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 > 克拉瑪依之歌

為什么克拉瑪依這樣美?

2024-04-22 09:13:24 來源:環球人物網
小號 中號 大號
克拉瑪依市區景色宜人。 譚永生 攝
  8月的戈壁,烈日炎炎,氣溫高達40攝氏度,鉆臺上的鋼鐵工具和鉆機曬得燙手。在熾熱烘烤中,井架周圍東一叢西一叢的梭梭柴都變成了枯草,好像就要燃起來似的。
  黑油山一號井在艱難的鉆進中。突然,一股混合著油氣、夾帶碎石的水柱沖天而起,足有40多米高,直沖得井架搖搖晃晃,聲音震耳欲聾。

《克拉瑪依 克拉瑪依》MV
  一號井已經開鉆1個月了,這天,當鉆頭進入300米地層提完鉆的瞬間,井噴發生了!
  鉆井隊隊長陸銘寶經歷過這種場面,卻沒有親自處理的經驗。可他知道,必須保住井口,而保住井口唯一的辦法,就是沖上去,把鉆桿硬壓下來,然后再把鉆桿迅速下到井里,勻速裝好,關上防噴器,只有這樣才能制住井噴。
  “這樣就必須重新啟動柴油機。柴油機一旦發出一絲火花,著起火來,鉆機和所有人員都有可能葬身火海。”司鉆荊田義說。
  “就算不著火,大家也沒有防毒面具,一旦上去,很可能要中毒。”地質師顧景林說。
  “再危險也要沖上去,再噴下去很有可能井就要報廢,這將會給國家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陸銘寶說。
  陸銘寶帶著荊田義、顧景林就像跳出戰壕的戰士那樣沖了上去。在巨大的水柱氣流中,陸銘寶艱難地抓住了剎把。鉆桿一點一點下落了,巨大的水柱開始減弱,當鉆桿落到卡盤的井口處時,只聽“咔嚓”一聲,水柱消失了,刺耳的聲音戛然而止。
  “我們成功了,我們勝利了!”大家歡呼著。
  如果沒有足夠的泥漿壓井,復噴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大家趕緊回收地上的泥漿,有端臉盆的,有提鐵桶的,有拿碗拿水杯的,有用雙手捧的……鉆井隊員們夜以繼日奮戰了幾天,井噴,終于被完全壓住了。
  這井噴是老一輩石油人用生命壓制住的!
  那時,“克拉瑪依”這個名字還沒有誕生,這片土地當時叫黑油山。黑油山一號井后來改稱克拉瑪依一號井。
  在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國家極度缺乏石油的窘境讓克拉瑪依石油人寢食難安。他們心中充滿了“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豪情,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開啟了新中國石油工業建設的大幕。
  1955年7月6日,黑油山一號井開鉆。鉆臺前,由8個民族36名成員組成的1219青年鉆井隊立下鏗鏘誓言:“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
  到達一號井的第二天清晨,他們就遭遇了狂風,大家的衣服被刮跑了,鍋碗瓢盆也被刮跑了。天氣炎熱,飲用水不足,有人中暑倒在鉆臺上;忍不住的喝著從20公里外一個叫“小西湖”的地方拉來的生產用水,那水又苦又澀還含有化學物質,喝下后腹瀉脫水。蒼蠅、牛虻、蚊子瘋狂肆虐,有人被牛虻咬后沒有藥物及時解毒,皮膚發生潰爛……
  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生活環境,讓隊員們一個個倒下,但還能正常工作的隊員們像無畏的戰士一樣,沒有一絲退縮,沒有讓鉆機停下一秒。
  就在他們的英勇拼搏中,一號井于1955年10月29日噴出了震驚世界的工業油流,宣告了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的誕生。
  一號井出油后,在黨和國家的號召下,全國各地的熱血兒女身背簡單的行囊,拜別白發雙親,辭別兄弟姐妹,吻別賢妻愛子,邁著雄勁的步伐,踏上西行的列車,來到克拉瑪依,在這片神秘神奇、遼闊蒼茫的大地上尋夢、追夢、織夢、釋夢、圓夢。著名愛國將領楊虎城將軍的女兒楊拯陸就是其中的一員。

