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短視頻進入成熟發展新階段,賦能國際傳播大有可為
(一)短視頻作為新興視聽業態進入成熟發展新階段
自2017年以來,短視頻行業競爭白熱化,內容制作趨向專業化。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6.48億,用戶使用率為78.2%。到2020年,短視頻成為僅次于即時通訊的第二大網絡應用。截至2023年6月,短視頻用戶規模增長到10.26億,用戶使用率達95.2%。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等聯合發布的《中國短視頻發展研究報告(2023)》顯示,短視頻作為一種新興視聽業態,已進入成熟發展新階段,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三足鼎立,多元主體加速布局,主題主線短視頻精品大量涌現,泛知識類短視頻不斷拓展,微短劇創作呈現井噴現象,短視頻產業規模已近3000億元,近7年來增長153倍,成為網絡視聽行業主引擎。
(二)短視頻是國際傳播競爭的重要細分賽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兒重點就應該在哪兒”,強調“我們要把握國際傳播領域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的趨勢”“解決好‘本領恐慌’問題,真正成為運用現代傳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當95.2%的中國網民通過刷短視頻獲取信息,當世界上傳播量最大的10條信息里有8條以上是短視頻時,短視頻領域已高速發展成為各國政府、各大平臺、機構、媒體等構建話語權和爭奪傳播流量的重要細分賽道。谷歌、互隨(Hootsuite)、世界網絡指數網站等世界知名的科技公司、傳播趨勢分析機構、數據統計機構均非常看好短視頻在國際傳播領域的發展,認為視頻將會在未來幾年內使國際傳播的方式產生變革,甚至還會影響海外社交媒體未來的算法定義、發展趨勢與升級方向。
(三)短視頻精品為塑造國家形象、傳播城市形象貢獻力量
各地各部門抓住短視頻崛起風口,推出和推介了大量短視頻精品力作,傳播效果好,影響范圍廣,成為外國受眾認知中國、讀懂中國的重要載體。
以北京為例,近年來,北京市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在構建具有北京特色的話語體系、敘事體系上下功夫,搶灘登陸短視頻這一國際傳播細分賽道,充分利用短視頻這一傳播方式講好北京故事,推動短視頻賦能城市形象塑造、成為國際傳播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量。2018年,緊扣紀念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契機,創新推出《40年回眸,我們和北京一起綻放》40位外籍專家評北京巨變微紀錄片,全球總瀏覽量6億人次,中宣部肯定其“角度新穎,傳播力強”,認為“這是一項有意義的創意”,成為移動優先、視頻優先、全球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與文化、塑造北京良好國際形象的典型案例,連續獲得中國新聞獎、對外傳播十大優秀案例等7個國家級、部委重量級獎項。在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夕,創拍30集系列國際傳播微紀錄片《京味》,30個角度繪就30個最新、最美、最好的北京,展現時代的進步、城市的發展、深刻的轉型、首都發生的歷史性變化,再次獲得中國新聞獎。創新推出《“瞰北京”——一座城市的發展密碼》系列衛星數字融合短視頻,以衛星影像全景式呈現新時代首都發展成就。從2019到202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充分挖掘“中國長城”與“外國領導人”兩大IP的時空交集、歷史瞬間、珍貴題詞,創意推出美、英、法、德、俄等33個國家36位元首36集《外國領導人登長城》系列微視頻。推出《中國夢365個故事》微紀錄片在海外13個國家和地區上千家中高端中餐館持續熱播。連續組織“愛上北京的100個理由”短視頻大賽,征集國際傳播短視頻數千部,百余國家、千余外國友人共赴北京之美。連續舉辦9屆“絲路大V北京行”品牌外宣活動,111位海外大V用十幾國語言、百余部短視頻多角度展示北京、傳播中國。
二、短視頻傳播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賦能中國式現代化主流傳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廣泛宣介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貢獻。2024年全國宣傳部長會議強調,要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的政治,發展壯大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網絡平臺的高度發達,短視頻視聽新業態成熟發展,繁榮和豐富了多元社會,極大地補充和延伸了主流媒體、傳統媒體的廣泛影響力。新業態帶來新發展,也帶來新挑戰。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大背景下,如何發展壯大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已是平臺經濟、短視頻視聽業態必須思考的重大命題和光榮使命。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刻演變和復雜尖銳的國際斗爭輿論環境,需要我們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厘清和堅定工作思路,積極通過短視頻的方式,對外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著力堅持做強主流傳播,做強精神力量。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念,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當代中國主流價值觀念。
