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選舉的初步結果已經出爐,而這并非今年歐洲相關選舉的唯一重頭戲,歐盟主要機構領導人尤其是歐盟委員會主席的選舉才是更激烈的“權力的游戲”。據法媒報道,6月10日,也就是歐洲議會選舉結束后的第二天,歐盟就開始安排選舉下一任歐盟委員會主席的工作。歐美媒體的報道顯示,除了歐洲議會各大黨團提名的“領銜候選人”之外,一些歐盟國家政要也可能領導歐盟委員會,而誰能夠最終獲勝,取決于各方力量的相互博弈結果。
真正的“戰斗”才剛剛打響
“馬克龍的失利增加了馮德萊恩連任的可能性。”美國“政治新聞網”6月10日發文,對法國總統馬克龍對歐盟委員會(歐委會)主席選舉的影響力還有多大進行探討,這位法國領導人此前被爆反對現任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連任。在剛剛落下帷幕的歐洲議會選舉中,馬克龍領導的復興黨失利,而初步結果顯示,馮德萊恩所屬的歐洲人民黨黨團獲得了189個席位,保持了其第一大黨團的地位。此消彼長的情況下,多家媒體看好馮德萊恩繼續領導歐委會。
歐委會是歐盟各個機構里唯一有權提出法律草案的機構,其主席相當于歐盟的“政府首腦”。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歐洲學會德國分會副會長孫恪勤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歐委會主席的角色常被比喻為歐盟“總統”。盡管這個比喻可能不太恰當,但它有助于理解歐委會主席在歐盟體系中的重要性。與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不同,歐委會主席代表的是整個歐盟的利益,而不僅僅是單一成員國的利益。
有評論稱,在歐洲議會選舉結束之后,真正的“戰斗”才剛剛打響。在歐盟領導人的推選過程中,各方勢力的角逐異常激烈。按照規定,歐委會主席人選須由歐洲理事會(歐理會,由歐盟27個成員國的領導人組成)提名,再經歐洲議會投票通過。
此外,歐委會主席產生的程序也沒有明確規定。根據2009年生效、具有歐盟憲法地位的《里斯本條約》,歐洲理事會提名歐委會主席時需要考慮到歐洲議會的選舉結果并經過適當的磋商。2014年,歐委會主席人選是通過所謂“領銜候選人”制產生的。也就是說歐洲議會各大黨團推出自己的“領銜候選人”進行競選,經歐洲理事會提名后再通過歐洲議會投票才算當選。5年后,歐洲理事會選擇部分推翻該制度。法國《快報》介紹說,2019年,法國總統馬克龍提議由時任德國防長馮德萊恩取代歐洲人民黨黨團推薦的德國中右翼候選人韋伯,馮德萊恩最終在歐洲議會以9票的微弱優勢獲勝。
目前,歐洲議會有七大政治團體,分別是歐洲人民黨黨團、社會主義者和民主人士進步聯盟黨團、復興歐洲黨團、綠黨和歐洲自由聯盟黨團、歐洲保守與改革黨團、“身份與民主”黨團、左翼聯盟黨團。
今年3月7日,歐洲人民黨黨團提名馮德萊恩為該黨團的“領銜候選人”。根據歐洲議會官網上的信息,其他參選歐委會主席的人還包括來自歐洲議會左翼聯盟黨團的奧地利候選人拜爾、來自復興歐洲黨團的意大利候選人戈齊、來自綠黨和歐洲自由聯盟黨團的德國候選人賴因特克、來自社會主義者和民主人士進步聯盟黨團的盧森堡候選人施密特等。
歐洲新聞網列舉了其他可能參與歐委會主席選舉的人,包括意大利前總理、歐洲央行前行長德拉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克羅地亞總理普連科維奇,現任歐洲議會議長梅措拉,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歐洲央行行長、IMF前總裁拉加德等。
