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云夢、蘭陵……中國最好聽的縣城名字是哪里?這是最近社交平臺上被網友們所熱烈討論的話題。當人們踴躍推舉出自己認為好聽的縣城名時,奇妙的化學反應產生了:不少人發現,原來,在一些不被人們注意的縣城或地域,竟然有著如此之動人的名稱。
它們或承載著一段精彩、厚重的歷史故事,或曾寄托了古人關于這個世界的探索欲望和美好想象。這讓不少網友對一些好聽的地名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現實中,地名最基本的功能當然是信息的供給。但在此基礎上,諸如蓬萊、蘭陵、邯鄲、仙居等一些地方的名字,也在不經意間凸顯了中華文化之美。那些古老的人們所經歷過的風景和真切的歷史,都掩藏和濃縮在一個個具象化的名稱之后。也因此,地名就像是一份無形的歷史檔案,將千百年來中華民族豐富的歷史、地理、文化和民俗故事典藏于其中。
試想,當旅人在途中因地名而產生好奇并停留片刻時,他不僅和一個地方的當下產生了聯結,更是在與一片充滿文化故事的土地和古老的人們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這是非常有趣而又美好的一幕。它穿越時間之海,以一種極為日常但又巧妙的形式走進當下,鐫刻于人心和記憶之間,而后與新的生命產生現實關聯,并以一種真實的情緒激發著當下個體的探索欲望。
如果他們再多產生一點興趣,想要了解這個名字背后所承載著的厚重歷史時,那便會產生一種切身的、與眾不同的文化體驗。就像那些曾經在兵馬俑身上留下“指紋”的匠人一樣,當現代考古人員發現他們的作品之時,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也就開啟了。這樣的場景是如此奇妙,卻又如此打動人心。
而在提供基本信息指引和呈現厚重的歷史底蘊之外,那些充滿韻味的地名又時刻展現著中國人的浪漫主義情懷。如有“婺女之源”傳說的婺源,再如神話傳說中海上三仙山之一的蓬萊等等。這些地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老的中華民族骨子里對未知事物的浪漫想象和向往,而其背后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是一個古老民族綿延五千年而不曾斷絕的重要驅動力。
從這個角度去看,這些地名顯然也是一種優質的歷史文化遺產。在時間長河的沖刷和打磨之下,它們沒有被遺忘,而是保留了下來,并在當前的社會中被賦予特有的文化價值。當然,對于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而言,充滿歷史韻味的地名,也承載著某種特有的歸屬感:那里寄托著關于故鄉的情愫、也有著關于祖先經歷的體認。
近年來,不少地方發起了對地名文化價值的保護行動,并逐步建立保護名錄。比如,重慶將“地名文化保護”作為2021年《重慶市地名管理條例》修訂的重要內容之一,以專章形式予以明確。2023年,江西省也評選出了73個省級地名文化遺產,其中就包含3個古城,38個古縣以及32個古鎮。地方政府的這些做法不僅是對地名鮮活文化價值的弘揚,也是增強地方歷史文化魅力的重要舉措。
要明晰的是,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地名承擔起了賡續歷史、激發歸屬感和增強地方文化魅力的重要內涵和作用。就此去看,那些被輿論場中所熱烈討論的地名,顯然也是中華文化深層內涵的外在表現。而隨著網絡上對相關話題的討論,勢必會讓更多有文化價值的地名被發現并得以展示,進而從不同的角度展現厚重的中國。從這個角度看,網友對那些美好地名的討論,也不失為一次美好的文化之旅。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