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繡作為潮州的文化瑰寶,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有上千年的歷史。面對市場需求的減少和從業人員老齡化的雙重壓力,這門古老的手藝受到挑戰。近年來,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潮州婚紗禮服企業積極開拓市場、轉型升級,將潮繡藝術注入了現代西方的時尚元素,使潮繡和婚紗晚禮服相融合,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添新動能,帶動產業高質量發展,讓潮州婚紗禮服風靡全球。讓我們跟隨總臺聯合國中文日青年文化使者——法國視頻博主魏無瑕的步伐,走進潮州,走近潮繡,一起看看這一傳統產業如何傳承、創新,迸發新的生命力。
尋“繡”之旅 解鎖傳統手工藝潮繡初體驗
大家好,我是法國視頻博主魏無瑕。我在法國看到了很多紅毯走秀的衣服上面有一些小元素,聽說是潮州的特色。今天,我要帶你們來到潮州牌坊街——國家級非遺項目潮繡代表性傳承人康惠芳的工作室,一探究竟。
我最早聽聞康老師,是在去年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的時候。當時中法兩國元首在廣州松園品茶,現場有一扇特別精美的屏風,就出自康老師之手。
康老師介紹說,潮繡是粵繡的一種,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以富有浮雕效果的墊高繡法獨異于其他繡法,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康老師的工作室里,最能體現潮繡高超技術的傳統題材作品是《百子圖》。
康老師說,潮繡立體的秘密在于墊高。看著老師手中上下翻飛的繡花針,我也忍不住體驗一番,然而這根針在我手中卻遠遠沒有那么“聽話”。
魏無瑕:好難,怎么這么難!你們看不見的是我在下面拉,使勁地拉。
國家級非遺項目潮繡代表性傳承人 康惠芳:你往下面看。
魏無瑕:我怎么拉不下去。
國家級非遺項目潮繡代表性傳承人 康惠芳:做到了!
當一名繡娘太不容易了。康老師工作室里的繡娘,有的從十七八歲開始繡花,幾十年來就做這么一件事。一針一線,一起一落,繡娘們高超的技藝徹底把我征服了。
作為一個熱愛時尚的法國姑娘,我還很想知道,潮繡這種古老的手藝是如何與現代的時尚之美相結合的呢?康老師說,這正是她女兒——佘可燕所做的工作,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把潮繡禮服銷往海外。
潮繡的新生 試穿東方韻味與西式時尚的潮繡禮服
探訪潮繡的第二站,我來到了佘可燕的工作室。佘可燕介紹,她母親專注于傳統潮繡的精湛工藝,而她本人則致力于將這種古老技藝與現代西式婚紗晚禮服相融合,創造出既有東方韻味又不失西方時尚感的服飾。
面對琳瑯滿目的華服,我情不自禁地開啟了“換裝”模式。一身傳統的龍鳳褂,讓我看上去像是一個要準備結婚的中國女孩子。
而在這里,更不能錯過的是結合中國元素與西式剪裁的晚禮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禮服上用潮繡技術精心繡制的龍元素,這一細節不僅展現了潮繡的獨特技藝魅力,也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佘可燕介紹道,潮州每年生產婚紗禮服超過兩千多萬件,其中90%出口海外,銷往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也包括我的家鄉——法國。而潮州之所以能成為“中國婚紗禮服名城”,與潮繡密不可分。潮州人不拘泥于形式,充分利用傳統工藝和思維方式,將其運用到現代的婚紗禮服上,讓潮繡煥發了新生,傳播得更遠,并走上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在參觀了服裝生產車間并走訪了潮繡藝術館后,我感觸頗深。我一直很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這次來潮州,我發現像潮繡這樣充滿魅力的傳統文化和手藝不僅僅是歷史的一部分,它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仍然洋溢著生機。如今的潮繡有傳承也有創新,并運用先進的技術迸發出了新的活力,成功把美麗分享給了全世界。
專家解讀
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劉興華:潮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工藝,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潮繡傳承一千多年后,如今在中國的對外開放中走向了世界。這是潮繡工藝在新時代的新飛躍,也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真實寫照。
劉興華表示,潮繡之所以能夠走向世界,固然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但更重要的是,民間工藝傳承人思維方式的開放和市場意識的覺醒。開放促進了創新,創新包括技術創新,也包括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以及思維的創新。如今中國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這樣將會激發中國民間更多的創新的活力,實現高質量發展,進而推動中國式現代化。
(支持單位丨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暨南大學傳播與邊疆治理研究院 暨南大學灣區青年影像工作室)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