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弘在上海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門前(2月16日攝)。
見到盛弘時,她正在和居民區代表交流討論著,“家門口”的服務夠不夠好,公共空間還應該怎樣豐富功能。
你一言我一語,盛弘一一記在本子上。作為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她的關注點依然在社區,希望把自己調研收集的社情民意反映上去,推動更好的民生服務落地。
“80后”盛弘是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榮華居民區黨總支第一書記兼古北市民中心主任,已扎根社區10多年。盛弘在點滴“小事”中服務居民,在社區公共議題中引導“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
虹橋街道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2015年在全國設立的首批四個基層立法聯系點之一。有了這部“立法直通車”,居民們可以在“家門口”就立法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榮華居民區居住著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不同群體有不同需求,大家都講出來,一起尋找社區里的‘最大公約數’。”盛弘舉例道,社區內黃金城道上設置的“融·古北驛站”,就來自居民提議。這個共享公共空間,經常舉辦街區主題活動,豐富社區居民生活,增進鄰里交流感情。
調研中,盛弘發現,居民“家門口”的生活圈還有提升空間,有些社區便民場所分布較為分散,讓居民感覺不夠方便。“今年全國兩會,我會重點關注這些方面,希望探索多元化運營模式,吸引更多人才加入社區工作隊伍,推進家門口一站式整體服務,增強服務效能。”盛弘說。
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2月7日,在上海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召開的征詢會上,盛弘(右四)聽取相關人士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修訂草案)》的意見和建議。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2月17日,在上海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盛弘(左一)和居民區代表討論社區服務功能的相關議題。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2月7日,在上海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召開的立法意見征詢會上,盛弘和參會代表交流。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2月7日,在上海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召開的立法意見征詢會后,盛弘(右一)和參會代表交流。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2月16日,在上海虹橋街道榮華居委會,盛弘(左)和同事安排工作日程。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2月16日,在上海虹橋街道榮華居委會,盛弘(左一)和同事交流活動籌備情況。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2月17日,在上海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盛弘和居民區代表討論社區服務功能的相關議題。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2月17日,在上海虹橋街道“融·古北驛站”,盛弘(右三)向轄區內的商戶宣傳普及新施行的《上海市住房租賃條例》。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2月17日,盛弘走出上海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京ICP備20230304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