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克拉瑪依區數字產業園,隨著芯團智能制造等一批企業的入駐,園區發展活力正在加速聚集。閔勇 攝
一輛外觀萌萌的小巴緩緩駛來,到了上車點,它會自動打開車門,歡迎乘客上車。車內并沒有駕駛員,也沒有方向盤。行駛中,遇到前方駛來車輛,小巴像長了眼睛似的,迅速“點下”剎車,待來車通過后,才緩慢加油,繼續行駛……
2023年5月23日上午,這輛擁有前沿數字技術、科技感爆棚的無人駕駛小巴出現在克拉瑪依會展中心的廣場上,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技術合作發展論壇正在這里舉行。
這天,國內外專家學者和各路嘉賓在克拉瑪依濟濟一堂,圍繞受空間距離因素影響最小的、代表著人類文明最新最先進領域的數字技術這一主題進行討論和交流。
上合組織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性區域組織之一,這場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前沿會議為何會選擇在偏遠的克拉瑪依舉辦呢?
因為克拉瑪依擁有無與倫比的區位優勢。
是的,你沒有看錯,是區位優勢。
長期以來,在很多人心目中,偏處祖國西北之西北的克拉瑪依,遠離東部發達地區,只有區位劣勢,哪有什么區位優勢呢?
克拉瑪依的區位優勢來自整個新疆在國家戰略中地位的變化。
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7月在新疆視察時曾強調,隨著我國擴大對外開放、西部大開發、共建“一帶一路”等深入推進,新疆從相對封閉的內陸變成對外開放的前沿。要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把新疆的區域性開發戰略納入國家向西開放的總體布局中,打造向西開放的橋頭堡。
既然新疆成了國家向西對外開放的前沿,那么地處北疆西北部、離中哈邊境巴克圖口岸只有160公里的克拉瑪依當然是前沿的前沿了。
從小區域環境看,克拉瑪依處于北疆西部的中心,周邊環繞著阿勒泰、塔城、博樂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五個師。在這個區域內,克拉瑪依的綜合實力無可爭議最為強大,無論講區位、講實力還是講輻射能力,克拉瑪依都最有條件成為區域中心城市。
從大區域環境看,克拉瑪依是油城,又處于中亞油氣富集區的中心地帶,這是第一個優勢;“絲綢之路經濟帶”是東西走向,克拉瑪依處于東西向的連接點,東連烏魯木齊進而連接國家東部發達地區,西連哈薩克斯坦進而連接中亞、歐洲,這是第二個優勢;中蒙俄、“中巴經濟走廊”是南北走向,克拉瑪依又恰好處于南北向的連接點,向北連接阿勒泰進而連接蒙古國、俄羅斯,向南從獨山子區橫穿天山,連接庫車、喀什,進而連接巴基斯坦、印度等南亞國家,這是第三個優勢。更為重要的是,克拉瑪依剛好是這兩大經濟帶的交匯點,這是第四個優勢。
因此,如果僅僅從區位上考慮,克拉瑪依完全可能成為輻射中亞油氣富集區乃至更大范圍的國際化區域中心城市。
目前,克拉瑪依毗鄰的口岸就有巴克圖、阿拉山口、紅山嘴、霍爾果斯,通過公路就可以直達哈薩克斯坦、蒙古國等國。克拉瑪依距離最近的巴克圖口岸只有160多公里,已有高速公路、鐵路連通。
新疆發布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交通樞紐中心建設規劃(2016—2030年)》中明確規劃,以克拉瑪依市為核心的“克奎烏組合樞紐”是5個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之一。
2019年5月30日上午,隨著塔城—烏魯木齊K9858次列車緩緩駛出塔城火車站站臺,克塔鐵路正式通車運營。
這條鐵路終點為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邊境的巴克圖口岸,被國家發改委明確列為新亞歐大陸橋北線的國內最西段,是新疆繼阿拉山口、霍爾果斯之后的第三條通往中亞及歐洲的大通道。這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向西延伸的又一條大通道。
