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與巴西經濟危機,
加速了此次盧拉的“回歸”。
被稱為“兩個總統對決”的巴西大選決出了勝負。
·盧拉支持者喜極而泣。
10月30日,巴西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揭曉,76歲的前總統、左翼勞工黨候選人盧拉以50.8%的得票率,擊敗67歲的現任總統、右翼自由黨候選人博索納羅,第三次當選總統。當晚,盧拉的支持者走向街頭,慶祝勝利。
·博索納羅支持者傷心落淚。
打敗了重量級對手
本屆大選,是巴西政壇左右翼兩位最有分量、最獨特的領導人之爭。選舉競爭激烈,兩極分化嚴重。
·博索納羅與盧拉(右)。
工人出身的盧拉被視為“拉美最受尊敬的左翼政要之一”,2003年至2010年間擔任兩屆巴西總統。
盧拉執政期間,巴西經濟快速增長,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一度讓全球刮目相看。巴西積極推動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創立了南美洲國家聯盟,支持拉美一體化和拉共體。盧拉推行的“零饑餓”計劃,幫助數以千萬計的中下層民眾擺脫極端貧困。
卸任時,他的支持率高達八成,被稱為“巴西史上最受好總統”。
·10月30日,盧拉投票后在街頭向支持者揮手致意。
傘兵出身的博索納羅在巴西國民議會有近30年工作經驗,2018年贏得大選,2019年就任總統。上臺后,他推動巴西“向右轉”。
他主張擁槍合法,在社會議題上立場保守,媒體稱他“盛氣凌人的民族主義者”“熱帶特朗普”。他在新冠疫情、氣候變化等問題上的應對引發不少爭議。
·摘下口罩的博索納羅。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員周志偉告訴《環球人物》記者,作為政壇“老面孔”,盧拉和博索納羅都擁有大批“鐵桿支持者”。
雙方支持者對立情緒嚴重。盧拉在支持率上領先博索納羅,但在反對率上兩人差距不大。9月中旬民調顯示,盧拉的反對率47%,博索納羅的反對率則為52%。
在疫情、經濟、環保等問題上,兩人針鋒相對。比如,盧拉反對私有化,主張對富人多征稅,博索納羅則積極推進私有化,主張對養老金進行改革。
一次拉票活動中,盧拉用他標志性的沙啞聲音批評博索納羅“如被惡魔附身”,稱后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相信醫學,只相信自己的謊言”。博索納羅也不甘示弱,在辯論中指責盧拉在巴西建立了“盜賊統治”,造成嚴重的腐敗。
2014年,巴西啟動了“洗車行動”反腐調查。2017年至2019年,盧拉先后在兩起案件中被判貪腐等罪名成立。2021年3月,巴西最高法院一名法官取消盧拉的有罪判決,為其參選掃清了道路。
·盧拉親吻自己的選票。
周志偉認為,新冠肺炎疫情與巴西經濟危機,加速了此次盧拉的“回歸”。
疫情暴發前,以旅游、餐飲、休閑為主的服務業產值占巴西GDP70%以上。疫情期間,服務業遭沉重打擊,加上部分巴西人本來就在沒有保障的灰色經濟領域工作,不少人因收入大幅降低而返貧。
因此,人們對防疫不力的博索納羅政府愈加反感,并開始懷念盧拉時期的“好日子”。艱難時刻民心思變,政治形象溫和穩健的盧拉,又一次被選民召喚。而他為進一步爭取中間選民,也邀請以政見溫和著稱的圣保羅州前州長熱拉爾多·阿爾克明作為競選搭檔。
除了塑造溫和形象,盧拉也打出了溫情牌。
2022年5月,他與55歲的女友席爾瓦在圣保羅完婚。此前他有過兩次婚姻,1966年21歲時與女工瑪麗婭結婚。但不幸的是, 1971年,身患肺炎的瑪麗婭在分娩時去世。1974年他又娶了瑪麗薩,生有3子,但她也因病不幸去世。
第三次婚禮上盧拉說:“我選擇再次結婚是因為我相信巴西可以得到修復。如果一個76歲的老人還能陷入愛河、并步入婚姻,那么他只會想讓國家向好發展。”婚禮發放的紀念品上刻有“愛能取勝”。
·2022年5月,盧拉與女友在圣保羅完婚。
截至發稿時,博索納羅尚未承認敗選。他在首輪投票前曾多次表示,自己不會承認巴西現有選舉系統下的敗選結果。但在第二輪投票前,他又公開表示如果自己敗選,將選擇“遞出交接棒,并告老還鄉”。
據美媒報道,美國總統拜登稱選舉“自由、公平、可信”,并稱期待美國與巴西的合作。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稱,盧拉獲勝“開啟了拉丁美洲歷史的新時代。一個充滿希望和未來的時代”。法國總統馬克龍稱大選結果“揭開了巴西歷史新篇章”。
能與底層民眾共情
在許多巴西人眼中,盧拉是位能與底層民眾共情的總統。
·盧拉被支持者簇擁。
