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是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產業之一,是保證國民日常生活需求和維持產業鏈供需平衡的基礎產業之一。畜牧業的發展是產業振興的基石,是新時代下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在農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
8月17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馮忠武蒞臨“人民學習”演播室,帶來了《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精彩授課。馮忠武通過以下四個方面開展課程分享:
一、畜牧業在鄉村振興中的定位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馮忠武認為,畜牧業是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食物安全的戰略產業,是農業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助力鄉村人居環境改善的重要產業。
二、我國畜牧業發展的主要成就
改革開放后,畜牧業作為農村經濟改革的先鋒,率先進入市場化。馮忠武表示,我國畜牧業發展的主要成就可歸結為五個方面:一是畜產品供應量穩步提升;二是產業素質顯著提高;三是畜牧業綠色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四是重大動物疫病得到有效防控;五是高效助力脫貧攻堅。
三、畜牧業是鄉村振興主力軍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畜牧業發展既是重要任務,也是重大機遇,對于如何使畜牧業更好地健康有序的發展,馮忠武認為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食品消費結構升級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機遇。一方面,國內畜禽產品消費需求持續增長;另一方面,發展理念與政策導向的變化為畜牧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
2.畜牧業具有成為農業現代化先導產業的潛力。馮忠武表示,當前畜牧業產值持續提升是發展基礎,同時,我國科學技術支撐產業能力不斷增強是發展機遇。
3.畜牧生產是推進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馮忠武認為,畜禽糞污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強化還田利用將推進形成種養結合的綠色發展方式;牧區草原既是資源又是生產力,要破解保護和發展的矛盾,構建農牧循環模式。
四、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對策
馮忠武對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三項具體措施,一是構建現代養殖體系,培育“良種”,推廣“良法”,培強生產主體;二是健全動物防疫體系,落實動物防疫主體責任,提升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建立健全分區防控制度;三是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種養加銷一體發展,發展特色化、差異化養殖產業,推動畜牧業綠色循環發展。
課程的最后,馮忠武表示,我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要加速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提升,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環境增綠,推進畜牧業在農業中率先實現現代化,努力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為鄉村振興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