世界上的大型油氣富集區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中亞、波斯灣、墨西哥灣、西伯利亞、北海。克拉瑪依正好位于泛中亞油氣富集區的中心。
自身擁有雄厚的石油石化工業基礎,又身處世界級油氣富集區,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準噶爾盆地的油氣資源優勢立足克拉瑪依發展克拉瑪依,另一方面又可以充分利用中亞油氣富集區的油氣資源跳出克拉瑪依發展克拉瑪依。可以說,哪怕單就油氣資源而論,克拉瑪依也具有無可比擬的區位優勢。
對克拉瑪依的未來發展而言,如果說區位優勢是“地利”,那么從國家層面、新疆層面對克拉瑪依的定位就是“天時”。
“十四五”期間,我國將新疆確定為國家大型油氣生產加工和儲備基地,賦予了新疆在全國能源開發中特殊戰略地位。作為新疆擁有石油天然氣生產、加工、儲備完整產業鏈的重要石油石化基地,克拉瑪依無疑會享受到國家相關政策的紅利。
2021年2月,國家科技部發布的《關于加強科技創新促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加快提升克拉瑪依、德陽等區域特色地級市創新能力,構建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高地。同年6月,國務院出臺相關文件,支持克拉瑪依加快提升城市創新能力,構建具有特色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這無疑是國家層面對克拉瑪依的又一大宏觀政策支持。
2022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自治區支持克拉瑪依創建國家級資源富集地區轉型創新試驗區,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石油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2023年,自治區黨委又賦予克拉瑪依“烏克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排頭兵”的最新定位,這些發展定位,明確鼓勵克拉瑪依大膽開展資源型城市的轉型探索并大力發展石油石化產業。
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還明確提出,新疆將加快打造以“八大產業集群”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這“八大產業集群”中,油氣生產加工產業集群排在首位,而油氣生產加工產業集群最現實的發展平臺無疑就是克拉瑪依。
因此,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從自治區層面看,克拉瑪依都享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良好的政策環境。戰略地位和政策環境,對任何一個地區和城市的發展而言,都是具有決定性的。
如果你駕車在克拉瑪依游逛,會發現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
在城區南面的紅山油田,在城區東面的百里油區,你會看到星羅棋布的“磕頭機”、林立的井架、轟鳴的機器,身著紅色工服的采油工在油井間穿梭,好一派熱氣騰騰的石油生產大場景。
從1955年克拉瑪依油田誕生以來,這些場景,在克拉瑪依是司空見慣的。
而到了城區的西北角,你會發現一片從外觀上就很獨特的區域,其中有一座占地上千平方米的巨型圓圈造型建筑,這是克拉瑪依云計算產業園內的第五座數據中心——碳和水冷數據中心。走進這個建筑,你會看到一排排整齊的大型電腦機柜正在高速運轉,因為采用了板式水冷散熱這種最新的制冷技術,在沒有一臺空調的房間里,室溫常年恒定在20多攝氏度。
