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未來”明德戰略對話的東風,昨天,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匈牙利等國際戰略學術界專家學者齊聚甌江之畔,參與第三屆WZBC溫商論壇,感受“東亞文化之都”溫州的城市魅力,觸摸新時代中國經濟的強勁脈動。
從國際關系到經濟政策、從科技創新到文化交流,這批專家學者已走訪上海、義烏,溫州為第三站。由溫州商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聯合主辦的溫商論壇,以“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與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聚全球專家學者之卓識,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推動溫州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持續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
交流互動
看見“世界的溫州”
“20年后再次來到溫州,變化太大了。”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國經濟政策研究室主任馬吉特·莫爾娜侃侃而談,“我知道溫州民營經濟非常活躍,長年積累的優勢和經驗,能成為未來發展的深厚底蘊。”
作為中國東南沿海的重要商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溫州與“一帶一路”有著割舍不斷的淵源——83.6萬溫州人在180個國家和地區生活創業,38萬溫州人云集“一帶一路”沿線57個國家和地區。
“在外溫州人的數據令人驚嘆,讓我對溫州充滿興趣。”前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羅思義潛心研究中國社會30余年,認為中國的經濟改革和發展是全球經濟史上的一大奇跡。“我很喜歡像溫州這樣歷史悠久的城市,早在宋元時期就商業繁榮,值得深入研究。”
用眼看、用耳聽,“溫州”逐漸走進專家學者們心中。“溫州商人秉持‘四千精神’,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蘊含著敢為人先、堅韌不拔、勇于創新和開放合作的精神內核。”論壇主題演講環節,溫州商學院金融貿易學院院長汪占熬熱情推介溫州,贏得陣陣掌聲。
“在歐洲,溫州人隨處可見,他們身上有一種創業精神,能快速適應當地環境。”歐洲亞洲事務研究所總裁顧愛樂說,第一代溫商已在歐洲有了初步商業基礎,這對于溫商青年來說是個好機遇,能在此基礎上拓展新的商業渠道,形成多元化業務往來,更好促進中歐經貿、科技、文化等領域交流合作。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溫商論壇設在溫州商學院,別有用意。中國人民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院長王文解釋說:“溫州商學院是溫州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成果,參與共建了溫州區域經濟與民營資本研究中心、溫州市‘一帶一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我們希望借此讓國際友人了解中國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
“睛”彩紛呈
感受城市創新因子
以眼視光為核心的生命健康產業集聚地——中國眼谷,也是此次溫州站的重頭戲。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中國眼谷齊聚教育、科技、人才,是新時代做大創新平臺的生動寫照。自2022年4月溫州啟動大孵化器集群建設以來,中國眼谷建設市級以上孵化載體161個,引育創新型項目8000多個、青年創新人才5.5萬余人,為在孵企業提供投融資支持6.7億元。
“建立眼谷是一個明智之舉,在其他地方很少見。”在了解中國眼谷后,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教授保羅·法拉赫表示看好。他說:“創建一個專業領域的研究平臺,并與醫院、高校、科研機構進行合作,是個好主意,不僅能促進高等醫學研究,還能更好地吸引人才,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政策與政府學院院長馬克·羅澤爾同樣對中國眼谷印象深刻:“溫州能生產出如此之多的高科技產品,我一點也不驚訝。因為這里有創新的基因,是中國發展的前沿,未來令人期待。”
浙江力泰鎖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萬光參與活動后坦言收獲頗豐,尤其對于新質生產力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層,對全球化發展趨勢也有了更精準的預判。“新質生產力在經濟要素上體現于人力資本和資本本身。在溫州民間資本相對充足的情況下,要重點思考我們的人才、產品。只有具備強大競爭力,才能支撐企業‘走出去’。”
緊湊行程之余,專家學者們還體驗了一番書法和非遺漆扇制作。活動中,在手工藝人的帶領下,大家認真配色、稀釋、調漆、沉扇……水光流轉間,一把把漆扇呈現在眼前,引來他們對中華傳統工藝的聲聲贊嘆。
一把漆扇,讓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法學與國際事務教授白軻看到了溫州經濟建設與文化保護間的相輔相成。“經濟與文化,缺一不可。非遺漆扇既是精美工藝品,又能產生經濟效益,體現了藝術發展與創業精神的融合,是溫州一大優勢。”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京ICP備20230304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