愛國將領楊虎城的小女兒與新疆油田
  在這片熱土上,短短3年間,楊拯陸就從一名普通的大學畢業生成長為優秀的地質工作者。
  3年后,楊拯陸犧牲了!當她的遺體被運回基地時,隊友們發現了楊拯陸拼搏在人生最后一段路程時的痕跡——戈壁砂礫嵌進她的雙膝,鉆進她的眼眶……隊友們哭泣著為她擦洗,含淚解開她的外衣、毛衣、襯衣……發現了一包保存完好的地質資料。擔心被風刮走,被雨水淋濕,楊拯陸將地質資料緊緊貼在了心口……
  楊拯陸是獨山子地調大隊106地質隊隊長。1958年9月25日,她帶領隊員張廣智到駐地30公里外的地方做三塘湖盆地勘探的最后一項收尾工作,一場不期而至的西伯利亞寒流帶來的狂風、大雨、暴雪,使原本艷陽滿天的戈壁氣溫由20攝氏度驟降至零下20攝氏度。暴雪在狂風中滾動著,飛旋著,降落著。
  楊拯陸和張廣智與暴風雪搏斗,尋找著歸隊的方向。然而,風狂雪冷,戈壁漆黑一片,他們迷失了方向。當找準了歸隊方向的時候,他們已經精疲力竭了。他們相互攙扶著,相互鼓勵著前進、前進……患有嚴重關節炎的張廣智先倒下了。在距離張廣智300多米處,楊拯陸也倒下了。可楊拯陸倒下之后,還在堅強地向前爬行。她曲張著僵硬的十指,一次又一次交替著嵌進冰雪之中,拖著沉重的身體緩緩向前移……在距離基地、距離隊友們僅僅2公里的雪地中,楊拯陸耗盡了生命中的最后一絲力氣。

上世紀50年代,克拉瑪依2號井在鉆井過程中遇到了高壓水層形成的冰塔,油田工人成了冰人。克拉瑪依市融媒體中心資料圖
  “拯陸啊,你怎么就這么走了?還有幾天,你就將步入婚禮的殿堂,你怎么舍得你的愛人、你的家人,與你并肩作戰的我們啊?”
  此時的楊拯陸,已聽不到隊友們的呼喚,聽不到愛人的呼喚了……
  1982年,中國地質學會將楊拯陸和張廣智勘察過的那塊盆地的兩個地質構造,分別命名為“拯陸背斜”“廣智背斜”。
  楊拯陸曾說:“我要到祖國最艱苦的地方去。我唯一的愿望就是盡快發現大油田,滿足祖國建設的需要……”如今,她當年戰斗過的地方——克拉美麗,已經聳立起一座擁有千億立方米儲量的現代化整裝油氣田,她當年撰寫的克拉美麗紅山區地質總結報告為油田的開發提供了依據。

上世紀50年代,黑油山1號井完鉆出油,標志克拉瑪依油田的發現。克拉瑪依市融媒體中心資料圖
  進入上世紀60年代中期,新中國面臨新的挑戰——中蘇關系惡化,蘇聯斷絕了我國特種油品供應。克拉瑪依石油人挺身而出,接下了自主研發抗低溫油品的重任。
  “繼諤,你抱著鋪蓋卷上哪兒啊?”
  “實驗室!”

