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質生產力,重點在于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必須大力開展研發活動,有效促進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迎“新”而行,以“新”促進。
發展新質生產力應當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地促進高質量發展?企業面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出現,如何做到與時俱進、追“新”提“質”,更好地探索新質生產力跨界創新的新路徑?4月1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科協主席、中國企聯咨委會主任凌文蒞臨“人民學習”演播室,為廣大黨員干部、企業家帶來了《新質生產力與跨界創新的探索實踐》精彩課程。
一、深入學習領會新質生產力理論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考察期間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強調“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凌文認為,“新質生產力”這一新概念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在追求創新驅動發展、實現高質量增長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它代表了一種關鍵的轉變,同時也標志著科技、創新、高質量生產的嶄新時代的來臨。
二、科學技術工程與產業運營規律
凌文表示,科學發現內在規律,技術發明革新工藝技能,工程建造美好世界。明確科學技術工程與產業的運營規律,是描述新質生產力的基礎。他強調,科學、技術、工程之間既有界又無界,彼此相互驅動發展。要充分發揮戰略科學家的核心作用,進行跨界創新。
對于跨界創新的內涵以及如何進行跨界創新?他指出,跨界創新是指具有原創性、突破性、引領性的創新,其內核是價值創造??缃鐒撔滦枰到y思維,企業領導者可以通過五個方面來培養自身的跨界領導力:1.腳踏實地,專業要專;2.博覽群山,眼界要寬;3.仰望星空,站位要高;4.前瞻思維,視野要遠;5.系統謀劃,資源統籌。
三、從戰略科學家角度理解新質生產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大力培養使用戰略科學家,堅持實踐標準,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擔綱領銜者中發現具有深厚科學素養、長期奮戰在科研第一線,視野開闊,前瞻性判斷力、跨學科理解能力、大兵團作戰組織領導能力強的科學家。”
凌文以自己跨界創新經歷為例,探討了要進行跨界創新的緣由,以及跨界創新同新質生產力的關系。他認為,跨學科、跨領域、前瞻性、大兵團作戰,是我們必須要培養的能力。
四、在創新實踐中理解新質生產力
從抗擊疫情破除常規思維,到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創新技術應用,到自主研發中國雪蠟車、打造海洋牧場示范項目,再到養殖工船、磁懸浮動力裝備等創新設備研發,凌文以其系統工程跨界集成創新實踐,具象化地講述了如何在現實實踐中推動政產學研協同創新,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他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學會創新,而要擁有創新思路,必須得跨界。
五、在治理變革中理解新質生產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這個重大命題,并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從“管理”到“治理”,凌文指出,“治理”比“管理”更能表明現代化的需要,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跨越式飛躍。他認為,社會、工程、企業也需要從管理向治理的深刻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