有美媒介紹了歐委會選舉的日程安排,稱歐盟領導人將于6月17日齊聚比利時布魯塞爾,就歐委會主席、歐洲理事會主席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這三個歐盟最高職位人選進行初步討論。然后,他們將于6月27日至28日再次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議,最終確定候選人。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報道,720名歐洲議會議員對歐委會主席的投票預計將在7月16日至19日的全體會議期間進行,如果議會選擇推遲作出決定,則投票將在9月進行。如果能獲得超過半數歐洲議會議員的支持,即361票,候選人即可當選歐委會主席。
親美力量VS歐洲戰略自主力量
歐委會主席作為歐盟的行政長官,擁有廣泛的權力。根據歐盟條約,主席不僅負責歐盟委員會的組織架構,還要制定政治議程,并分配各委員的職責。主席還代表歐盟委員會出席歐洲理事會會議、七國集團和二十國集團峰會,以及與非歐盟國家的峰會和重大辯論。這些職權使得歐委會主席在歐盟內外都擁有重要影響力。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德國《圖片報》等媒體報道稱,歐洲理事會27個成員國領導人中有12個是歐洲人民黨成員,這些人預計將支持馮德萊恩連任歐委會主席。不過,有消息人士透露,馬克龍不支持馮德萊恩連任,而希望德拉吉成為新任歐委會主席。有觀點認為,馬克龍之所以有這一傾向,是因為馮德萊恩親美的做法與這位法國總統關于歐洲戰略自主的愿景漸行漸遠,因而有關歐委會主席的競選也是歐盟內部親美力量與主張歐盟更加獨立力量的博弈。
馬克龍曾多次表示,歐洲“必須表明它絕不是美國的附庸”,歐委會主席的職責是“捍衛普遍利益,必須超越政黨和國家利益”,而馮德萊恩在多個問題上的立場與美國一致。“政治新聞網”2022年曾發表題為《歐洲的“美國總統”:烏爾蘇拉·馮德萊恩的悖論》的文章,稱這位歐委會主席的一些做法包括在俄烏沖突問題上對俄羅斯太過強硬等,使她受到了華盛頓的歡迎,卻疏遠了在布魯塞爾的同事。孫恪勤表示,馮德萊恩與美國的關系密切,這導致一些人擔心她可能過于親美,影響歐洲的戰略自主。近年來,美國對歐洲介入很深,歐盟在一些政策特別是在對華政策的制定上,背后往往有美國的影子。
孫恪勤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國對歐洲議會某些政黨和黨團有明確的支持傾向,例如人民黨黨團被認為是親美的,歐洲自由聯盟黨團也顯示出親美傾向。綠黨包括德國綠黨,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受到美國的影響,但這種影響比較小。至于左翼政黨,美國的影響力可能更為有限。對于極右翼政黨,美國的影響則更為復雜。盡管美國對歐洲議會的影響確實存在,但主要集中在對人民黨黨團的影響,這是歐洲議會中力量最大的黨團。
據“政治新聞網”6月10日報道,在歐洲議會選舉后,馬克龍可能專注于國內政治,而不是試圖影響歐盟高層人選。這位法國總統領導的復興黨在此次選舉中不敵勒龐領導的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6名歐盟官員和外交官表示,在未來5年誰將擔任歐盟高級職位的討論中,馬克龍的影響力也將被削弱。也有觀點認為,馬克龍畢竟是法國總統,這一職位意味著影響力。還有消息人士透露,馬克龍將改變此前的立場轉而支持馮德萊恩,以換取歐盟在法國政策目標上的讓步。
除了馬克龍外,德國總理朔爾茨也被爆不支持馮德萊恩連任。北京外國語大學歐盟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崔洪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歐委會主席的產生不僅取決于歐洲議會的投票結果,還需要考慮各大國在歐洲理事會范圍內的協調情況,特別是法國和德國在新的歐洲議會框架下能否與馮德萊恩形成新的合作關系,這將是決定其連任的關鍵。如果不能確保馮德萊恩符合它們的政策導向,法德兩國可能會在人民黨黨團內部尋求換帥,所以這是一個博弈的過程。
