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林是澳大利亞著名漢學家、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榮譽教授。他主要研究中國歷史、中國傳統戲劇、中國少數民族、澳中關系等課題,出版過多部有關中國的著作,并于2014年、2015年分別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和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馬克林曾在墨爾本大學的亞洲文化課程中,學習中國古代文化,這奠定了他研究的基石,也讓他愛上了中國的山水畫、文學和詩詞。此后,他又前往英國劍橋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在那里,他對唐朝歷史產生了濃厚興趣。“我最佩服的朝代是唐朝,所以我還把《舊唐書》和《新唐書》的一部分內容譯成英文介紹給西方讀者。”他回憶說。
1964年,馬克林首次來到中國,和夫人愛麗絲一起作為外國專家在北京外國語學院(現為北京外國語大學)任教。“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馬克林說,“我們的大兒子就出生在北京友誼醫院。”在這段時間的生活中,馬克林改變了對中國的許多認知,開始深入了解中國人民,也更加熱愛中國文化。
在中國教書時,馬克林對中國傳統戲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搜集了很多戲曲唱片和關于戲曲的書籍。在自身興趣的激勵和英國漢學家費子智、華裔澳大利亞學者柳存仁的幫助下,馬克林開始研究中國戲曲,并以分析中國戲曲和京劇的發展為內容,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還撰寫出版了《中國近代戲劇》《中國戲劇簡史》等5本書。
1977年之后,馬克林平均每年至少來中國一次。他走遍中國大地,曾多次前往云南、西藏、新疆等地考察,收集了諸多珍貴的一手學術資料。在馬克林看來,中國的少數民族有著豐富絢爛的文化。在翔實的資料支持下,他對中國少數民族的研究卓有成果,用英文出版了《中國少數民族》《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現代中國的少數民族》等著作。
馬克林說:“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種、文化多元的國家。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飲食、建筑、藝術等都保存得很好,這些都反映出中國從沒有壓制少數民族文化,而是全力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多樣性。”
作為一名澳大利亞人,馬克林關心澳中關系與西方眼中的中國形象。針對一些人對于中國的誤解,馬克林還出版《我看中國》《變化中的中國》《中國少數民族與全球化》等書籍,暢談他在中國的所見所聞與收獲,表明他緣何熱愛中國、欣賞中國文化。憑借對中國的濃厚興趣,馬克林的眾多研究成果不僅促進了澳大利亞漢學的繁榮發展,更是兩國文化交流互鑒中的重要助力。
如今,已84歲高齡的馬克林仍然保持對中國的熱愛,在學術前沿多維度地研究中國。2023年7月,在第三屆文明交流互鑒對話會暨首屆世界漢學家大會的開幕式上,馬克林作為漢學家的代表發言說:“身為漢學家,我們熱愛中國和中國的優秀文化,我們愿意用我們的聲音讓世界了解真實而美好的中國。”
(作者單位:北京語言大學)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