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4日,經合組織中國經濟政策研究室主任馬吉特接受環球人物記者采訪。
經濟學研究,要遠比詩歌更浪漫。
“我們說中文就可以。”
在接受采訪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 中國經濟政策研究室主任馬吉特·莫爾娜笑著對環球人物記者說道。
1988年,她從匈牙利來到中國人民大學求學,并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是一名地道的“人大學姐”。
·馬吉特。
9月4日,她回到闊別多年的母校,參加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舉辦的“明德戰略對話”,與中外學者共同探討中國經濟的未來。
經濟學研究,遠比詩歌更浪漫
“我在人民大學讀書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我這次來還專門去了人大的新圖書館。那里真的很不錯,世界一流!和我當年讀書時完全不一樣。”馬吉特說。
上高中時,馬吉特就有了出國看世界的想法。盡管那時的中國還處在改革開放初期,但她已然發現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并決定來中國留學。
“那時我經常坐火車,身邊的中國人聽說我來自匈牙利,就會給我朗誦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詩《自由與愛情》。”
·馬吉特。
在馬吉特心目中,經濟學研究,要遠比詩歌更浪漫。中國的改革開放更是激發了她的興趣。
“在我眼里,中國的改革開放有很多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在經濟發展中既強調政府的地位,也重視市場的作用。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正是在這樣的框架下實現的。”馬吉特說。
“中國的產業升級,給全世界帶來了機會”
馬吉特很喜歡旅游,“30多年來,我去過中國很多省份。即使在一些相對偏僻的地方,我也能看到那里發生的巨變。即使是不懂經濟的人,也能感受到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近年來,中國經濟轉型的趨勢愈發明顯,這引起了馬吉特的關注。
她說,中國的經濟增長長期依賴勞動力、資本、自然資源等生產要素投入,“例如農村的剩余勞動力會來到城市工作,創造經濟價值。各類投資也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隨著近年來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價格持續上漲,國際市場波動等原因,這種增長模式面臨挑戰。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馬吉特認為,重點在于通過產業升級來提高中國經濟的生產率。
·馬吉特。
馬吉特表示,近年來,中國高新技術產品的生產能力不斷增強,并取得很多科技進步成果。
“中國的產業升級,給全世界帶來了機會。在各國的產業領域中,有一些企業可能原來并沒有競爭對手,但隨著對外開放和市場準入的擴大,中國企業的進入就會帶來競爭。我認為,競爭是一件好事,因為競爭能夠帶來生產效率的提升,也能促進經濟增長。我反對任何形式的貿易壁壘。”
中國經濟轉型的挑戰
馬吉特認為,中國的經濟轉型也面臨著一些挑戰。
“近年來,中國的科技產出不斷增長,技術專利越來越多,但中國需要進一步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使其能夠產生更多的經濟價值。以黑龍江省為例,我們在研究中注意到,該省政府的財政資源雖然并不充裕,但是該省科技產出和科技成果轉化率卻很高。這說明在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時,并不是投的錢越多,效果就越好,而是要注重投資的效率。”馬吉特說。
馬吉特表示,中國制造業已經實現了很充分的競爭,但在服務業領域還有擴大競爭、進一步激發產業活力的空間。
“例如,我們在研究中曾發現,一些地方的運輸行業存在地方保護性政策,如不讓外地的大卡車司機進入本地市場,這對于經濟發展是不利的。”
在采訪的最后,馬吉特給中國大學里的“學弟學妹”們留下寄語:“我覺得,年輕人要學會‘走出課堂’,去社會上進行實踐。這對于學習經濟學的學生而言尤為重要。如果不去接觸經濟活動,你就永遠無法理解什么是‘發展’,什么是‘效率’。只有親身接觸世界,你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去看世界。”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舉辦的“明德戰略對話”現場。
監 制: 張 培
編 審: 蘇 睿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京ICP備20230304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