2021年,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一廠紅錢作業區工人在鉆井平臺上高空作業。克拉瑪依市融媒體中心資料圖
  1967年11月,上級要求盡快研制出低溫軍用油,以供國防急需。獨山子煉油廠科研所的王繼諤義不容辭接下了這項任務。
  他心急如焚,拼命與時間賽跑。
  漆黑的夜晚,他的辦公室還亮著燈。窗外,煉廠低低轟鳴的機器聲,仿佛在給他加油。窗內,他的案頭堆滿了一摞摞科技資料,只能聽見“嘩嘩”的翻書聲和“刷刷”的記錄聲。
  突然,一則信息進入他的眼簾:非洲修筑的一條柏油路,使用幾年后,路面的瀝青變成了粉狀,原因是微生物把瀝青中的膠質吃掉了。
  他立刻興奮起來:這說明微生物能脫掉重質油中的蠟,找到微生物菌種,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他迅速趕到克拉瑪依油田采集樣本,終于在井口土壤中找到了新的菌種。
  經過幾天的奮戰,8號稠化機油終于試制成功。他沒有松勁,又快馬加鞭試制出負50號軍用柴油。
  為了檢驗新產品的性能,1968年隆冬,王繼諤帶著科研人員到了新疆最寒冷的可可托海進行實地試驗。
  在零下49攝氏度的嚴寒天氣里,汽車整整凍了兩天兩夜,第三天早晨,駕駛員打火不到兩分鐘,汽車就發動了,但停歇一段時間后就難以再啟動。
  “怎么會這樣?哪里出了問題?”王繼諤眉頭緊鎖。
  “再試試,總能找到原因。”同事們安慰他。
  冬季的可可托海,凍徹肌膚的風雪與火熱的斗志在茫茫雪原上相遇。
  王繼諤和同事們忍受著嚴寒,經過多次試驗,總算找到了原因:油膜不夠。
  他們返回獨山子,對油品進行了改進。
  1970年元旦前后,王繼諤再次到寒冷的可可托海進行試驗。
  零下40多攝氏度的戶外,頭戴棉帽,身穿棉衣褲,腳上套著氈筒,再裹件棉大衣,身體依然冷得直打哆嗦。寒風夾著雪粒吹到臉上,如刀割般疼痛,手腳也很快凍得失去知覺。他和同事們戴著口罩,口鼻中呼出的團團白色哈氣,在眼睫上蒙了一層霜,眨動眼睛都有些困難。
  王繼諤要觀察油品,必須堅守在戶外。他把汽車的引擎蓋子打開,抽出油,用手捏一把油,感受一下黏度,看油的凝固點。他拿著瓶瓶罐罐在冰窖子似的駕駛室里,一待就是一兩個小時。
  最后的行車試驗驗證了8號稠化機油性能良好。1970年6月,獨山子煉油廠開始生產8號稠化機油供給軍隊。王繼諤和同事們為進一步增強我國國防能力作出了特殊貢獻。
  不畏艱難,令人敬重;淡泊名利,更令人景仰。
  在獨山子工作的30年中,他有20多年的職稱都是助理技術員,他不爭取榮譽、不爭取提工資、不在科研成果上署名,他用一生的追求書寫出“愛國奉獻、淡泊明志”的人生境界。
  在改革開放春風的勁吹下,克拉瑪依人的英雄豪氣更是氣貫長虹。他們不僅在準噶爾盆地開發了百口泉、火燒山、彩南、陸梁、石西等一個個油田,又把英雄的足跡,延伸到了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
  “你上來干啥子?”7015鉆井隊平臺經理旦漢民看到本該在家養病的王光榮又出現在井隊,生氣地問。
  “泥漿讓‘老外’管著我不放心。再說,我這病也不算什么大病。”王光榮邊說邊放下背包,向井場跑去。

《聲聲悅耳》“寫給父親的一封信”
  王光榮是新疆石油管理局鉆井公司7015鉆井隊的泥漿工。早在1987年打輪南1井的時候,他就發現自己患了病,經常吃不下飯,身體日漸消瘦。但為了在與國際泥漿公司的合作中摸索總結經驗,他沒有放下手中的工作去檢查治療。
  1988年冬季,井隊在準備塔中1井的鉆前工作,他利用這段時間在3家醫院檢查化驗,得出了胃炎、肝炎和膽囊炎3種不同的診斷結果。無論哪一種都不是小病,領導和同志們勸他回基地繼續檢查治療。可是,王光榮認為這些病都不能阻攔他上塔中。
  1989年4月,塔里木石油會戰拉開序幕,王光榮硬是跟著到了庫爾勒。在被隊領導強行送回克拉瑪依檢查治病期間,聽說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第一口探井——塔中1井5月5日要開鉆,他再也待不下去了,帶著一大堆藥品趕了回來。
  開鉆期間,由于泥漿性能與塔中流沙地層不適應,只好連續3天對泥漿進行大調整,每次加進各種材料100多噸。當時,塔中氣候異常惡劣,風卷黃沙四處飛揚。加膨潤土時,細沙和著白色粉末一起撲來,王光榮的頭發、眉毛、胡子都成了白的;加鐵礦粉時,渾身上下都是鐵銹色,連吐出來的痰都是黑色的。他全然不在乎。
  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鉆頭一米一米地向地下挺進,病魔一點一點地吞噬著王光榮的肌體。
  吃飯時,他艱難地嚼著饃饃和方便面。
  “老王,你還是去好好看看吧。”同事們關心他。
  “我自己的身體我清楚。”害怕別人再看見心里難受,他就回到房間里或走到沙地上,就著礦泉水往肚里吞食物。
  勞累了一天,晚上睡不著覺,他就把肩頭靠著墻壁,腰部墊著被子,盤腿坐在床上,雙手在胸部搓摩,艱難地喘著氣。時間久了,他就走出野營房,在軟綿綿的沙丘上來回踱步。累了,他就坐在曬了一天還散發著余溫的沙窩子里,默默地望著天上的星斗,望著井架上閃爍的燈光。
  6月8日,塔中難得的一天好天氣。王光榮像往日一樣在井場上忙著,檢查固控設備,測量泥漿性能,清查材料物品,填寫資料報表,井場上留下他深深的足印。這天,要換班了,他還想再為塔中1井做些什么。他拖著疲憊的身軀,彎下腰,慢慢地蹲在沙地上,用小鏟把散落的泥漿材料一鏟鏟地鏟起,裝進袋中,放在材料堆上。

