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人們頭頂著水桶、水壺、水盆從各家趕來,聚集在送水公司設立的取水點旁,翹首以盼水罐車的到來;一些更偏遠的地區,天還未亮,村民們就要攜帶各種容器,排著長隊在附近的水井和河流取水……在安哥拉北部的卡賓達省,這樣的景象是許多當地居民的“共同記憶”。
多年來,由于缺乏供水基礎設施,卡賓達的民眾飽受缺水煎熬。大部分居民依靠當地送水公司每天利用水罐車定點取水、送水,居民飲用水的衛生、安全、便利得不到滿足。
去年6月,由中國鐵建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安哥拉卡賓達供水項目竣工,幫助當地解決了用水難題,也讓許多村民第一次用上自來水。
“中國人實現了我們幾代人的夢想,我們再也不用天不亮就到3公里外的河流去取水了!”談及這一供水項目,盧哥拉社區居民佩德羅·喬斯充滿感激。
中國鐵建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重陽說,一年多來,卡賓達供水項目運行順利,日供水能力達5萬立方米,可保障當地每周7天、每天24小時不間斷供應自來水,覆蓋卡賓達省92%的人口居住區域,讓60萬當地居民喝上了“放心水”。
抗旱解困,改善民生。不僅僅是卡賓達,安哥拉南部的庫內內省,也因中國企業的到來而“解渴”。
這里每年的旱季長達9個月。當地村民奧古斯托永遠不會忘記2018年的罕見旱情,“田地被太陽曬得龜裂,渴死的牲畜隨處可見,無數人被迫逃往鄰國。”
水渠、取水泵站、蓄水池、飲水點……由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承建的安哥拉重點民生工程——庫內內省抗旱工程于2019年開建,讓當地民眾看到了對抗旱災、喝上凈水的希望。
去年4月,項目第一、二標段竣工并投入使用,標志著這一令人矚目的惠民工程正式發揮效能。如今,一條長達150千米的水渠已將分布在各地的蓄水池同庫內內河相連,清澈的流水在水渠里泛著粼粼波光。
中國電建安哥拉國別代表處總經理李訓峰介紹,這項抗旱工程使庫內內省23.5萬人受益,25萬頭牲畜飲水和牧場得到水源保障,可為5000公頃土地進行灌溉。
村民孟格拉說:“自從抗旱項目投入使用后,情況得到了很大改善,村民以及牛羊有了充足的飲用水,這條‘救命的水渠’,使我們遠離了干旱。”
“安哥拉與中國的伙伴關系對我們非常重要。”庫內內省省長熱爾迪娜·迪達萊爾瓦對記者表示,庫內內長期受干旱和貧困困擾,中國企業承建供水和抗旱工程,為改善民生、消除貧困等作出了重要貢獻。
“能源代表發展,而水代表生命。”安哥拉能源和水利部長若昂·博爾熱斯說,中國企業承建的供水項目為安哥拉帶來了過去難以獲得的清潔用水。“對于安哥拉民眾來說,這些供水項目的價值難以估量。”
近年來,中國在安哥拉興建的眾多水利、交通、能源等領域的項目陸續完工。博爾熱斯說,中國企業承建的項目遍布安哥拉全國,有效改善了當地民眾的生活狀況,也為安哥拉創造了經濟發展的條件。
李重陽認為,中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最重要的是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積極融入并幫助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我們要選擇的項目一定是當地經濟發展急需、老百姓期盼的、能為百姓帶來實實在在好處的,那么項目一旦建成,社會效益就會非常大。”
“‘吃水難’一直是制約非洲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難題。而中國企業在非洲承建的眾多供水設施,為非洲國家開發水資源、緩解吃水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葡語國家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王成安看來,這是中國與非洲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生動案例,也是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體現。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一批又一批中國建設者帶著“中國技術”“中國經驗”踏上非洲大陸,承建水利、抗旱和供水設施。便捷、高效的飲用水處理和供應系統,安全、衛生的飲用水供應,正幫助越來越多的非洲民眾喝上期盼已久的“放心水”。(記者吳昊、魏夢佳、呂誠成、劉杰)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京ICP備20230304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