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6月,他在淮海戰役期間入伍,參與了渡江戰役等多場重要戰役。1951年,他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執行關鍵偵察任務,為戰役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信息,曾榮獲三等功。
偵察兵被譽為“尖刀上的刀尖”。當時,沈樹膠是偵察排排長,他們團隊的任務是前往敵方陣地,偵察敵方軍事目標、敵軍動態,搜集情報,經常需要在敵方駐扎的山上長時間潛伏。靠聽聲辨別敵人身份,他們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偵察兵是軍隊的耳目,所提供的情報直接影響著指揮員的決策,甚至是戰爭的勝負。沈樹膠回憶說,執行任務期間,不能亂動,不能說話,甚至不能咳嗽,必須忍受蚊蟲叮咬,全神貫注地注視周圍地域的風吹草動。
有一次,輪流外出執行任務的沈樹膠帶領隊伍回到營地時,發現他們所在的營地遭到了美軍的轟炸,副排長和兩個班戰士均壯烈犧牲。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訂,歷時3年的朝鮮戰爭結束。此后,沈樹膠又參與了朝鮮的援建工作,直至1955年回國。親歷戰友的犧牲、目睹戰爭的殘酷,回憶起曾經的崢嶸歲月,沈樹膠倍感和平的可貴。
(總臺記者 謝敏 李青音 周玉瑾 孫暢 武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