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日,佩特羅在集會上宣布哥倫比亞與以色列斷交。
在面對他認為的不公正現象時,他依舊有勇氣戰斗。
“納瑞尼諾宮里發生了什么?”
這是哥倫比亞媒體最近一段時間不斷追問的一個熱門話題。納瑞尼諾宮是以哥政治家納瑞尼諾名字命名的總統官邸。5月29日,哥總統古斯塔沃·佩特羅在這里用餐后,出現了食物中毒癥狀。
佩特羅是哥歷史上首位左翼總統,上任后鐵腕掃毒。5月1日,他又宣布與以色列斷交,并公開譴責以軍在加沙地帶的行動為“種族屠殺”。雖然官方已給出了“食物中毒”的明確結論,但仍有人覺得事情不簡單。
堅定支持和平
在巴以沖突問題上,佩特羅堅定支持和平。
2023年10月8日,巴以沖突爆發后第一天,他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不少巴勒斯坦遇難婦女兒童的照片。他寫道:“只有讓以色列兒童安然入睡,巴勒斯坦兒童才能安然入睡,反之亦然。但戰爭永遠無法實現這一目標,只有通過尊重國際法和兩國民眾自由生存權利的和平協議來實現。”
·2023年10月8日,佩特羅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加沙遇難婦女兒童的圖片。
2024年2月,佩特羅公開譴責以軍向領取援助物資的加沙平民開槍,并下令禁止哥倫比亞軍隊采購以色列生產的武器。5月1日,他在慶祝國際勞動節的活動上宣布,哥倫比亞將與以色列斷交,并表示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是一場大屠殺。他強調:“如果巴勒斯坦死去了,那么人性也將一同死去,我們絕不能讓這發生!”
以色列外交部長卡茨當天在社交媒體發文,譴責佩特羅的斷交決定,并稱“以色列和哥倫比亞的關系一直良好”,佩特羅“無法改變這一點”。
6月3日,佩特羅在總統官邸接受了巴勒斯坦政府授予的“巴勒斯坦最高勛章”。授勛儀式上,他與巴方官員交談融洽。
·2024年6月3日,佩特羅(左)在“巴勒斯坦最高勛章”授勛儀式上問候巴勒斯坦官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社會文化研究室主任郭存海在接受環球人物采訪時表示,哥倫比亞曾是少數幾個不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南美洲國家之一,并與以色列保持了緊密的經貿與軍事合作。作為左翼人士,佩特羅同情巴勒斯坦人民的境遇。上臺后,他做出與以色列斷交的決定。這體現了他在巴以問題上的政治立場,也展現了他希望哥倫比亞能在巴以問題上發揮更大影響力的意愿。同時,這一決定也有利于佩特羅爭取國內阿拉伯裔選民的支持。
6月8日,佩特羅宣布,哥倫比亞將終止向以色列出口煤炭,“直到以色列停止(在加沙的)大屠殺。”郭存海認為,哥倫比亞此前一直是以色列的主要煤炭出口國之一。佩特羅的這一決定,體現了哥以兩國在加沙問題上的分歧已經觸及了兩國經貿關系的核心領域。
6月10日,聯合國安理會表決通過加沙地帶相關決議,呼吁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和以色列接受停火協議。有消息稱,以色列已接受了新停火提議,哈馬斯也對該決議表示歡迎,并表示愿與以方進行間接談判。
巴以和平的曙光開始顯現。這似乎也證明佩特羅對和平的堅持并非徒勞。
鐵腕打擊販毒
也有人注意到,佩特羅中毒時機非常敏感。
他原計劃在5月30日出席新任陸軍司令路易斯·埃米利奧·卡多佐的任命儀式。卡多佐的前任奧斯皮納因身陷丑聞而下臺。
·哥倫比亞新任陸軍司令卡多佐。
佩特羅執政后,嚴厲打擊販毒。但近幾個月,哥軍警在毒販盤踞的西南部地區多次遇襲,這讓他對奧斯皮納失去耐心。
4月30日,佩特羅向公眾透露了一則消息:哥軍方對兩個軍事基地進行突擊檢查,發現超過160萬發子彈、數萬枚手榴彈和數十枚導彈丟失。佩特羅說,這些武器可能已經被賣給哥國內反政府武裝。
讓佩特羅憤怒的還有奧斯皮納的個人品德。據哥媒報道,奧斯皮納出于嫉妒,曾命令情報官員監視他妻子的英文教師。同時他還涉嫌誣陷其它軍官與反政府武裝組織有染。
5月20日,佩特羅決定將奧斯皮納解職,重新啟用已退役的卡多佐。
雖然發生食物中毒事件,所幸的是,佩特羅的狀況穩定,醫生宣布他只需在官邸靜養幾日。卡多佐也在5月30日順利就任陸軍司令。