“在一個一直由精英階層掌握命運的國家,像我這樣的人能成為總統是前所未見的事情。”2004年,盧拉在接受采訪時如此表示。
盧拉1945年出生在巴西東北部加拉尼溫斯的一戶貧窮人家,本名路易斯·依納西奧·達·席爾瓦,盧拉其實是綽號,在葡萄牙語中是“魷魚”的意思。
他出生不到兩周,他的父親就離家前往圣保羅,當了碼頭工人。盧拉11歲時,母親多娜帶著他和7個兄弟姐妹也去了圣保羅。
盧拉在圣保羅嘗遍了生活的艱辛。12歲時他就在街頭當鞋童,也幫助郵差送信,想盡辦法補貼家用。2003年他首次當選總統,媒體稱他“擦鞋總統”,他并不在意。
·盧拉與妹妹合影。
14歲,盧拉輟學進倉庫打工,后來又成為鋼鐵廠的車床工。18歲時,他因為工傷而失去左手小指頭,但雇主給的賠償少得可憐。這讓他開始思考社會不公正問題。
21歲,盧拉加入工會,開始參與政治。35歲,他聯合工會人士、知識分子和學者成立了勞工黨。當他正準備號召圣保羅鋼鐵工人罷工時,他被軍政府逮捕,經過斗爭獲無罪釋放。
1985年,巴西軍政府被推翻。次年,盧拉當選眾議員。1989年、1994年和1998年,盧拉先后三次代表勞工黨參加總統選舉,可惜都鎩羽而歸。
·青年盧拉。
多次競選失敗的盧拉開始尋求改變競選策略。他意識到,以往自己的政見過于偏激,讓中間選民感到擔憂。他決定改變“激進工人領袖”形象,向中間路線靠攏。
在競選演講時,他還是喜歡講自己艱難的人生故事,強調自己“來自底層”。同時,他又悄悄把愛穿的T恤改成了西裝,也修改了選舉語言,對外國投資開始點贊。
一位朋友半開玩笑地對他說:“你在記者會上,嚴肅得就像一只長著胡子的青蛙。這可不是我們認識的盧拉。”他還給盧拉提建議:“在電視上的你,應當與生活中的你一樣。”
事實證明,盧拉的改變是正確的。2002年,第四次參選的盧拉一舉勝出,“盧拉時代”就此到來。
·2003年,當選巴西總統的盧拉。
周志偉表示,盧拉在當政期間推出了“盧拉主義”,其核心綱領為減貧與推動社會公正。在經濟上,盧拉政府強調宏觀調控,推出一系列鼓勵海外投資的政策,著力發展巴西的農業與資源出口業。
在“盧拉主義”的推動下,巴西經歷了經濟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數百萬貧困家庭脫貧,中產階級人口首次超過50%。
周志偉說,“盧拉主義”有成功的一面,也有明顯不足。盧拉未能利用經濟發展的紅利,幫助巴西“再工業化”。這導致巴西經濟嚴重依賴原材料出口與服務業,其經濟競爭力未能顯著提升。
同時,盧拉政府未能滿足一部分“富起來”的巴西人對教育、醫療、交通等公共服務的需求。這都是其為繼任者留下的難題。
·盧拉與巴西前總統羅塞夫。
重掌巴西之后
勝選的盧拉,面對的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巴西。
·盧拉。
在周志偉看來,“延續性”將成為盧拉執政的“主旋律”。
在巴西經歷2016年經濟衰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打擊后,貧困又一次成為盧拉要面對的首要問題。
當選后,盧拉很可能延續減貧政策,通過宏觀調控對社會資源進行再分配,為巴西原住民等弱勢群體提供幫扶政策。
·盧拉。
盧拉一直認為,環境保護與減貧密不可分。他主張加大對亞馬遜雨林的保護力度。在一次競選演說中,盧拉強調:“我們要照顧好我們的雨林,我們的生態體系,我們的水資源。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照顧好我們的人民。他們需要幫助,并應該有尊嚴地活下去。”
·2008年9月,在巴西朱巴特油田視察的盧拉向媒體展示自己沾滿原油的雙手。
盧拉當選后表示,“巴西重回全球舞臺”。他還呼吁“和平與團結”,并稱“地球需要一個有生命力的亞馬孫河(流域)”。
周志偉認為,在外交上,盧拉一直十分重視與拉美國家以及新興經濟體的合作。2004年,盧拉主持成立了南美洲國家共同體,希望在南美建立起一個類似歐盟的國際組織。2009年,盧拉帶領巴西成為“金磚四國”(2010年南非加入后成為“金磚五國”)的創始國。
為幫助巴西實現經濟復蘇,盧拉很可能會強化與海外市場的聯系,并充分使用“金磚五國”這一平臺發展巴西的外向型經濟。
盧拉一直十分重視發展對華關系。在其上兩個任期內,巴中在經濟、科技、文化等多領域展開了積極合作,成績斐然。周志偉認為,盧拉再度出任總統后,巴中關系會更順暢地發展,兩國溝通與合作的效率會顯著提升。(作者:鄭敖天 編輯:毛予菲)
總監制: 呂 鴻
監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凌 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