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中東這樣的地區,我聽到幾乎每個國家都說他們需要美國,他們需要我們在場……他們需要我們的領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近日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的這番言論在美國社交媒體引發群嘲。
社交媒體X上,網友紛紛留言:“撒謊”“不,他們不需要”“美國已喪失所有信譽”“沒人需要美國的占領軍和如雨般的轟炸”……
社交媒體截圖
布林肯本月早些時候以調停巴以沖突為名訪問中東多個國家。然而,訪問期間,以色列幾乎沒有停止攻擊加沙地帶;訪問之后,中東戰火越燒越旺。
拜登:空襲沒用但不能停
美國18日第五次空襲也門境內胡塞武裝目標。美國中央司令部當天在社交媒體上說,空襲由海軍F/A-18戰斗機執行,摧毀了兩枚胡塞武裝反艦導彈,這些導彈“瞄準紅海南部并準備發射”。
新一輪巴以沖突自去年10月7日爆發后,胡塞武裝使用無人機和導彈多次襲擊紅海水域目標,稱襲擊將持續到以色列停止對加沙地帶的軍事打擊為止。過去幾周,美英向胡塞武裝“下通牒”,12日起開始對其發起軍事打擊。
然而,胡塞武裝并未示弱,持續襲擊商船,還撂下狠話,直言要讓美英為此“付出沉重代價”。原先,胡塞武裝只襲擊以色列船只或目的地為以色列的船只,如今也把美國船只納入打擊目標。
這是1月12日在也門首都薩那拍攝的空襲后的爆炸畫面(手機照片)。
新華社發
胡塞武裝18日向航行于亞丁灣的美國油輪“凱姆·蘭杰”號發射導彈。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19日凌晨說,導彈擊中該船。美方則說導彈擊中該船附近水域,并未造成人員傷亡或船只受損。
同一天,美國總統拜登承認,空襲未能阻止胡塞武裝襲擊紅海水域船只。他在華盛頓與記者交流時說:“它們(美軍的空襲)讓胡塞武裝收手了嗎?沒有。它們(美軍的空襲)是否會繼續?是的。”
一邊“遞刀” 一邊“需要”
本輪巴以沖突外溢至紅海,整個中東在危機中越陷越深。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持續交火,真主黨高級指揮官遇襲身亡。伊朗向敘利亞、伊拉克和巴基斯坦境內發射導彈,攻擊其認定的威脅伊朗安全的目標和以色列情報機構,與周邊國家鬧僵。
談及多國政府和武裝組織愈發陷入地區緊張局勢時,總部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國際危機研究組織中東問題專家約斯特·希爾特曼說:“他們在玩一場非常危險的游戲……任何誤判、溝通不暢、意外打擊都可能引發重大升級。”
作為以色列的最主要盟友和軍火提供者,美國自本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不僅向中東地區增派軍事力量,還不斷加碼對以色列軍事援助。去年12月,美國政府兩次繞過國會“緊急”對以軍售。
2023年10月12日,訪問以色列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在特拉維夫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舉行會晤。
新華社發(以色列新聞辦公室供圖)
據以色列媒體上月底報道,本輪巴以沖突爆發后,美國已通過244架運輸機和20艘艦船向以色列交付超過1萬噸的軍事裝備。以色列國防部還向美國追加采購價值近28億美元的武器裝備。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本輪巴以沖突已逾百日,造成超過2.46萬巴勒斯坦人死亡,加沙地帶230萬人口有85%逃離家園。
美國不僅向以色列“遞刀”,還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否決停火決議,抹殺和平希望。布林肯卻口口聲聲說中東幾乎所有國家都“需要”美國,無異于掩耳盜鈴。
歐洲多國:紅海護航我們自己來
不止中東,布林肯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還吹噓,其他地方同樣“需要”美國,“與美國的伙伴關系比任何時候更有價值”。
這番論調完全無視那些“打臉”的事實。面對紅海商船頻頻遇襲,去年12月中旬,美國宣布牽頭組建名為“繁榮衛士”的護航聯盟,但應者寥寥。按路透社說法,一些歐洲國家當時對這一護航聯盟持保留意見、猶豫不決,原因是“不想被美國控制”。
也門副總統、南方過渡委員會領導人埃達魯斯·祖貝迪16日說,由于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埃及等地區大國沒有加入,美國組建的護航聯盟脆弱無力。
1月17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歐盟旗幟在雪中飄揚。
新華社記者趙丁喆攝
同一天,多名歐洲聯盟成員國外交官表示,為保護通行紅海水域的船只免遭也門胡塞武裝襲擊,歐盟多國已初步支持成立一個海軍特派團。
按照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何塞普·博雷利先前說法,他已向歐盟各國提交歐盟開展海事行動、確保紅海航行自由的方案。
路透社援引數名歐盟官員的說法報道,鑒于近期地區緊張局勢加劇,希望盡快推動議程,將于1月22日召開外長會討論這一方案。多名歐盟外交官表示,護航任務將由歐盟指揮。(記者:陳丹、郭倩、劉江)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