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文創為抓手賦能“浙東唐詩之路”新發展?6月26日,文創賦能“浙東唐詩之路”新發展座談會在浙江上虞舉行。中國唐詩之路研究會會長盧盛江、春暉集團董事長楊言榮、上虞區民間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徐景榮、中共紹興市上虞區委宣傳部副部長謝曉峰、曹娥江度假區管委會副主任陳志達、人民文創華東中心負責人劉國峰等出席座談會。
“浙東唐詩之路”文創發展座談會現場。
“浙東唐詩之路”最早由新昌學者竺岳兵于1991年提出,經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多次論證后正式命名,成為繼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之后又一條文化古道。它始自錢塘江邊的西興渡口,經蕭山到鑒湖,沿浙東運河至曹娥江,沿江而行入嵊州剡溪,經天姥山,最后抵天臺石梁飛瀑,全長近200公里。據專家考證,前后共有400余位唐代詩人游覽過這條風景線,留下1500余首詩篇。2006年國內13位著名學者專程探訪“浙東唐詩之路”,其中包括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新疆大學校長薛天偉教授,首都師范大學尹小林教授,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北京師范大學康震教授等,一行人在東山考察時曾提出,“上虞不僅是‘浙東唐詩之路’的重要驛站,更是‘浙東唐詩之路’的源頭”。

上虞區民間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徐景榮介紹“浙東唐詩之路”背景。
座談會上,上虞區民間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徐景榮介紹了上虞在“浙東唐詩之路”中的重要地位。上虞曹娥江不僅是“浙東唐詩之路”的主干線,更是通往其它詩路的中轉節點。上虞的東山是“浙東唐詩之路”上的一個中心景觀,是歷代詩人往來游訪的重要驛站。東晉宰相謝安曾長期隱居在此,并與蘭亭王羲之、新昌支遁、余姚許洵及上虞孫綽(居東山下)等名士在此雅聚,后又因淝水大捷而“東山再起”。這里逐漸成為歷代文人墨客仰慕之地,與李白同時期的前后400余位唐代詩人曾在此游歷山水,尋訪名流,走出一條獨特的“浙東唐詩之路”。

中國唐詩之路研究會會長盧盛江介紹“浙東唐詩之路”開發方向。
中國唐詩之路研究會會長盧盛江認為,“浙東唐詩之路”的發展需要打造高雅的大眾化產品,把詩路元素融入其中,突出地方特色,融入人們生活。在挖掘的過程中,挖掘者要把握“人”“詩”“路”“史”四大要點,深入挖掘人物的行動和心理,精準把握文化底蘊,提升文化層次,結合“詩路”的意境,展現歷史風貌和人文情懷。
春暉集團董事長楊言榮認為“東山再起”是一種擔當。
春暉集團董事長楊言榮說,謝安“東山再起”是一種擔當,在當代它可以作為一種精神支柱,激勵人們永不言敗,勇往直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我們也可以通過“東山再起”構筑一種文化自信。

中共紹興市上虞區委宣傳部副部長謝曉峰在座談會上發言。
中共紹興市上虞區委宣傳部副部長謝曉峰說,以謝安為代表的中國文人既醉心山水也樂于報效家國,在山水間為我們留下大量精神財富。上虞宣傳部也曾就上虞如何借助“浙東唐詩之路”東風和東山湖景區這塊風水寶地,高品位打造東山文化品牌,與專家學者深入研討。大家一致認為,東山文化是上虞唐詩之路上一張獨特的金名片,需要我們在原有的基礎上精心設計策劃,借助國內外一流的權威專家把脈定位,在新時代黨和國家歷史自覺、文化自信的大潮中,精心打造上虞東山文化的高地。
曹娥江度假區管委會副主任陳志達出席會議。
人民文創華東中心負責人劉國峰說,東山作為“浙東唐詩之路”上的重要驛站,已成為很多人的精神高地,其文化價值也已經得到各位專家學者的認可和肯定。隨著東山大觀酒店這座東山文化綜合體的成立,相信東山文化品牌會進一步得到推廣和市場的認可,東山文化相關的文創產業也前景可觀,人民文創也非常希望為東山文化的再現輝煌添磚加瓦、提供支持。
作為主流媒體文創品牌,“人民文創”由人民日報《環球人物》雜志社負責運營。自2020年在上虞設立華東中心后,人民文創積極推動中央級媒體文創品牌與上虞區地方政策之間的優勢互補和融合,曾舉辦“詩源東山,文化上虞”央級媒體采風,挖掘“浙東唐詩之路”歷史。(文\圖 朱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