這類場景,是近20年內才出現的。
“石油城”克拉瑪依在城市轉型之路上從沒有停止過向前的腳步,對應國家和自治區相關戰略要求,克拉瑪依提出了“一主多元”的發展思路。“一主”是指石油石化產業,“多元”是指數字經濟、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
那兩種風格截然不同的場景,便是“人和”,也是克拉瑪依踐行“一主多元”發展思路的生動體現。
2023年1月29日,一名員工打開吉172—H井的無桿泵保溫箱,查看無桿泵運行狀態,以保證實時上傳的數據真實可靠。這天,春節假期剛過,新疆油田公司吉慶油田作業區已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吉172—H井是吉慶油田的一口功勛井,在這口已經產油11年的功勛井前豎著一塊石碑,碑上所刻的文字介紹了這口井的歷史。在石碑前,堆放著幾塊油頁巖樣品,或褐色、或灰色,這口井就是在三四千米深的地層里從這樣的石頭里把油“榨”出來的。
全疆首家以氫能為主題的展館——新疆氫能港在克拉瑪依市高新區開門迎客。閔勇 攝
頁巖油是非常規油氣資源,開采難度很大。因攻克了陸相頁巖油勘探開發的四項核心技術,新疆油田公司發現并成功開發了10億噸級的吉木薩爾頁巖油藏。自2021年,這里的頁巖油已進入規模建產階段,將在2025年建成國家級陸相頁巖油示范區。在突破頁巖油開發難關之前,克拉瑪依人早已突破了稠油、超稠油開發難關。
借助稠油開發創新技術,新疆油田公司稠油產量已在2019年突破了1億噸,并在烏爾禾區風城一帶建成了全國最大的SAGD生產基地。
在距離克拉瑪依較近的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就有約200個超稠油區塊,稠油資源量約為1200億噸。
顯然,無論頁巖油開發技術還是稠油開發技術,都是克拉瑪依人向國內外油氣富集區拓展技術服務市場的“頂級內功”。
準噶爾盆地的油氣資源主要由新疆油田公司也就是克拉瑪依人在開發,而準噶爾盆地石油資源量約100億噸,天然氣約2.3萬億立方米,目前油氣探明程度分別僅為33.7%和7.5%;頁巖油、煤層氣等非常規資源量超40億噸,目前還處于勘探早期。
克拉瑪依高質量發展——油田發展
也就是說,無論在腳下的準噶爾盆地還是在國內外的其它油氣區,克拉瑪依的未來發展都有十分充足的油氣資源可以利用。
我們還是看看駐克拉瑪依的幾大央企的發展規劃吧,它們是克拉瑪依乃至新疆發展石油石化產業的主角,也是克拉瑪依“一主多元”發展路徑的“一主”的主角。
獨山子石化公司的發展規劃是,2030年前,實現1000萬噸/年原油加工能力一體配套,400萬噸/年乙烯產能充分釋放,80萬噸/年化肥性能升級,年銷售收入突破千億元大關,建成世界一流示范企業。
克拉瑪依石化公司已成為世界單廠生產能力最大的高檔環烷基潤滑油生產企業,百萬噸級高檔潤滑油、特色瀝青和國內最大白油生產基地等“五大基地”將進一步提升,將在近期邁入國際先進行列。
西部鉆探公司已明確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工程技術服務企業的目標,未來5年,該公司鉆井進尺、營業收入均將呈現逐年增長態勢。
也就是說,目前克拉瑪依的石油石化主力企業都還處在蒸蒸日上的發展階段,發展潛力十分巨大。
從理論上講,油和氣無論資源如何豐富,總是不可再生的,總是要采完的,但風與陽光幾乎都是不會枯竭的,而準噶爾盆地風、光資源極為豐富,發展新能源得天獨厚。處在北疆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建設中心地帶,這為克拉瑪依的長遠發展又提供了一重更加厚實的資源保障,未來的克拉瑪依是油氣之城,更是新能源之城。
用于生產單晶硅棒的單晶爐,每個都有五層樓那么高,是名副其實的“鋼鐵巨人”。100多個這樣的“鋼鐵巨人”一排一排整齊地排列在一間巨型廠房內,每個人站在這樣的廠房里,內心都會有莫名的震撼。這就是現代化!這就是大工業!
