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一帶一路”項目一同涌現的,始終有那一片片綠意——
呂光華在巴基斯坦風電群項目上。
黃騫(左一)與同事在額勒賽水電站現場巡查。
靳春尚(右一)向項目來訪人員作介紹。
以上照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綠色,共建“一帶一路”的鮮明底色。十年間,從柬埔寨額勒賽下游水電站到老撾南歐江水電站,從阿根廷高查瑞光伏電站到巴基斯坦風電群項目,從黑山南北高速公路到文萊淡布隆跨海大橋……伴隨“一帶一路”項目一同涌現的,始終有那一片片綠意。
近日,本報記者采訪了其中3個項目的建設者,他們表達了這樣的心聲:“為了這份綠,我們一直在努力”。
“追風者”呂光華——
“綠色風電送進更多國家,‘中國建造’的金字招牌更亮了”
8月31日,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入倉,老撾孟松600兆瓦風電項目第14臺風機基礎完成澆筑。這標志著老撾第一個風電項目即將迎來風機吊裝的關鍵節點。
現場忙碌的人群中,有一位“追風者”——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二級項目經理呂光華,這是他在“一帶一路”上參與的第16個風電項目。
2014年2月,29歲的呂光華來到巴基斯坦,參加薩菲爾風電總承包項目建設。薩菲爾項目是巴基斯坦風電項目固定電價模式開發的第一個開工項目,也是呂光華在巴基斯坦參與的第一個風電項目,有著特殊意義。
剛上項目,呂光華就遇到了難題:簽約的施工方無法履約,風機基礎澆筑被耽擱。建設第一步受阻,項目該如何推進?自己上。憑著專業優勢和一股韌勁,呂光華和項目部幾位同事開始白天跑市場購買攪拌站、租賃施工設備、招募工程師,晚上鉆進營地設計施工方案。半個月下來,一支新的施工隊組成了。
“薩菲爾項目位于巴基斯坦信德省南部的茫茫戈壁灘上,施工并非易事。”呂光華對記者說,環境溫度超過40攝氏度,大風頻起,飛沙走石。但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團隊保質保量完成了工作。更讓巴方意外的是,薩菲爾項目提前一個月投入商業運行,成為巴基斯坦第一個提前完工的風電項目。
憑借著薩菲爾項目的優異表現,中國電建在巴基斯坦風電市場贏得了更多認可,呂光華也繼續著他在巴基斯坦長達8年之久的“追風”之路: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參與Tapal 30兆瓦風電工程總承包項目,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同時擔任JPL、HAWA風電工程總承包項目副經理,2019年9月擔任Master Green 風電工程總承包項目經理,2020年7月負責Artistic 50兆瓦風電工程總承包項目……
2022年5月31日,巴基斯坦風電群項目第三批12個項目實現全容量商業運行。至此,中國電建已在巴基斯坦累計承擔22個風電總承包項目,總裝機規模達1090兆瓦,占巴基斯坦風電市場份額超過56%。巴基斯坦總理中巴經濟走廊事務特別助理曼蘇爾稱贊道,中國企業遵循國際標準開展高質量的清潔能源項目建設運營,為巴基斯坦低碳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結束在巴基斯坦的工作,呂光華馬不停蹄轉戰老撾,參與孟松600兆瓦風電項目建設。今年3月,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內容包括600兆瓦風電場、4座115千伏升壓站、1座500千伏升壓站及送出線路等。老撾能源和礦產部長波賽·賽雅宋表示,孟松項目將為老撾經濟及電力發展提供新動能。
走在又一個項目工地上,呂光華的“追風”之路還在延伸。他告訴記者:“這些年,我參與的‘一帶一路’項目90%以上跟風電相關。在此過程中我看到,公司承建項目規模越來越大,綠色風電送進更多國家,‘中國建造’的金字招牌更亮了。”
“環保衛士”黃騫——
“每一份贊賞與認可,讓我覺得十年的努力很值得”
一份報告、一張證書,最近的兩個新收獲讓黃騫挺自豪。
8月25日,中國華電柬埔寨額勒賽下游水電站迎來今年第二次環保檢查,柬環保部工作人員現場豎起大拇指,并隨后發來認可報告。作為電站環保工作負責人,黃騫記得,這是2015年當地啟動環保檢查以來電站取得的第18份認可報告。
5天后,黃騫代表公司參加柬環保部和當地環保組織舉辦的一項活動,獲頒“環保突出貢獻獎”,以表彰額勒賽項目在推進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方面所做的工作。
跟記者交談間,黃騫展示起新拿到的報告和證書,笑著說:“在當地得到的每一份贊賞與認可,讓我覺得十年的努力很值得。”
2012年,黃騫被調到額勒賽項目上工作。初到柬埔寨,他接到了一項任務:種樹綠化。“正是這項任務,開啟了我的額勒賽環保工作之旅,也推動了電站‘花園營區’的打造。”黃騫說。
