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政府基本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水排入大海的決定遭到包括福島民眾、日本漁民乃至國際社會的譴責和質疑。今(4月13日)早,日本政府召開內閣會議,正式決定向海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含有對海洋環境有害的核廢水。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道稱,日本政府具體的做法是:以2年后為目標,做好從福島第一核電站的院內向大海排放的準備;在排放時,將氚的濃度稀釋到國家標準的四十分之一。日本政府表示,將請當地政府和水產行業人員等也加入其中,加強對排放前后氚濃度等數值的監控體制。
此外,日本政府還打算在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幫助下,向日本國內外發出“高度透明和客觀的”信息。
日本排放核污水的安全問題,一直備受爭議。
日本首相菅義偉此前保證,將“會對外清楚說明”排放核輻射污水的安全性,并“保證這個做法不損害日本漁業的利益”。
但日本漁業人員抗議稱,把含輻射的污水排入大海,是將核災負擔進一步加重在當地漁民身上。有人甚至反問:“如果認為是安全的話,何不把污水排入東京灣?”
多方證據表明
福島核污水如排入大海 最終會對人體造成二次傷害
德國南極海洋機構曾警告道,若日本將所有廢水排入海中,不到半年,整個太平洋都將面臨高度輻射威脅,包括美國。屆時,不僅沿海居民會直接受到傷害,海洋環境和生物亦會遭到污染,最終對人體造成二次傷害。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太平洋海洋研究所實驗室首席科研員、生物學博士弗拉基米爾•拉科夫也表示,即使經過過濾,福島核污水如果被排到海洋中,仍可能導致放射性同位素留存在包括魚類等海洋生物體內,繼而在人體內積累。
福島核電站在地震和海嘯中損毀后,鍶、銫等數放射性物質大量泄漏到外界。
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2011年4月曾對半衰期約為30年的放射性銫的擴散情形進行計算機模擬演算,結果發現,放射性銫順著海流5年后將到達北美,10年后回到亞洲東部,30年后幾乎擴散到整個太平洋。
東京電力公司方面曾稱,已對這些核污水進行了過濾,去除了鍶、銫等高放射性物質,剩下了相對難以去除的氚。
資料顯示,氚的毒性低,只有大量吸入才會對人體有害。但由于其生物學活性,它會被人體細胞用于細胞代謝,造成直接的內照射,從而嚴重危害吸入者的健康。目前,世界還沒有一項技術可以把核污水中的氚完全處理干凈。
但另據外媒報道,2018年時,東電迫于漁民質問等壓力,曾承認核廢水除了含有氚,還有其他放射性物質。核污水排放帶來的傷害將難以預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