位于烏爾禾硅基新材料產業園的新疆晶品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就是這樣的廠房。2023年11月9日下午,車間內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圍繞著數不清的“鋼鐵巨人”,不同崗位的工人身著不同的工服,有序地忙碌著。有的在全神貫注操作著控制面板,有的在小心翼翼查看生產流程,有的在認真細致記錄數據……
很快,兩根泛著銀光的長達5米、重達1000多公斤的單晶硅棒“新鮮出爐”,被放置在支架上推了出來。
靠近它們,一股熱氣瞬間襲來,給人暖暖的感覺,讓人不禁嘖嘖稱奇。
2023年6月30日,晶品12GW高效單晶硅棒及硅片項目(一期)在克拉瑪依烏爾禾區投產。這是新疆最大的單晶硅生產項目。項目總投資35億元,將分兩期建設。
經過3個多月的試運行,2023年10月26日,該公司正式開始批量生產單晶硅棒。
“從實現批量生產開始產品就投放市場了。目前訂單非常多,我們也簽了很多長期合約,都是簽到了明年年底。”新疆晶品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春成看著新出爐的單晶硅棒,臉上滿是自豪。
單晶硅棒是一種高純度的硅材料,由于其獨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被廣泛用于半導體、太陽能電池和光電子器件制造等領域。
寶雞鋼管克拉瑪依有限公司廠房正在火熱生產中。戴旭虎 攝
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未來我國將持續開發包括水電、風電、光伏等電源在內的多個清潔能源,形成九大集風光(水火)儲于一體的大型清潔能源基地以及五大海上風電基地,新疆就是大型清潔能源最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
2021年10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加快推進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加快應急備用和調峰電源建設。
上述這兩則消息,是陳春成把項目落地克拉瑪依的重要理由,也昭示了克拉瑪依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的大好前景:克拉瑪依是新疆的能源生產重鎮,地處戈壁荒漠,風很大,光很足。
新疆晶品公司所使用的單晶爐設備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處于領先水平,產能是最高的。
新疆晶品公司計劃5年內在克拉瑪依完成80GW的產能規劃,全部達成后,產值將達到700億元。
不僅如此,新疆晶品還將發揮新材料龍頭企業作用,整合國內、國際資源,吸引更多硅基新材料高新科技企業和上下游業務關聯企業來疆投資興業,共同打造千億級新材料新能源產業集群。
也許就在不遠的將來,克拉瑪依這個以“石油”命名的城市,還將是“世界新材料新能源發展高地”。
一塊塊普通電子線路板被送上生產線的全自動軌道,先由鐳雕機精準快速地鐳射上身份二維碼,接著經過全自動錫膏印刷、錫膏檢查檢測后送入全自動高速貼片機進行貼裝……
只見貼片機真空吸盤迅速精準地抓取識別相應的元器件,靈巧地將小到幾毫米的元器件精準高速貼裝在電路板上,再經過回流焊焊接、自動光學檢查、程序燒錄、電路測試、分板、噴膠等10多道精密嚴謹的工序后,一個應用在氫燃料電池上的控制器就新鮮“出爐”了。
整個生產過程完全自動化,只需技術員調取設置好的程序,機器就能精準快速地完成這些復雜的工序。
這是上海丸旭電子集團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鎮的智能制造車間內的生產場景。車間里的16條全自動表面貼裝技術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該公司是國內領先的專業高端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服務企業。
不久的將來,這樣的智能制造車間將在克拉瑪依按一比一比例復制,所生產的產品將從克拉瑪依飛向世界各地。
2023年5月25日,丸旭集團與克拉瑪依簽訂了投資近1億元的合作協議,該集團為落地克拉瑪依的“氫儲能調峰電站一體化項目”提供氫燃料電池發電單元控制系統等核心部件制造,待氫燃料電池車端應用場景成熟后,還將增加車端應用控制系統的開發及生產智能制造。
