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俄烏沖突持續發酵,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施加多重極限制裁,制裁范圍遍及政治、能源、金融、貿易、科技、體育、文化等眾多領域,此外還試圖脅迫其他國家將俄羅斯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二十國集團和聯合國安理會等“開除”,企圖令俄羅斯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美國利用自身在經濟金融和媒體話語權等方面的“優勢”,企圖營造出不譴責俄羅斯就等同于支持俄羅斯“違背當前國際秩序”的高壓氛圍,逼迫其他國家在“支持俄羅斯”還是“反對俄羅斯”之間選邊站隊。
不過,在美國自以為的“后院”——拉美地區,有一個大國并沒有迫于壓力針對俄羅斯,它就是巴西。多位分析人士認為,巴西對待俄烏沖突的態度原因復雜也很現實。
用實際行動表達不支持對俄制裁
2月下旬俄烏沖突爆發后,巴西多次在公開場合用實際行動表達鮮明立場。2月27日,巴西總統博索納羅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表示,巴西在俄烏沖突上堅持“中立立場”。之后他又多次發聲,強調巴西將在俄烏局勢上保持中立,并表示經濟制裁無助于和平解決俄烏問題。
△巴西總統博索納羅 來源:巴西總統官網
除總統本人外,巴西外交部長弗蘭薩和經濟部長格德斯也分別于3月24日和4月21日公開表示,不贊成經濟制裁俄羅斯,反對將俄羅斯逐出國際組織,呼吁通過協商結束俄烏沖突,同時盡快結束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弗蘭薩表示,對俄的制裁措施是“單方面的和有選擇性的”,其中蘊含巨大風險。美國不顧全球糧食安全,試圖制裁俄羅斯化肥出口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而承擔這些風險的多是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的利益則不會遭受過大損害。格德斯也毫不諱言地表示,巴西憲法不允許巴西支持未經聯合國批準的制裁,將俄羅斯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除名會引發更激烈的經貿戰。
此外,巴西在美洲國家組織(OAS)也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其駐美洲國家組織代表2月拒絕簽署一項關于“強烈譴責”俄羅斯“非法、無理、無端入侵”烏克蘭的聲明;4月21日又在美洲國家組織通過的一項有關暫停俄羅斯在該組織的觀察員國資格的決議中投了棄權票。
△2022年2月,普京在莫斯科會見到訪的博索納羅 來源:俄羅斯總統官網
尤其是今年2月,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之前,美國就曾要求博索納羅取消計劃中的俄羅斯訪問,不過博索納羅依然按計劃訪問了莫斯科并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了會談,巴俄外長和防長在莫斯科也舉行了首次“2+2”形式的會晤。巴西就俄烏沖突表現出的鮮明立場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而博索納羅訪問俄羅斯更是引起了美國的警惕。
自身利益決定其立場
雖然被美國施壓,遭到巴西國內部分媒體和政客批評,但博索納羅政府在處理俄烏沖突問題上,始終保持中立立場。其主要原因是自身利益。
一是巴西化肥進口非常依賴俄羅斯。巴西是全球主要產糧國,僅在2020年,巴西共計出口大豆、玉米等農產品1.23億噸,占全球19%。但是,巴西化肥的對外依存度非常高,每年需要進口4000萬噸化肥,超過總需求量的80%,其中有約23%來自俄羅斯。
巴西南里奧格蘭德州聯邦大學國際關系學客座教授迭戈·帕達索對總臺記者說明:“俄羅斯是巴西化肥的主要來源國,而現在農業是巴西經濟的支柱之一,因此,在巴西議會中來自農業領域的議員正在承受很大壓力,他們和農業部、外交部站在一起,阻攔對俄實施任何制裁措施。”
