主高端產品市場占有率,培育新發展新動能,實現制藥裝備與整個醫藥產業同步發展。加強中藥傳統劑型現代化智能設備開發,圍繞中藥制藥設備開發中涉及的若干關鍵共性技術問題,開展相應的基礎研究和共性技術開發,將傳統中藥生產模式向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提升中藥國際化水平,構筑國際競爭新優勢。加強行業向低碳節能降耗的綠色制造推進,全面提升行業清潔生產水平,通過先進的過程控制技術,改進提升傳統裝備,降低制藥企業生產能耗,提高生產效率,實現醫藥工業可持續發展道路。
推進制藥裝備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搭建生物制藥裝備發展創新平臺,組建由大學、科研院所、制藥裝備企業、制藥企業參與的生物制藥裝備科技創新平臺、國家制藥裝備重點實驗室,圍繞生物制藥核心工藝裝備從高性能細胞株培養、制劑裝備的產業鏈進行研發,瞄準生物制藥產業核心生產裝備,重點開發各類新型生物反應器、菌種高通量篩選裝置等;在膜分離、離子交換、層析技術、離心分離等新型分離技術方面,提高分離效率、原料回收率水平,彌補產品純度低、分離流程長的缺陷,提升國產裝備市場占有率。推進飲片設備創新服務平臺建設,針對中藥制藥裝備共性基礎技術研究薄弱的問題,推進飲片制藥裝備智能制造創新服務平臺建設。
推進智能制造新模式。打造“智能+柔性制造”模式,實現速度與質量的雙驅并進,打通制造企業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實現數據的高效處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打造“智能+協同制造”模式,增加制造流程遠程協調、精確控制等功能,加快推進異地協同開發的研發眾包、協同設計等新興組織模式,實現企業與全球各方設計研發者之間的協同共享,促進生產、質量控制和運營管理系統全面互聯,提升企業協同制造能力。打造“智能+服務制造”模式,全面推動企業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型,升級服務水平,優化服務質量,豐富服務內容,增加制造產品的附加值,增強客戶的體驗感。打造“智能+生態制造”模式,讓所有參與的企業都能在此生態系統中融合共生、互利互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為智能制造產業培養和輸送更多專業人才,建立智能技術與制造企業融合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同時引進制藥裝備相關海外人才。
敢于求變,勇做破局者;勇于求新,爭做開創者;樂于求進,應做賦能者。制藥裝備行業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中國制造2025》戰略實施為契機,以“自主創新、智能引領、綠色發展、重點突破”為原則,以“信息化與制藥裝備深度融合”為著力點,創新發展高效率、低能耗、低碳排、自動化、智能化的制藥裝備,持續提高制藥裝備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制藥裝備制造業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轉型,構建競爭優勢,促進我國實現由制藥裝備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快速轉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廣大藥機人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勇毅、“山登絕頂我為峰”的自強,向著至高目標攀爬前行,在求新、求變、求索的過程中,推動行業邁入跨越式發展的新征程。
本刊部分文章內容引自:《中國制藥裝備行業60年》、《中國制藥裝備行業改革開放30年畫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