“氫能產業不僅是克拉瑪依市產業轉型升級整體布局中的關鍵環節,更是我們集團拓展西部和海外市場,完成產業升級的重要一環。這次合作對我們雙方都具有重要意義。”丸旭集團聯合創始人歐陽劍明確揭示了選擇克拉瑪依的理由。
這還只是克拉瑪依與上海嘉定氫能港合作項目中的一項。2023年5月25日,克拉瑪依與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鎮的9家企業簽訂了10個項目的合作協議,在克拉瑪依投建總投資規模約350億元的10個氫能產業項目,包括氫能產業示范園區、氫儲能調峰電站、綠氫制造裝備、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氫能熱電聯供、氫能裝備測試及實訓平臺等,涵蓋氫能全產業鏈。
這些項目一旦投產,將助力克拉瑪依完成氫能產業能源端商業化實踐。按照預期,5年內克拉瑪依與氫能相關的產業總營收可達千億級。
根據《克拉瑪依市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預計到2025年,全市基本形成氫能“制、儲、運、加、用”的產業生態,初步建成功能配套齊全、引領帶動作用強的“新疆氫能港”,形成以“中國西部氫都”為名片的國家級氫能產業示范城市格局。
駕車從克拉瑪依市政府出發,從南新路轉入西環路,再沿著世紀大道行駛十幾分鐘,一片極具現代感的建筑群映入眼簾,這就是新疆“天山云谷”核心基地——克拉瑪依云計算產業園區。
云計算產業園區始建于2013年,2015年建成園區首個數據中心——華為云服務數據中心。如今,園區已經建成5座大型數據中心,擁有6萬余個數據機柜,數據中心規模和能力位居西北地區前列,具備了面向國內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云服務的能力,為克拉瑪依發展數字經濟、實現“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提供了現實平臺與依托。
“媽媽快看,‘小巡’!”2023年7月18日傍晚,一輛名叫“小巡”的警用無人巡邏車正在克拉瑪依河畔巡邏,在河邊游玩的小男孩李默驚喜地指著巡邏車對媽媽喊起來。
這是克拉瑪依中科天極(新疆)空天信息有限公司研發推出的新型智能網聯汽車之一。
這款智能“警察”已在國內近10個城市上崗。
智能網聯車產業是信息傳感、大數據、通信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形態,中科天極這家數字經濟高科技企業將投資2.3億元在克拉瑪依打造新疆首個智能網聯車生產基地。
《克拉瑪依市智能網聯車產業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智能網聯車產業發展體系初步建立,達到百億級規模,年均產值增長率達到10%以上;引進并培育具有產業知名度的科技企業50家以上,實現智能網聯車產業規模化和可持續發展。
除了中科天極,中國四維測繪技術有限公司、上海西虹橋北斗產業基地也先后與云計算產業園區簽約,未來,園區將在智能網聯和空天信息兩個產業領域形成突破。
2021年,繼“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之后,國家級超級工程——“東數西算”全面啟動。所謂“東數西算”,“數”指數據,“算”是算力,即數據的處理能力。機遇偏愛有準備的城市,“東數西算”工程的實施,又為克拉瑪依提供了發展新興產業的廣闊空間。
隨著一個又一個項目的落地,具有國際影響力、輻射絲綢之路經濟帶共建國家和地區的新型計算中心基地、空天地理信息服務業基地、智能制造產業基地、軟件信息服務業基地四個數字產業集群正在克拉瑪依冉冉升起……
紫砂展臺上占據C位的就是紫砂獎牌。這個泥色的像茶餅一樣大小的紫砂產品,中間有一大一小兩行字,上面寫著“2023克拉瑪依馬拉松”,下面寫著“馬拉松男子冠軍”。
2023“克馬”全馬季軍紫砂獎牌
“前不久舉辦的2023克拉瑪依馬拉松比賽,我們用克拉瑪依紫砂為獲得4個主要項目的冠亞季軍共做了12枚獎牌,深受獲獎選手的喜愛,這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也是我們今年最具特色和亮點的紫砂產品。”2023年11月16日至20日,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克拉瑪依區文體旅游局局長袁明在展會現場“賣力”地推介紫砂產品。
克拉瑪依擁有“中國最美公路”獨庫公路,擁有“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之一的世界魔鬼城,還擁有工業旅游的獨特景觀——現代化石油石化大工業生產場景,發展文旅產業也有巨大的潛力。2023年前三季度的數據顯示:克拉瑪依累計接待國內游客1642.36萬人次,同比增長89.7%;實現旅游收入94.42億元,同比增長80.2%。
