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源起于中國的古代絲綢之路,而我認為古代絲綢之路和中國傳統哲學理念是分不開的,譬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們需要共同發展、實現雙贏,建立一個真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10月28日,印度尼西亞學者韋珍玉(Veronika Saraswati)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韋珍玉多年來潛心研究中國歷史、政治、哲學,2016年獲得了華南理工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是首位獲得中國政治學博士學位的印尼人。目前,韋珍玉是印尼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中國項目主任。
10月2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主辦的“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成就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韋珍玉在會上提出,“一帶一路”在推動中國和相關國家互聯互通的同時,也應將人文關系作為這個倡議的一個核心和目標。
她表示,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積極發展經濟伙伴關系,正是基于這種合作和相互信任的伙伴關系,“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并沒有把其他國家看作競爭對手,而是看作合作伙伴。印尼也是如此,他們從共建“一帶一路”中受益良多。
會議間隙,韋珍玉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專訪。她在采訪中全程使用中文,并不時用中國傳統哲學和中文俗語來闡釋她的觀點。在她看來,印尼和中國是近鄰、是合作伙伴,兩國應進一步推動構建命運共同體。
10月28日,印尼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中國項目主任韋珍玉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主辦的“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成就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演講。主辦方供圖
雅萬高鐵為印尼人帶來巨大益處
“談到中國和印尼的‘一帶一路’合作,就不得不提剛開通的雅萬高鐵。”10月28日,韋珍玉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不僅僅是‘一帶一路’在東南亞最大的項目,也是實實在在為印尼人帶來巨大益處的一個項目。”
本月17日,中國和印尼合作建設的雅萬高鐵(雅加達-萬隆)正式開通運營,這標志著印尼邁入了高鐵時代,也昭示著中國和印尼共建“一帶一路”取得了重大標志性成果。
雅萬高鐵全長142.3公里,列車最高運行時速350公里,是東南亞第一條高速鐵路。雅萬高鐵開通后,從印尼首都雅加達至第四大城市萬隆的鐵路旅行時間從3個多小時縮短至46分鐘。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此前稱,雅萬高鐵是印尼“現代化的象征”。
“雅加達到萬隆的距離真的不是很遠,但以前我們從雅加達到萬隆起碼要三個小時,但現在,我們不到一小時就到達了,節省了很多時間。”韋珍玉目前還沒有搭乘過雅萬高鐵,但她對雅加達等大城市的堵車問題早有不滿,因此對于雅萬高鐵能夠幫助節省通勤時間感到非常開心。
印尼駐華大使周浩黎已經多次體驗了雅萬高鐵。他在10月28日的“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成就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分享了自己體驗雅萬高鐵的經歷。
“我昨天第三次體驗了雅萬高鐵,過去三個半小時的旅程,現在只要三四十分鐘就能到達。譬如你需要去萬隆開一場會,當天就可以從雅加達往返,非常方便。”周浩黎表示,“未來只要是在雅加達和萬隆兩個城市之間旅行,我肯定會選擇雅萬高鐵。”
周浩黎還指出,許多印尼商務人士、旅客都盛贊雅萬高鐵。“他們和我說,有了雅萬高鐵之后,他們日常工作和旅行的成本急劇減少,而這無疑也會為當地經濟注入更多的活力。”
韋珍玉也認為,雅萬高鐵的開通可以進一步推動印尼的經濟發展。她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雅萬高鐵開通后,不僅可以促進雅加達和萬隆這兩個大城市進一步發展,也可以帶動沿線一些小城市的發展,譬如增加商貿往來和人員交流等。
她指出,印尼以往的交通方式比較單一,大多數人都是自己開車通勤,這對于很多窮人來說比較難實現。但如今雅萬高鐵開通了,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都可以坐,這其實有利于推動更平等的發展。
韋珍玉對于雅萬高鐵還有個期待,那就是這條高鐵未來可以一路向東延伸到泗水,從而帶動整個爪哇島的發展。萬隆位于爪哇島西部,是西爪哇省的省會。泗水則位于爪哇島東部,是東爪哇省的省會。
“其實不單單是交通領域,‘一帶一路’給印尼還帶來了其他方面的重要改變,包括發展方式的改變。”韋珍玉說,過去印尼的生產發展方式比較落后,加入“一帶一路”后,中國企業幫助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動印尼實現轉型。目前印尼已不再僅僅依賴于傳統原材料的加工出口,開始通過創新驅動方式推動經濟的發展。
加強印尼與中國之間人文交流同樣重要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也是中國與印尼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十周年。在共建“一帶一路”的框架下,中國與印尼在經貿、基建、人文交流等方面開展了廣泛合作。
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期間,佐科·維多多訪問了中國。10月18日,中國和印尼簽署了《關于深化全方位戰略合作的聯合聲明》,兩國在農村發展、可持續發展和經貿、醫療等領域都達成了合作協議。
韋珍玉對“一帶一路”的研究已有10年,她從“一帶一路”提出開始就非常關注這個倡議。她表示,自己非常支持“一帶一路”的原因是,她發現“一帶一路”是一個共同發展的倡議,就像印尼和中國,兩國共建“一帶一路”其實是在互相推動發展。
“中國古代哲學和傳統文化中我非常尊敬的一個價值觀就是,以人為本。”韋珍玉表示,“這就是我相信中國的原因。中國有著非常古老的文明,而且其發展具有延續性,在發展過程中也一直在吸收古代哲學和傳統文化。我認為有著這樣價值觀的國家不會害我們,不會害別人。中國在發展中也確實沒有傷害過其他國家。”
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著重提到了印尼和中國的人文交流。在她看來,“一帶一路”推動硬聯通固然重要,軟聯通、心聯通也不可忽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心與心聯系的橋梁,通過這種交流能夠加深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和互相理解。”韋珍玉說,人文交流的深度、廣度和持續時間其實要強于政治經濟方面的聯系。
“中國有句俗語‘遠親不如近鄰’,中國就是印尼的近鄰,我們是兄弟姐妹,更應互相幫助。”韋珍玉提到了新冠疫情期間中國對印尼的幫助。她表示,中國在國內情況還很困難時就給印尼提供了很多幫助,如果沒有中國的疫苗,印尼可能無法很快走出疫情影響。
新冠疫情暴發后,中國與印尼在衛生領域不斷加強合作,包括率先同印尼開展疫苗和新冠特效藥研發合作,支持印尼建立區域疫苗生產中心等。中國是向印尼提供新冠疫苗最多的國家之一,印尼也是在中國疫情暴發后最早向中方提供抗疫物資援助的國家之一。
“我們生病或是出現緊急情況的時候,首先喊的是近處的鄰居,不會叫遠方的人。可以說,這就是印尼和中國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韋珍玉說。
對于如何進一步推動印尼和中國之間的人文交流,韋珍玉著重提到了印尼的中文教育。她表示,印尼很多中文教學機制都停了,這其實不利于兩國的人文交流。“我們需要讓更多的學生學習中文,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國。當然也希望更多中國學生去印尼,更深入地了解印尼的文化。通過這種相互的學習交流,印尼和中國之間的民間關系會越來越近。”
韋珍玉進一步表示,目前世界上有很多的沖突、很多的混亂情況,有時候大家會迷失方向,不知道要走向哪里。“但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其實就是在告訴印尼、告訴東南亞國家、告訴所有參與共建的國家,我們必須要合作,從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