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艷代表(中)在田間地頭調研
全國兩會的腳步近了,高春艷的行囊也已經收拾好了。“農業、農村、農民就是我心中最重的‘行囊’,我要為農民的所思所盼呼吁,為農業農村的發展建言。”來自黑土地,為黑土地代言,連續當選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的她,把這句話當作她的履職指南和行動準則。
1987年,高春艷從東北農業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黑龍江省穆棱市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2013年,高春艷當選為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去基層調研、做農技指導……她纏著頭巾,穿著雨靴,穿梭在田壟間,邊干活邊嘮嗑。她說:“當好代表,就要多走、多聽、多看,這樣才能真正反映群眾的聲音,提出高質量的建議。”
高春艷主動到人多地少的懸羊村掛職后,為了帶領當地鄉親們增收致富,她嘗試推動組建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帶動創建黑木耳設施大棚種植示范園區,讓合作社領著農民干,做給農民看。“合作社成員比著學、比著干,全村530戶村民有400多戶從事食用菌生產,戶均年純收入15萬元以上。”高春艷介紹說,通過村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農民家門口的產業,還吸引了一大批外出打工人員返鄉創業,也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就這樣,當地的“小木耳”做成了“大產業”。高春艷體會到,農民專業合作社是連接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效載體,于是她在全國兩會期間提出了《關于新時代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融入現代農業的建議》。農業農村部等有關單位接到建議后,主動與她溝通聯系,從加大對合作社的財政項目扶持力度、稅收優惠力度、金融扶持力度,到創新創業支持、人才培養、規范發展等方面認真進行了答復辦理。
高春艷帶領村民闖出了一條產業脫貧、科技富民之路。時至今日,她仍惦記著懸羊村里的黑木耳產業,每周都要去一兩趟。
作為農業戰線的一名人大代表,高春艷還不斷地為被稱為霧霾元兇的秸稈找出路。她認為,秸稈用途廣泛多樣,如果關鍵技術和裝備 問題得以突破,完全有能力將秸稈資源吃干榨凈,變廢為寶。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她建議國家加大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扶持力度,確保百姓天藍、地綠、水凈的新常態。同年7月,國家8個部委就秸稈利用在黑龍江和河南等地進行調查,以人大代表身份受邀參加的高春艷,又一次感受到國家對她所提建議的重視。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會積淀多少感情。當看到土地越種越稀薄、土壤越來越板結,只見投入增加不見產出提高的狀況后,高春艷十分焦急,經過調研后,她在2016年全國兩會上建議建立休耕制度,變藏糧于倉為儲糧于土——“十三五”規劃公布后,她發現里面有相同的內容。
土壤改良,耕地質量提升,絕非一日之功。高春艷十分清楚這一點。在2023年全國兩會上,她將帶來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土壤改良、培肥地力方面的投入的建議,以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由數量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明確將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對象調整為實際種植者,讓真正承擔耕地地力保護責任的種植者得到政策實惠,并開展施用有機物料入田補貼,讓有機物料的投入成為農民自覺的生產行為,鼓勵農民自愿用地、養地相結合,從根本上解決耕地質量問題。
這一條條鄉土氣息濃重的建議,都來自高春艷一次次的走訪調研,和桌上那一摞堆得高高的調研筆記。“履職盡責,要走深走實找問題,帶著問題找辦法。”和農業、農村、農民打了30多年交道的高春艷,還要在這條戰線上堅定地走下去。(記者 李文學)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京ICP備20230304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