短視頻國際傳播要緊緊圍繞對外宣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首要任務展開,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的政治展開,將之貫穿國際傳播工作始終,把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貢獻、中國做法轉化為受眾語言、國際說法、品牌活動,用系列主題短視頻進行對外傳播。無論是《四十年回眸》,或是《京味》《“瞰北京”——一座城市的發展密碼》,再或《外國領導人登長城》,抑或《中國夢365個故事》《愛上北京的100個理由》,之所以實現良好的國際傳播效果,關鍵在于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歷史進程這樣宏大且厚重的敘事主題與短視頻這種短小且精致的敘事方式完美融合,構成發展壯大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并實現主流傳播的獨特而精彩的中國故事、北京故事。
三、人工智能賦能短視頻,構建規?;?、廣覆蓋的國際傳播新格局
(一)全民共創、全民共享、全球傳播,形成現象級爆款
《中國短視頻發展研究報告(2023)》顯示,目前短視頻用戶增速持續放緩,用戶紅利日漸消退,但全民創作、全民分享成為行業新景觀。
隨著短視頻行業生態持續優化,反映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高科技創新、智慧創意生活、風土風俗人情等兼具傳統與現代的優質短視頻大量創作生產,持續引發國內國際關注,形成現象級爆款。如“科目三”火遍全球、“爾濱”冰雪旅游創意“出圈”、一波又一波全國文旅“喊麥”熱潮等,大量網友跟進,引發國內國外、南方北方、網上網下的歡樂互動、體驗分享,促進了各國民心相通、文化交流、經濟發展。短視頻愈發成為年青一代首選的媒體格式,而銀發群體作為移動互聯網重要的增量來源,在短視頻領域非?;钴S,創作動力源源不斷。要推動這種全民共創、全民分享、全球傳播的新業態快速發展。大量高品質短視頻講述中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幸福和諧等豐富多元的百姓故事,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魅力,加速變“他塑”為“自塑”,扭轉我國際傳播主體總量不足、中國信息總量不夠的局面,改變國際輿論場上話語總量和力量對比,構建于我有利的規模化、廣覆蓋國際傳播新格局。
(二)人工智能賦能短視頻,應用前景廣闊
2023年是人工智能突破性發展的一年。人類社會迎來“智力革命”,以人工智能應用能力為中心,將人類的智力擴展至數億倍,將極大推動科技與生產力的進步。人工智能的創新能力、應用能力,以及數據、算力和算法等新地緣政治戰略資源的掌握能力的差異,將打破國家間的力量平衡,形成全球政治經濟新秩序。人工智能發展方興未艾,今后一定會產生我們現在還想象不到的新應用和新能力,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改變國際政治經濟文化格局。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開展短視頻國際傳播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必將獲得巨量賦能。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快速、準確地識別和翻譯不同語言的內容,打破語言障礙,讓更多人理解和接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息,極大提高傳播力。在制作短視頻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語音識別和翻譯,將外語對話轉化為對象國語言,讓觀眾更好地理解內容。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采集和吸收遠超個體群體的集聚型對象國目標人群數據,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習慣和觀眾喜好,對視頻進行智能剪輯和編輯,通過有針對性的調整和優化提高視頻的吸引力和傳播效果。根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福布斯》、美國《信息周刊》、斯坦福大學“以人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等國際權威科技類期刊、相關機構和主流媒體對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發展趨勢的最新預判,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第二波浪潮是視頻,文本轉視頻品質令人驚嘆。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將會給短視頻的創作傳播提供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
(三)防范人工智能風險,提升短視頻信息安全
我們重視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營造創新生態,但尤其要重視防范風險。“深度偽造”在語音、視頻方面激增、擴散,識別網上的內容真實性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困難。法國負責數字化事務的部長級代表讓-諾埃爾·巴羅表示,“技術優勢比經濟優勢和政治優勢更重要”,人工智能預計將重塑全球經濟、政治格局。世界經濟論壇2024年1月10日發布《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發出警告,人類發展取得的各項進步正在被緩慢削弱,導致國家和個人易受新型風險和復發風險的影響。在對未來兩年的風險展望中,錯誤信息與虛假信息排名第一。
2022年11月發布的ChatGPT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先進能力,在全球引起轟動。生成式人工智能迅猛發展態勢下,對于人工智能的監管也日益變得緊迫起來。2023年10月,中國發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提出積極構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體系的中國方案。2023年12月8日,歐盟推出針對人工智能的全面監管新規《人工智能法案》 ,著眼于防范未來人工智能發展可能帶來的風險。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