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一天,25歲的英國女子杰德·安德森從薩默塞特郡趕到倫敦市中心的國王十字路口。和其他聚集到這里的人一樣,她想要表達的是“受夠了”,要求英國政府“凍結價格,而不是讓民眾受凍”。
安德森是一名教師,目前仍然和父母住在一起,因為她負擔不起高昂的房租和能源費用。安德森的父親是一名建筑工人,為了養家糊口,他值班的時間越來越長了。“我們已經在收集木材準備過冬了。”安德森說。
今年以來,英國通脹率一路攀升,7月份更是達到10.1%,刷新1982年以來的最高紀錄。路透社報道稱,這使得英國成為首個物價漲幅達到兩位數的主要發達經濟體。英國央行預計,英國第四季度的通脹將超過13%?;ㄆ旒瘓F預估,英國明年1月的通脹可能要超過18%。
在社交平臺上,關于“節省開支”的討論已經成為英國人的家常便飯:在辦公室“薅羊毛”充電、在健身房洗完澡再回家、在超市拿著小本本貨比三家、在家研究最省錢的食譜......“每樣東西都在漲價,”一位倫敦市民說,“我的退休金沒有漲。我同時打著幾份工,但薪水都沒有漲。我暗暗祈禱,希望房東不要漲房租。”
分析人士指出,燃料和能源價格是推動英國通脹飆升的最大因素。根據英國能源監管機構的測算,從10月開始,英國家庭平均每年將支付3549英鎊的取暖費,幾乎是去年的三倍。倫敦市民杰伊說,她的能源賬單從去年每月的97英鎊漲到了現在的233英鎊。“這太貴了,我去哪兒弄這么多錢?”
在能源危機的重壓下,囤積木材過冬不只是安德森一家的選擇。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稱,從7月到9月,英國人共買了3.5萬臺火爐來燒柴取暖,火爐的銷量同比上升40%。而為了切割木材,電鋸的需求也在飆升。一位英國網友自嘲道:“很幸運,我的花園里還有幾棵老樹。我還有電鋸、爐子,我得好好利用它們!”
《每日郵報》文章標題截圖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英國與美國一起極力推動對俄制裁,大搞能源脫鉤。英國政府宣布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停止從俄進口煤炭和石油,并且盡快結束天然氣進口。這一做法直接推高了能源價格。“而我們成了直接受害者,承受著越來越高的油價、電價、零售價。”一位英國民眾說。
英國國家經濟社會研究院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歐洲已經成為受俄烏沖突影響最嚴重的地區。英國商會警告說,英國經濟將在今年年底前陷入衰退。
在英國,除了家庭,承受通脹壓力的還有企業。
英格蘭一家洗衣店老板瓦爾·伯羅斯說,她最近接到通知,店里的能源賬單將從每年1萬英鎊漲到1.6萬英鎊。她已經將洗衣價格提升三分之一,可還是達不到收支平衡。“我可能要考慮明年關門了。”64歲的伯羅斯說。
另一家炸魚薯條店的老板巴里·辛格說,他賣的食品一份已漲到10英鎊左右(差不多折合人民幣81元)。然而他還在考慮漲價,“不漲價會虧本,漲了價又怕把顧客嚇走”。
英國炸魚店用的魚原本大量從俄羅斯進口。英國對俄實施制裁以來,從俄進口商品的關稅大幅提升。最終,魚的價格漲了,土豆的價格漲了,能源的價格也漲了。
由于成本激增,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英格蘭和威爾士破產的公司數量達到5629家,是2009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高水平。經濟學家警告說,英國冬季可能還會再出現一波破產潮。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估計,英國明年可能成為七國集團中經濟增速最低、通脹水平最高的國家。
凜冬將至,英國民眾對未來的擔憂日益加深。一家餐廳的老板安德烈亞斯·安東納說:“我覺得我正站在懸崖邊上問自己‘什么時候會掉下去?’”
面對創紀錄的通脹、徘徊在衰退邊緣的經濟,9月初上臺的英國首相特拉斯推出了一系列“新經濟政策”,包括能源補貼、大規模減稅、開采油氣資源等,試圖提振經濟。然而事與愿違。英國各行各業的人紛紛罷工,抗議繼續飆升的價格,要求漲薪。
其中,一項“180度大轉彎”的減稅政策引發了英國國內巨大爭議。9月23日,特拉斯推出一項450億英鎊的減稅計劃,其中包括取消45%的最高所得稅稅率。然而這項措施被認為是給富人減稅,將加劇英國國內的不平等。另外,投資者認為,在沒有削減政府支出的情況下,英國政府推出減稅政策,必然會導致財政赤字擴大,政府將不得不增大發債力度。
事實上,這項計劃宣布后,英鎊應聲下跌,英國政府債券遭到猛烈拋售。英國央行不得不緊急出手救市,通過大舉購債穩住金融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在高通脹背景下,借債減稅無異于“飲鴆止渴”。他們還擔心,此時采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會推高利率,最終讓民眾埋單。在巨大質疑聲中,特拉斯政府10月3日不得不宣布取消最高所得稅稅率計劃。
在上臺前,特拉斯曾承諾把錢“放回人們的口袋”。如今,根據埃菲社公布的一項最新民調,特拉斯在選民中的“好感度”下降到“-59”,比前任首相約翰遜更不受歡迎。
英國智庫決議基金會分析道,在當前形勢下,如果政府不能提供有效的干預,英國家庭將面臨一個世紀以來最大的生活水平降幅。
事實上,英國經濟存在長期結構性問題,而非簡單的輸入型通脹。據分析,英國產業空心化嚴重,受經濟周期的影響較大,同時缺乏提振產業的渠道,這導致刺激性的財政政策難以產生實際效果。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近日刊文稱,數十年的工資停滯、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等,也是困擾英國經濟的深層次問題。這些都不是一項刺激計劃能“治好”的。
目前,最新民調顯示英國保守黨的支持率僅為22%。英媒報道稱,“一股不安情緒正在整個保守黨內蔓延”。在選舉政治的作用下,經濟危機有可能會成為政治危機的“導火索”。
重壓之下,英國民眾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正如《華爾街日報》所說,經濟困境、能源危機、不穩定的政局疊加在一起,英國民眾不禁要問:“我們將去向哪里?”(葛石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