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灣”的精神紐帶是什么?聽大咖們細說灣區“文化底色”

2024-05-24 17:25:54 來源:羊城派 作者:孫磊圖 曾育文
小號 中號 大號

作為世界級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以文化為紐帶,共同架起融合發展之橋。5月24日,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人文灣區 機遇灣區”分論壇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藝術家、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韓美林,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田青,著名作家、臺灣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楊渡,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霍啟剛,星競威武集團董事長兼CEO何猷君等嘉賓出席活動。

我們該如何理解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底色”?作為中國對外交流的重要門戶,粵港澳大灣區該如何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大灣區的人文建設又蘊藏著怎樣的機遇和未來?與會嘉賓圍繞這些話題暢談人文灣區的豐碩成果與發展前景。

人文灣區建設成果豐碩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發布實施5年來,人文灣區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灣區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韓美林在主題發言時不禁慨嘆:“大灣區的發展真是迅速!”在韓美林看來,大灣區非常重視人文和藝術的發展,給藝術家們提供了很多機遇。

30年前,韓美林受深圳的邀請,創作了城市雕塑《蓋世金牛》,表達深圳在改革開放后展現出“牛”的那種創業精神。30年后的今天,當他再次踏上這片熱土,依舊能深切感受到這股“牛勁”,依舊推動著灣區經濟、社會的發展與文化、文明的進步。

“祝愿大灣區在面對新的挑戰的同時,進一步激揚‘拓荒牛’精神,把握新的機遇,煥新人文景象,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范。”韓美林說。

這種劃時代的巨變,在田青看來,如夢似幻,滄海桑田。當年一個叫深圳的小漁村今天已經成為一個雄踞亞洲、面向世界的現代化大城市;一座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港珠澳大橋跨越海面、展翅翱翔,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激勵著人們砥礪前行。

“在這十年間,灣區融合的意愿越來越強。粵港澳大灣區概念和《規劃綱要》的發布,可以說改變了一代人的生活習慣。”霍啟剛對大灣區的變化有著切身感受。“還記得小時候爸媽帶我去中山,要先去澳門再轉到中山,幾乎要一天時間。現在我的孩子們可以從香港出發,一個小時內到達灣區的很多地方。”

何猷君則從近年來優質要素的聚集和流動,看到大灣區展示出來的非凡活力。“港澳金融市場開放、國際聯系廣泛、專業服務發達等優勢正在同內地市場廣闊、產業體系完整、科技實力日益增強等優勢快速融合,逐漸從量變積累為質變,形成了不可阻擋的時代機遇。”

中華文化血脈相連

粵港澳大灣區這片廣袤的文化空間里有著豐富的人文資源和文化因素,多元文化背后蘊藏著共同的中華文化基因。論壇現場,諸多嘉賓都談及大灣區共同的“文化底色”。這種基因根性與文化底色,既是人文灣區融合的紐帶,也是中國心、中華情的源頭活水。

“兩岸的民間文化血脈相連,根深蒂固地存在每一間廟宇之中,每一根民間的香火之中,每一個虔誠膜拜的心靈之中。”楊渡從熱門影片《周處除三害》中擲茭杯的情節,談及臺灣的民間信俗文化,回顧了兩岸文化交流的歷史淵源。在他看來,了解臺灣民間社會,莫如去廟口長坐,找人泡茶聊天。帶著人情與溫情,慢慢地進入,不要急于表達立場和說法。

粵港澳大灣區的11個城市從來都是同一個區域,有著相互關聯的文化和故事。香港藝術學院前院長、香港中文大學客席副教授茹國烈用“文化光譜”的概念解析了灣區文化的豐富圖景。“這些區域所蘊藏的不同文化元素經過混合、發酵和累積,可以產生不同的文化產品,熬成一鍋精彩滾熱的高湯。例如佛山的武術傳統加上香港的電影藝術,產生了葉問系列電影;廣東的舞獅傳統加上動畫科技,產生了動畫《雄獅少年》。”

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會長吳志良強調,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畢其全功,必須建成一個共同的精神家園,需要構建共同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認同。“在探索構建人文灣區的過程中,我們如何尋找有效的模式和路徑,對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構建人類共同價值具有很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有著緊密又多元的文化連接,藝術交流有很深的歷史淵源和堅實基礎。”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許欽松表示,我們現在不是重新建立這種關系,而是要結合當代的國家政策和時代特性去發展它,使之煥新。

嶺南文化揚帆遠航

活動現場,驚艷海內外的“中華戰舞”在論壇茶歇時間敲響了激蕩人心的鼓點。女子英歌隊以整齊劃一、柔中帶剛的動作演繹出“巾幗不讓須眉”的豪邁氣概。

粵劇、英歌、醒獅、詠春……這些具有鮮明嶺南特色的文化符號,不僅是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認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更是喚醒海外華人的鄉音鄉情。如何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也是此次分論壇熱議的話題。

在香港浸會大學教授、魯迅文學獎得主葛亮看來,中國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國,嶺南更是其中重地。每一項灣區非遺,廣彩、粵繡、粵菜、木雕等,都是我國經過千百年的累積,集腋成裘、水滴石穿的時間銘刻。而創造性的轉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持活力的重要推動力量,也是在不同的時代語境中,堅定我們民族自信的必由之路。

如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汕頭市檔案館僑批分館名譽館長林慶熙認為,要以“搶救”的姿態,全力推動珍稀歷史資料的整理和活化,比如僑批檔案是老一輩海外僑胞艱難創業的歷史見證,應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僑批檔案鑒定、征集、整理和研究的專業隊伍,用僑批講好華僑故事、講好廣東故事、講好中國故事。

“科技變革推動了文學創作手段的革新,但人文精神依舊不變。”知名作家、編劇何冀平認為,內地文化與港澳文化的結合能產生很多好作品,獨特的嶺南文化可以充分結合香港文化的科學視野和國際視野,創作大灣區文化藝術作品,推動更多文學藝術作品市場化、產業化。

責任編輯:蔡曉慧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京ICP備2023030480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机在线看片你懂的| 8av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 撞击着云韵的肉臀| 亚洲欧美电影一区二区| 老子影院午夜伦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中文字幕亚洲色图| 欧美一区欧美二区| 俄罗斯大荫蒂女人毛茸茸|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 国产高清不卡视频| 一级毛片免费的| 日韩第一页在线|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国产女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97久久免费视频| 成在线人视频免费视频| 亚洲1区1区3区4区产品乱码芒果| 爱情岛亚洲论坛福利站| 四虎影视在线观看永久地址| 国产男女爽爽爽爽爽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二区三区午夜| 中国免费一级片| 日韩a级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 四虎影在线永久免费四虎地址8848aa| 日本wwwxxxxx| 国产视频手机在线| xxxxx做受大片在线观看免费 | 五月亭亭免费高清在线| 永久黄色免费网站| 免费网站看av片|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果冻 | 校园性教k8版在线观看|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蜜芽| 精品国产一二三产品价格| 国产三级毛片视频| 黑人异族日本人hd|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