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群龍無首”的混亂狀況告一段落了。25日,來自路易斯安那州的51歲議員邁克·約翰遜當選眾議長,這是共和黨人推選出的第四個議長候選人。《紐約時報》說,經歷了持續3周的內斗和眾議院“癱瘓”后,筋疲力盡的共和黨議員轉而“擁抱”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強硬保守派人士。
綜合BBC、《紐約時報》報道,約翰遜是一名律師,曾做過電臺節目主持人,2016年當選國會議員,如今是眾議院共和黨會議副主席,他沒有在國會領導影響力大的委員會的經驗,也沒有擔任過眾議院最高層級的領導職務,是數十年來資歷最淺的眾議長,“可能也是最保守的”。
反墮胎、反同性戀、挺特朗普,這是《紐約時報》給約翰遜總結的三大標簽。約翰遜曾在國會投票支持全國性墮胎禁令,并共同發起一項妊娠20周墮胎禁令。去年6月,美國最高法院表決推翻“羅訴韋德案”的裁決后,他稱這是一個“偉大而喜悅的時刻”。約翰遜還反對強制聯邦承認同性婚姻的立法。在成為議員前的多年時間里,他曾擔任一個反墮胎權和反同性戀組織的律師和發言人。期間,約翰遜在自己家鄉的當地報紙上發表過一些強硬觀點,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舉例稱,他曾用“危險的生活方式”來描述同性戀。
至于與特朗普的關系,美聯社說,約翰遜曾在這位前總統的彈劾辯護團隊中任職,并在“國會山騷亂”事件上協助特朗普。約翰遜當選眾議長后,特朗普稱“他讓我們所有人都感到自豪”。
在對華態度上,美國媒體26日稱,約翰遜近年來在一系列涉華議題上持強硬態度,比如臺海局勢、中國影響力等。
英國廣播公司(BBC)說,約翰遜在美國政壇中擁有眾多極右翼盟友,與此同時,他也獲得了黨內不同派別——從保守派到較溫和派的支持,這可能是他成功當選眾議長的主要原因。不過《紐約時報》認為,共和黨人疲憊不堪,他們已經愿意接受一個不被視為最合適、與黨內晉升次序不符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