獨山子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克拉瑪依市融媒體中心資料圖
  見到剛從飛機上下來換班的技術員,王光榮叮囑:“你要注意,很快要進入砂巖地層,要注意降失水,泥巖地層要注意防垮塌,防縮徑。”說完,他已氣喘吁吁。“一切拜托了,不過你放心,我還會回來的。”
  正午時分,換班飛機在沙海中心騰空而起,載著王光榮對塔中1井的無限眷戀和無限希望飛出了沙漠,但他再也沒能回到心心念念的塔中1井。
  “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這是克拉瑪依第一代創業者留下的飽含報國壯志的鏗鏘誓言,王光榮用他短暫的一生,樸實而又輝煌地演繹了這句誓言。病逝時,他年僅44歲。
  “西北明珠,戈壁新城。旱魔攔路,舉步維艱。石油英雄,神威再顯。開天辟地,敢為人先……”
  克拉瑪依自誕生以來,一直受著缺水的困擾。1960年,在修筑百口泉向市區供水的百克明渠時,有11位石油人為此犧牲。為了徹底改變缺水的困擾,克拉瑪依人從1997年開始,在300多公里長的戰線上展開了引水大會戰。

上世紀80年代,油田職工在井場上吃飯。克拉瑪依市融媒體中心資料圖
  1998年8月29日,會戰十三團駐地的電話鈴聲急促地響起。
  “喂,喂!十三團嗎?請找一下孫偉軍!”
  很快,孫偉軍一路小跑著過來接電話。
  “什么?……再說一遍……”
  只見孫偉軍的臉色瞬間變得煞白,放下電話,他淚流滿面,泣不成聲。
  對方告訴他,他母親遭遇車禍,已不幸去世。
  那年,孫偉軍二十出頭,剛從克拉瑪依技工學校駕駛班畢業分到準東公司。引水會戰打響后,他成了會戰十三團的一名司機。每天,他激情滿滿,好像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可這時,他整個人卻癱軟了。
  同事們都來了,大家的心情和孫偉軍一樣沉重。團領導立即發動車,送他回克拉瑪依,他再連夜坐班車趕回阜康。

上世紀90年代,克拉瑪依一烏魯木齊成品油管線開工興建。克拉瑪依市融媒體中心資料圖
  沒能看上母親最后一眼的孫偉軍,在母親的靈前跪守了整整三天。在處理完母親喪事的第二天,他淚水一抹,又匆匆坐上了開往克拉瑪依的班車,奔赴引水工地。
  孫偉軍只是萬千引水將士無私奉獻的一個縮影。
  會戰八團的臨時黨支部書記高強在搬運器材時扭傷了腰,疼得坐臥難安,臉色慘白。在工地,他既是領導,又是會戰團員。機車手不夠的時候,他一躍上車,拉砂掘土;電焊工不在,他手握焊槍,熟練電焊;為了解決大家洗澡的問題,他鉆進62攝氏度的高溫水罐,清垢除銹,一干就是兩個多小時。腰部有傷,他硬是咬牙挺著。
  “我是石油人的兒子,我吃的這些苦,和父輩受的苦比起來,算什么?”有人勸他休息時,他這樣回應。
  西干渠項目經理部生產調度組的欒東江,38歲了,愛人才懷孕。愛人身體不好,他又不能回去照顧,結果愛人早產,送到醫院搶救,最終一對龍鳳胎只留下了一個。欒東江趕到醫院時,抱著愛人默默流淚。項目經理部領導知道這件事后,捎信到克拉瑪依,讓欒東江多待幾天,好好照顧愛人。可是,欒東江把家里的事安頓好后,很快又趕回了駐地。
  引水工程于2000年竣工。從此,每年開春以后,克拉瑪依河碧水穿城,閃爍著令人陶醉的波光。那粼粼的波光里,閃耀著引水將士們的英雄光彩。
  2002年,克拉瑪依油田原油產量首次突破了1000萬噸,成為我國西部第一個年產千萬噸原油的大油田。截至2022年年底,克拉瑪依油田已經連續20年保持1000萬噸以上的產量,并朝著“十四五”末達到2000萬噸的目標邁進。20年間,克拉瑪依人秉承“科技興油”的理念,極大地延長了這個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的青春期。
  “一個技校生,也想吃‘天鵝肉’?”
  譚文波是中國石油西部鉆探公司試油公司高級技師,畢業于四川石油管理局技工學校。在研發地層封閉工具——橋塞座封時,聽到這樣的議論,譚文波猶豫了。