在茫茫荒原白手起家建立起國家石油石化重鎮,科技創新是克拉瑪依的重要基因。在城市轉型升級過程中,科技創新仍然是當仁不讓的內在推動力。
新疆油田公司百口泉采油廠百21井區的一座光伏發電站已經投用并向油區輸電。公司聚焦“雙碳”目標,以“堅強智能電網”為樞紐平臺,積極構建并完善油田新型電力系統,推動油田綠色發展。閔勇 攝
走進位于城區南面的克拉瑪依大學城,沿著主干道一路南行,你會被路兩邊一棟棟極具現代感的長方體建筑吸引。其中一棟長方體建筑只有兩三層樓那么高,但占地面積足足2000平方米,墻面上“油氣資源與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紅色大字,讓這棟建筑顯得肅穆而莊重。
室內,圓柱形的、方形的各種油氣實驗設備整齊擺放著,各種管線在設備間縱橫交錯,仿佛置身于真實的油氣生產現場。
這個實驗室隸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自2017年在克拉瑪依落地后,它瞄準新疆和西部地區油氣勘探開發的重大基礎理論和成果轉化問題開展創新性、應用型研究,是支持新疆及西部地區油氣勘探開發、共建“一帶一路”、行業領先的創新型科研平臺。
目前,克拉瑪依已擁有3所大學,擁有4家省(區)級石油石化重點實驗室、14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1家企業技術中心、19家產學研聯合開發示范基地、4家新疆技術創新示范企業、6家油田所屬專業研究院所、2個博士后工作站、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室。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
對一座人口不足50萬的城市而言,這已絕對稱得上大學與科研院所云集了。
2023年11月22日上午,湯靖走進辦公室打開電腦,第一件事就是登錄“新疆科技計劃管理公共服務平臺”,查看“油田伴生氣催化裂解制工藝及技術研究”項目的進展。
湯靖是克拉瑪依絲綢之路創新發展研究院的項目經理,她目前對接的這個項目研發成功后,可實現以克拉瑪依油田伴生氣為主要原料制造高附加值的碳納米管。也許,在不遠的將來,一個萬噸級的碳納米管批量生產基地就會在克拉瑪依出現。
包括湯靖在內一共5人、一間辦公場所,這就是2021年11月在克拉瑪依揭牌成立的絲綢之路創新發展研究院的全貌。
人少并不意味著辦不了大事。絲綢之路創新發展研究院厲害之處在于它獨特的運行機制,它的運營模式是“四方共建”,由科技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深圳市與中國科學院共同推動,是為促進東西部科技合作而成立的新型研發機構,在新疆首屈一指。
說得通俗一些,絲綢之路創新發展研究院是克拉瑪依科技、人才、服務等要素雙向流動的平臺。
也就是說,雖然它自己沒有專門的科研人員,但全國的科研人員都可以通過它,因不同的科研課題需求而聚在一起,為它所用。
《克拉瑪依市“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35年,力爭把克拉瑪依市建成我國西北地區科技創新高地、“絲綢之路經濟帶”共建國家和地區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城市。
巨大的區位優勢,優越的政策環境,明確的發展路徑,豐富的發展資源,卓越的科創實力,傳統的石油石化產業如日中天,雨后春筍般的新興產業旭日初升,克拉瑪依,無疑正在成為一個欣欣向榮的產業發展高地,“油竭城衰”的陰云正在逐漸遠去。
作為新中國開發的第一個大油田,克拉瑪依有過輝煌的歷史;作為“國家級資源富集地區轉型創新試驗區”,克拉瑪依也必將擁有燦爛的明天。
克拉瑪依人對城市的轉型成功抱有必勝的信念。這個底氣,一是來自于克拉瑪依厚實的發展基礎;二是來自克拉瑪依人在油氣開發仍然處于上升期的時候就開始未雨綢繆進行轉型實踐,經過20多年的探索已經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和階段性的成果;三是來自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國家向西開放的強勁東風。機遇必將偏愛早有準備的克拉瑪依。
是的,我們堅信克拉瑪依必將取得資源型城市向綜合型城市轉型的勝利,我們堅信克拉瑪依必將成為一座千年之城、萬年之城,克拉瑪依的“永遠”就是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