為防止出現化肥短缺,巴西最近加大了對俄羅斯化肥的購買量。媒體分析認為,這是為了趕在美國制裁措施收緊之前搶購更多化肥。僅在今年第一季度,巴西化肥進口量同比增長了24.57%,達到979.5萬噸,其中鉀肥進口同比增長41.75%,達到308萬噸。
二是過去三年,巴西與歐美國家的關系不是特別穩定,尤其是美國拜登政府上臺后,巴西在環境政策上面臨著來自西方國家的集體壓力,他們迫使巴西在氣候變化方面履行更多國際責任,尤其在亞馬孫熱帶雨林的問題上。與此同時,俄羅斯政府支持巴西對亞馬孫地區的主權,這也是左右博索納羅對待俄烏沖突態度的一個因素。
三是巴西民調機構(Ipespe)今年3月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約62%的受訪者認為巴西應該在俄烏沖突中保持中立,29%的受訪者認為巴西應該明確支持烏克蘭。巴西里約聯邦大學國際關系研究所學者費爾南多·布蘭科里表示,在博索納羅的支持者中,有一部分人是支持俄羅斯的,也有一部分人是支持烏克蘭的,博索納羅保持中立比較合適。
不可忽視的大選因素
巴西將在今年10月迎來總統大選。近期,巴西當地機構發布的多份民調結果顯示,博索納羅與巴西前總統、勞工黨總統候選人盧拉之間的民調支持率差距在不斷縮小。4月25日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盧拉的支持率為41%,博索納羅的支持率為32%,博索納羅依然居于下風。博索納羅在任內因應對新冠疫情政策混亂和提振經濟不力等問題,飽受各界詬病,支持率一度大跌。目前巴西國內經歷著的嚴重通貨膨脹也使民眾對前景充滿擔憂。
△2022年4月,博索納羅參加一次摩托車游行活動,為自己提振支持率(圖片來源:美聯社)
有專家認為,博索納羅的眾多支持者來自農業領域,他們不希望化肥進口出現問題,而民眾則希望物價穩定,通貨膨脹低一些,這是博索納羅必須考慮的國內政治因素。博索納羅不能用制裁俄羅斯的方式,間接使本國民眾利益受損。這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所說的,不能用制裁俄羅斯的方式讓本國民眾用不上天然氣和“冬天挨凍”,是一個道理。
中國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巴西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志偉表示,在大選年,博索納羅如果過度偏離巴西多邊主義的外交傳統,會給自己連任帶來不利影響。
布蘭科里對總臺記者表示,不制裁俄羅斯和呼吁和平對話是巴西目前的立場,這沒有背離巴西外交傳統。
奉行多邊主義外交政策是巴西的戰略選擇
分析人士指出,烏克蘭問題有著復雜的歷史和現實因素,既背負著20世紀冷戰所累積下來的矛盾,又折射出百年大變局之復雜。美國的單邊霸權主義及軍事同盟體系的無止境擴張不斷擾亂著國際秩序。摒棄美國意圖建立并主導的“單極”世界,構建一個新型的多極化的全球治理體系,成為尋求和平與發展的不可回避的命題。這對于巴西來說也不例外。因此有專家指出,巴西不制裁俄羅斯的另一個原因,在于巴西歷來的外交政策傳統是主張用對話磋商而非單邊制裁的方式解決沖突。
△巴西前國防部長阿爾多·雷貝洛接受總臺記者采訪
巴西前國防部長阿爾多·雷貝洛在接受總臺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和北約忽視俄羅斯的安全關切,步步緊逼,不斷通過北約東擴來極度擠壓俄羅斯的戰略安全空間,直接導致了目前混亂的局勢。雷貝洛說:“巴西理解俄方在安全問題上的合理關切,自從俄羅斯開始以實際行動抵抗美國的單邊霸權主義時,這種單邊霸權主義恐怕已經走到了頭,世界多極新秩序將被建立起來。”在談到巴西對外關系時,雷貝洛表示,巴西會一如既往地同美國保持互相尊重的合作關系,但這不是獨占的、排外的和單邊的關系。巴西作為一個大國,趨向于與更多伙伴開展合作,這不完全取決于巴西總統的個人意愿,而是巴西所必需奉行的戰略選擇。
中國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巴西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志偉對總臺記者表示,從20世紀初到現在,巴西的外交傳統核心內容就是多邊主義,巴西外交傳統實際上未根本改變。
(總臺記者 雷湘平 徐丹娜 耿之倩)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