大國工匠——譚文波
  但一想到作業過程中那些復雜、危險甚至失敗的經歷,他便不再理會這些議論。
  在這之前,地層封閉工具都是從國外引進的,動力依靠火藥,不僅安全隱患大,而且處處受制于人。他決心發明新的地層封閉工具,用電動液壓替代火藥作為動力,這就需要重新設計一套傳動設施。
  然而,這種技術,在世界上沒有先行人。
  查資料、拆解設備……從2012年12月起,譚文波幾乎天天泡在廠房里,通宵達旦已是工作常態。廠房最里面的一個隔斷里,擺了一張床,還有幾件簡單的做飯家什,這就是譚文波的另一個“家”。3個多月后,譚文波手工焊制出一個橋塞座封模型。
  它究竟能不能替代用火藥作為動力的地層封閉工具?這需要動力測試。
  這是研究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最危險的挑戰,譚文波心里沒有絕對把握。他決定,自己先悄悄試驗,用嚴格的數據檢測結果說話。
  2013年3月的一個周末,趁著大家休息,廠區幾乎沒人,譚文波開始了試驗。
  對這次實驗的危險性,他一清二楚——設備的密封性一旦出現紕漏,隨著壓力的增加,便會發生泄漏,一旦發生閃爆,沖擊波會相當于半個火車皮砸在人身上,后果不堪設想……
  譚文波豁出去了,橋塞座封能否升級換代,在此一舉。
  試驗之前,譚文波讓門衛老楊遠離場地,敞開大門。
  他在手機撥號界面上輸入“120”三個數字后,鄭重地將手機交給楊師傅:“你要是看到里面情況不對勁,就趕緊撥出去……”
  一切安排妥當后,譚文波啟動了裝置。
  壓力一點點增加,時間,仿佛凝固了,譚文波緊盯著壓力表,額頭滲出了汗珠。
  30兆帕,50兆帕,70兆帕……
  當壓力達到80兆帕時,裝置仍安然無恙!
  成功了!譚文波的心都快跳出嗓子眼兒了。他來不及歡呼,立即將拉斷力、切割力等數據一一記錄到筆記本上。握筆的手,是顫抖的;他的鼻子,也止不住地發酸……
  譚文波在職業生涯中獲得了2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創效近億元。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在困難面前勇挑重擔、不怕流血流汗的精神,對工作一絲不茍、認真負責、講求實際的求實精神,刻苦鉆研、勇于探索、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進取精神。這些精神,都是和平年代的英雄精神!
  “為什么戰旗這樣紅?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為什么克拉瑪依能從一片戈壁荒漠神話般地變成一座經濟發達、環境優良、生活幸福、前程似錦的美麗城市?是因為無數個楊拯陸、王繼諤、陸銘寶、王光榮、譚文波六十八年如一日的英勇拼搏、無私奉獻。
  克拉瑪依人,這個英雄的群體已經在大西北廣袤的土地上創造了無數的奇跡,這個英雄的群體必將在新時代創造出更多更美的奇跡。

九龍潭景區。閔勇 攝
  克拉瑪依,一座英雄的城市!克拉瑪依人,一個英雄的群體!
責任編輯:蔡曉慧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京ICP備2023030480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牛汇app最新版| ts20p1hellokittyshoes| 中文字幕色综合久久| 老师邪恶影院a啦啦啦影院|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不卡| 国产毛片在线看|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 色偷偷91综合久久噜噜app| 日韩1区2区3区| 台湾三级香港三级经典三在线| uyghur69sexvideos| 欧美成人a人片| 国产午夜影视大全免费观看| 一边摸一边爽一边叫床视频| 浮力影院第一页|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免费| 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 高清不卡毛片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国产一区免费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 欧美性天天影院| 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 中文字幕人妻色偷偷久久| 特黄大片aaaaa毛片| 国产熟睡乱子伦午夜视频| 中文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浪货夹得好紧太爽了bl|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免费视频 | 被夫上司持续侵犯7天| 女让张开腿让男人桶视频| 人人鲁人人莫人人爱精品| jizz国产视频| 成人免费视频69| 免费香蕉依人在线视频久| jlzzjlzz亚洲乱熟在线播放| 欧美人与物videos另|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馆v视影院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 97热久久免费频精品99| 日韩亚洲欧美视频| 国产三级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