“開挖到哪里、支護到哪里、綠化到哪里”,黃騫跟他的團隊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這一原則。期間,為了及時恢復臨時占地植被,他們專門引進栽種了4萬余平方米草皮、4800多株樹木,將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結合形成高中低立體綠化。
第二年雨季,項目所在地遭遇了一場持續20多天的大暴雨。“以前從沒經歷過這么大、持續時間如此長的降雨。”黃騫記憶深刻,額勒賽水電站位于柬戈公省豆蔻山深處,那陣子他最擔心的是出現山體滑坡。但直到雨停,不僅山上沒啥動靜,就連項目營地里的積水也較少。
有了成功經驗,黃騫跟同事開始推進更多環保工作:爬坡調研,撰寫可行性報告,加強流域道路邊坡整治;設立魚林資源保護專項資金,開展珍稀魚類科研等工作,保護當地原生魚類;建立垃圾分類系統,購置沼氣設備處理廚余垃圾,沼液沼渣當作有機肥植樹種草;集中收集廢舊電池、墨盒、電腦部件等辦公廢棄物,定期送到30公里外的專業回收站。
“最初,包括當地員工,一些同事并不理解公司在項目建設之外花錢做這些事,但如今身處這片營區,看著眼前的這片綠,越來越多人開始主動加入到護林、放流等工作中,不少當地員工還向身邊朋友推介起中國華電額勒賽水電站并邀請他們前來參觀。”說到這,黃騫蠻激動,“我們這‘花園營區’在當地也算是出名了。”
從建設之初的重視環保,到運營以來的源源綠電,額勒賽水電站持續為柬埔寨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作出積極貢獻。截至2023年8月底,額勒賽水電站已累計發電超102億千瓦時,高峰期發電量曾占到柬埔寨全國的30%;作為柬埔寨唯一成功注冊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并實現溫室氣體減排量交易的電站,目前已累計完成核證減排量交易432.51萬噸。
“在運營期結束的時候,我們移交給柬方的將既是一個環保的綠色營地,也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電站。”黃騫說。
“橋梁專業戶”靳春尚——
“項目推進過程中,我們為了環保簡直‘著了魔’”
文萊灣上,原始森林內,矗立著一座東南亞最長的跨海大橋——文萊淡布隆跨海大橋。前不久,中建六局橋梁公司國際分公司總經理靳春尚來到這里做了一次回訪,令他意外的是,曾在項目建設中一向板著臉的監理方負責人,那天笑著對他連連說了3句“THANK YOU(謝謝)”。
作為全程參與淡布隆大橋項目的建設者,靳春尚知道,這感謝背后,是他跟團隊的不懈努力。
靳春尚告訴記者,淡布隆跨海大橋全線長約30公里,其中由中國建筑承建的約11.8公里長的橋梁部分,主體穿越東南亞地區最大的未經開發原始熱帶雨林及大片沼澤地帶。原始森林里有很多猴子,當地環保部門明確要求,施工噪音不能影響到森林里棲息的猴子,施工作業面不能破壞當地生態環境。
這能實現嗎?“剛開始,大家都犯難,有競標方當時直接放棄了。”靳春尚說,“我們那陣子白加黑連軸轉,查閱大量技術文獻,反復研究設計方案,最終創新制定出‘釣魚法’施工工藝,并成功獲得淡布隆大橋CC4標段施工權。”
所謂“釣魚法”,即所有的機械設備“零著陸”,不觸碰沼澤地面,不破壞雨林植被。橋梁樁基、T梁架設等作業,都在移動的鋼鐵平臺上完成。靳春尚說,“我們就是在橋上建橋”。
工藝問題解決了,架橋方式也得改變。為了減少現場噪音,降低粉塵、泥漿等建筑垃圾對原始森林環境的影響,靳春尚和團隊推動淡布隆大橋所有預制結構在工廠車間完成生產加工,后方造積木,前方搭積木,這使得淡布隆大橋成為世界最大的裝配式橋梁。
“項目推進過程中,我們為了環保簡直‘著了魔’。”靳春尚說,施工、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強調綠色環保:全線所有機械設備設有接油設施,禁止油污滴落到地面;航道清淤施工中采用有效降低水質污染的措施,定期取水樣檢測;全線建立移動廁所,排泄物定期清理外運,不得丟棄在保護區內;所有生產區地表水不能直接排入河道,需要經過處理并定期取樣檢測。
2020年3月,淡布隆大橋正式啟用。3年多來,淡布隆民眾出行不再需要繞道馬來西亞,文萊摩拉、淡布隆兩個大區之間的車程,由原來的2小時縮短至約15分鐘。更讓靳春尚和同事們欣喜的是,大橋兩邊郁郁蔥蔥的森林里,常能看到猴子、松鼠、巨蜥等動物覓食。
從前期準備到招投標再到參與建設、跟進回訪,靳春尚近十年工作與淡布隆大橋緊密相連。“這期間,我也對接、參與了不少其他橋梁項目建設,無論對方對于環保要求是高還是低,我們自己對綠色建橋的要求始終沒放松過。”靳春尚說。
中國電建在巴基斯坦承擔的風電項目一景。
中國電建供圖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京ICP備20230304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