哥媒稱,卡多佐曾在哥倫比亞軍隊中服役35年,曾在哥軍多個部門任職,還曾指揮哥軍最精銳的空中突擊師。同時,他也是一名杰出的軍事工程師,長期在哥倫比亞軍校任教,可謂“文武雙全”。
佩特羅重視禁毒,因為他視此為實現社會正義的第一步。早年擔任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市長時,他就說,毒品貿易并不是在哥倫比亞誕生的,而是源于國際毒品市場。要真正禁毒,就要在經濟與社會領域根除毒品貿易的土壤。
2023年10月3日,他在曾是毒品原料生產中心的埃爾坦博宣布了新的禁毒政策,通過經濟補貼等方式,鼓勵農民多種咖啡、水果、可可等經濟作物,逐漸擺脫對“毒品經濟”的依賴。
與此同時,佩特羅對橫行多年的販毒集團“軟硬兼施”。一方面,如果他們愿意放棄販毒并向政府投降,他就不會將其頭目引渡到美國。另一方面,他堅定打擊負隅頑抗的販毒團伙。2023年10月,哥警方成功抓捕別名“毒蝎”的大毒梟亨利·盧阿扎,重創毒品貿易。
·2023年10月,被哥倫比亞警方逮捕的毒梟亨利·盧阿扎(中)。
曾多次死里逃生
對佩特羅來講,此次食物中毒只是他傳奇人生的一段小插曲。在幾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他曾多次死里逃生。
1960年,佩特羅出生在哥倫比亞北部加勒比地區,這里也是著名作家馬爾克斯的故鄉。佩特羅的父親是教師,在距波哥大40公里外的一座小城工作,學生多是周邊鹽礦工人的子弟。佩特羅也是在工人社區中成長起來的。
·8歲時的佩特羅。
佩特羅的少年時代在大量的閱讀中度過。他曾表示,馬爾克斯的作品對他的政治觀有著深刻影響,促使他開始關注哥倫比亞正在發生的社會變革,并系統地思考社會平等問題。
佩特羅成長期間的哥倫比亞正處于動蕩之中。1964年5月,左翼游擊隊與政府軍交火,哥倫比亞內戰爆發。之后的幾十年里,各類武裝團體紛紛登場,佩特羅也卷入了這一歷史洪流之中。
1977年,年僅17歲的佩特羅離開學校,加入“4月19日運動”游擊隊。這支隊伍的主要訴求是恢復國家的民主選舉,其成員也參與一些“劫富濟貧”行動。1979年新年夜,游擊隊員們從政府軍的軍火庫中奪取了近5000件武器。
·1989年,正在為陣亡的游擊隊員送葬的“4月19日運動”成員。
1985年10月,佩特羅被哥警方逮捕。1987年2月出獄后,他參加了“4月19日運動”與政府的談判,最終促成該組織于1990年轉型為議會政黨。
1994年,佩特羅收到死亡威脅,被迫前往歐洲暫時躲避。他沒有浪費這段時間,在比利時完成了環境與人口研究的本科和碩士學位。1997年,他返回哥倫比亞,并多次當選議員。
2010年,在首次競選總統失敗后,佩特羅創建了自己的政黨“進步運動”,并在兩年后當選波哥大市市長。在任上,他積極反腐緝毒,組織警力打擊犯罪和非法持槍,使當地謀殺案發案率降至20年來的最低點。他也積極推動減貧政策,使近50萬人脫貧。
2018年,他再次參加總統大選,但以微弱劣勢落選。2022年,“進步運動”與其它5個左翼政黨組成“哥倫比亞歷史公約聯盟”,推出佩特羅參加大選。
選舉期間,他曾多次收到死亡威脅,甚至遭遇暗殺。有一次,刺客使用的大口徑子彈擊穿了他乘坐的防彈車,但這并沒有讓他退縮。2022年8月,他經過兩輪投票,最終以50.44%的得票率險勝。
·2022年,佩特羅在防彈盾牌的保護下舉行競選活動。
佩德羅在就任儀式上,曾深情朗誦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結尾語:“羊皮卷上所載一切永遠不會再重復,因為注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這句話代表了馬爾克斯對哥倫比亞的祝福:希望祖國歷史上多次輪回的悲劇不會再次重演。
當佩特羅還是個年輕的游擊隊戰士時,曾給自己取了“奧雷利亞諾”這一化名。這個名字來自《百年孤獨》主角之一的奧雷利亞諾上校。書中的他是個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悲劇人物,曾為捍衛共和制度而戰斗。
多年過去了,佩特羅身上顯然依舊保留著“奧雷利亞諾”式的理想主義色彩,在面對他認為的不公正現象時,他依舊有勇氣戰斗——不論這種不公正發生在遙遠的他鄉,還是毒販肆虐的祖國。
監 制: 張 培
編 審: 凌 云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