德國《時代周報》10日稱,歐洲人民黨黨團呼吁朔爾茨和馬克龍支持馮德萊恩連任。作為回報,該黨團很可能會支持德國青睞的葡萄牙前總理科斯塔擔任歐洲理事會主席,并幫助法國支持的愛沙尼亞總理卡拉斯接替博雷利,成為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
極右翼VS傳統黨派
有分析人士對《環球時報》特約記者表示,歐委會主席的選舉也是歐洲議會傳統政黨與極右翼政黨的斗爭。“權力斗爭開始”,據瑞士《新蘇黎世報》11日報道,為了繼續擔任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必須與綠黨或極右翼陣營接觸,而那是有風險的。
德國媒體稱,朔爾茨之所以不支持馮德萊恩連任,是因為她與意大利極右翼政黨交往密切。歐洲議會社會主義者和民主人士進步聯盟黨團與朔爾茨持類似立場。該黨團和綠黨表示,如果馮德萊恩與極右翼政黨達成任何協議,它們將不支持她再次擔任歐委會主席。相較之下,受到歐洲議會社會主義者和民主人士進步聯盟黨團青睞的德拉吉會成為馮德萊恩的有力競爭者。
歐洲議會有兩大極右翼派系:一個是歐洲保守與改革黨團(ECR),包括波蘭法律與公正黨以及意大利兄弟黨等;另一個是“身份與民主”黨團,其主力是法國國民聯盟、奧地利自由黨等。在法國,歐洲議會選舉初步計票結果顯示,法國國民聯盟獲得了大約30%的選票,在法國各政黨中得票率位居第一,而奧地利自由黨獲得了25.7%的選票,高于得票率為24.7%的執政黨奧地利人民黨。
據德國電視二臺、《時代周報》等媒體報道,馮德萊恩正在接近意大利兄弟黨,以便獲得極右翼的支持。朔爾茨所在的社民黨嚴厲批評了馮德萊恩對與 ECR合作持開放態度,“馮德萊恩為極右翼打開了大門”。
“政治新聞網”6月3日發表的一篇文章稱,為贏得361名歐洲議會議員的支持,馮德萊恩需要在選舉后向其他大型中間派團體提供好處。根據該媒體的預測,如果能獲得復興歐洲黨團以及社會主義者和民主人士進步聯盟黨團的支持,馮德萊恩將獲得約390票。不過,有專家警告稱,這些團體中可能有10%以上的議員要么反對馮德萊恩連任,要么在最終投票中棄權。在之前的投票中,相關議員不顧黨團的命令,反對黨團支持者或放棄投票的概率在13%到28%之間。
崔洪建稱,馮德萊恩如果想要連任,最穩妥的方式是獲得左翼的支持。不過,即使馮德萊恩勉強獲得少數優勢,她在接下來的執政過程中也可能遇到許多麻煩和障礙。
東歐VS西歐
多位德國政治學者對《環球時報》特約記者表示,波蘭及波羅的海三國此前都希望東歐國家的人能夠擔任北約秘書長,而在歐委會主席人選上,他們也有類似的訴求。東歐國家至今沒有人擔任過歐委會主席。對這些國家來說,歐委會主席可以實現它們的政治目標,比如更多支援烏克蘭、歐盟東擴等。
據“政治新聞網”今年3月報道,在加入歐盟和北約20年后,東歐國家擔心,隨著今年這兩個機構高層的重組,它們將“再次被拒絕”。東歐國家自2004年加入歐盟和北約以來,幾乎沒有人擔任過歐盟和北約的高級職位。波蘭是該地區唯一獲得歐盟高級職位的國家,該國前總理圖斯克曾擔任過一屆歐洲理事會主席。另一位波蘭前總理布澤克曾擔任歐洲議會議長3年,大約半個任期。目前,歐盟最高級的東歐官員是擔任歐委會執行副主席以及歐盟貿易事務專員的拉脫維亞人東布羅夫斯基斯。
除了歐委會主席,歐洲理事會主席、歐洲議會議長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等其他職位的競爭也在繼續。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被認為是波羅的海國家中最有希望被派駐歐盟的人。有匿名歐盟官員表示,一些歐洲國家反對愛沙尼亞總理卡拉斯競選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因為她對俄立場過于強硬。
(環球時報駐法國特派記者 于超凡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昭東 環球時報記者 李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