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場“部長通道”采訪活動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提到去年經濟運行情況時表示,總的來講,我國宏觀經濟保持總體穩定,取得的成績可圈可點,也是來之極為不易的,彰顯了中國經濟強大的韌性,為今年乃至今后的經濟工作奠定了基礎。
康義介紹,總體穩定,判斷宏觀經濟運行,一般是從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這四個方面來衡量。2022年,我國實現了3%的GDP增長,GDP總量達到121萬億元,人均GDP達1.27萬美元。物價保持基本穩定,去年全年CPI僅上漲2%,保持溫和上漲,和其他國家高通脹形成鮮明對比。就業方面,城鎮調查失業率年度中有所波動,到年末,城鎮調查失業率降至5.5%。國際收支保持總體平衡,特別是人民幣匯率在全球主要貨幣中表現相對穩健,外匯儲備仍然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
成績來之不易。康義表示,從國際比較來看,我國用最小的代價取得了最好的防疫成果,最大限度地保證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這些成績,反映出中國經濟有強大的韌性。
在這些困難和沖擊下,我國頂住了壓力,表明我國經濟能夠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康義說,2022年是極不容易的一年,也積累了更多的宏觀調控經驗,調控成果為今后創造了比較好的條件,留下了更多可操作的政策空間。
2023年,中國經濟到底會怎么表現?康義表示,對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5%左右的增長預期目標充滿信心。信心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對中國經濟基本面的判斷;二是對今年兩個多月以來經濟運行相關情況的觀察。
康義充滿信心地說:“我想,經過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今年的經濟預期目標是非常有信心能夠實現的,能夠推動中國經濟運行整體好轉。”(逄鑫珊)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京ICP備20230304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